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全国理工类重点大学
学校创建于1949年,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1996年由阜新矿业学院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签署协议共建学校,2013年获批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的10所国内一流大学之列。[1]学校现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在册学生3.9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2.8万人。
    中文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外文名: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简称:辽宁工大、辽工大、lntu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特色:全国重点大学 主管部门:辽宁省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校长:梁冰 本科专业:67个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 校训:诚朴求是,博学笃行 校歌:《永远为你创造辉煌》 地址:阜新校区: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院校代码:10147 知名校友:马兴瑞、付建华、丁向阳、徐惠彬 主要院系:25个学院 类别:理工

办学历史

1949年1月成立阜新矿立中等技术专科学校;1949年8月更名为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

1952年9月更名为阜新矿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8年更名为阜新煤矿学院

1961年合并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鸡西矿业学院

1978年阜新矿业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

1981年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6年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998年由原煤炭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n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国家级研发平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煤矿开采与安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辽宁工大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液压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科技厅,2009)

辽宁省采矿与矿物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科技厅,2009)

辽宁省矿山灾害与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科技厅,2009)

辽宁省化石能源低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辽宁省科技厅,2010)

辽宁省数字化矿山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辽宁省科技厅,2010)

辽宁省矿山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科技厅,2011)

辽宁省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发改委,2011)

辽宁省地矿工程特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科技厅,2012)

辽宁省矿山安全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科技厅,2013)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2013)

辽宁省矿山动力灾害防控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发改委,2013)

辽宁省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发改委,2015)n

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

第一批重大科技平台: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

第四批重大科技平台: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

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

矿山装备动态特性与控制研究

矿山电气设备与电力电子关键技术研究

采矿诱发灾害生成机理及其控制的研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大型工矿装备实验研究中心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

信息与管理工程实验室

矿山沉陷灾害防治实验室

工矿电气设备与电力电子技术

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

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

矿物加工与利用实验室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煤矿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

大型工矿装备实验室

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实验室n

矿物加工与利用实验室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20年8月20日上午,以中国爆破行业协会汪旭光院士为主任的7人专家组对“复杂条件下爆破治理空区隐患与下部采场协同开采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了科研成果评价,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由我校费鸿禄教授主持完成,由我校与辽宁工大爆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通缘爆破有限责任公司、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发,成果已在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等工程中获得成功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复杂条件下爆破治理空区隐患与下部采场协同开采关键技术》项目是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1#矿体空区隐患治理工程为背景依托,2017年12月——2019年8月期间,进行了现场勘查、调研、资料收集、物理力学实验、现场爆破测试、数值模拟、方案优化。

学校每年都承担着数百项国家、省部委下达的及横向协作科研课题。仅“七五”计划以来,就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863”国家高新技术等各类科研课题8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20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省部及市级科技进步奖,其中6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学校在“三下”采煤、无煤柱开采、冲击地压的预测与防治、地质动力区划、机械CAD、管理信息系统、金属材料、电气传动与控制、煤成气资源勘探与评价等许多研究领域都已进入国际科技前沿。

学术交流

国内交流

学校与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中平能化集团、大同煤业集团、山西焦煤集团、东软集团、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2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与阜新、朝阳、营口、铁岭等市签订了市校共建合作协议。学校拥有国家安全培训一级资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一级培训资质和全国煤炭行业经营管理干部工商管理培训资质。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拥有董事会单位120家。

国际交流

目前,在校留学生生源国别达到31个,留学生近200人,其中90%以上为学历生,涵盖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多个层次。学校现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高校,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劳伦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俄罗斯地质勘探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大学、日本九州大学、越南广宁大学、巴基斯坦拉合尔大学等100余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五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650 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学校依托工科特色专业优势,在矿业工程、测绘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建筑、电气工程等领域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办学优势,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教育与交流合作模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于2017年5月成立,隶属于国际教育学院。负责处理学校对俄罗斯相关事宜,开展俄语培训,提供赴俄罗斯留学咨询服务等工作。文化交流中心的宗旨是全面增进中国和俄罗斯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推动友好关系的发展,促进两国在人文、科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俄语培训是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开设的俄语教学项目,设有综合的学术课程,全面和系统的俄语授课,从基本的俄语学习到掌握丰富的词汇,语法和国情等。中俄文化中心的授课老师是俄语教学方面的专家,执教多年,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

办学条件

学科建设

现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辽宁省一流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1个国家一流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0个辽宁省一流专业、10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研发平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科基地。

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各学科在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汇报会上的答辩审核结果,统合考虑近两年的学科建设成效及突破辽西北战略和学科布局等因素,决定将原来立项建设的65个学科调整为110个学科,并将省一流学科分为A类和B类两个层次进行建设。我校共三个学科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其中除已入选的矿业工程学科(A类)之外,又新增安全科学与工程(A类)、测绘科学与技术(B类)两个学科。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300余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2人、两院院士(双聘)7人、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9人、辽宁特聘教授19人、二级教授17人;有3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入选第一批辽宁省学术头雁,21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名师,30名教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112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n

所获荣誉

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连续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开设专业

重点专业

国家品牌(6个)

矿物资源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

本科专业

艺术学(1个)

动画

理学 (1个)

数学与应用数学

工学 (2个)n

矿物加工工程、自动化

法学(1个)n

法学

文学 (1个)n

英语

经济学(2个)n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

工学(21个)n

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采矿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土木工程、网络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力学、理论与应用力学

管理学(8个)

工业工程、劳动与社会保障、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理学(2个)n

生物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农学(1个)n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管理学 (1个)n

行政管理

专科专业

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4个)n

工程测量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开采技术、矿山地质

生化与药品大类(1个)n

应用化工技术

制造大类(2个)n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

财经大类(2个)n

会计电算化、税务

管理学(1个)n

财务管理

土建大类(1个)n

建筑工程技术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学校精神

太阳石精神: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

学校始终以“太阳石精神”为脊梁,弘扬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忠教爱生、严谨治学的教风,顽强刻苦、拼搏向上的学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将“太阳石精神”与现代意识、科学技术交融,形成了浓重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校徽外形采用圆形的设计风格,中心图案在阜新矿业学院时期所流传下来。校徽的正下方为英文 "L.N TECHNICAL UNIVERSITY"。校徽正中形似“钻头”图案,其中黑色的色调与钻头图案相辅相成,体现了辽宁工大的地矿特色,寓意着朴实无华、不畏艰难险阻、勇于钻研的精神。n

校训

诚朴求是博学笃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既反映了我校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与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品格修养、教育思想、治学精神等各个方面。

诚朴求是释义为:以诚恳朴实的态度,修身治学,勇于探索科学真理。

博学笃行释义为:以坚毅自强的品格,博学躬行,努力实现荣校强国。n

校歌

《永远为你创造辉煌》n

文化活动

学校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的表彰。学校是首批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构建实施了将第一、第二课堂有机整合的素质拓展学分化新模式——双嵌入素质拓展学分模式,形成了以“一节”、“两月”、“三类讲座”、“四项工程” 和“十五项赛事”为框架的校级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学校团委连续两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是辽宁省唯一两次获得该称号的高校。2006年,学校的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宣讲团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第三届全国高校十佳学生标兵社团”,这是辽宁高校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社团。n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