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

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素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我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由传统道德教育发展的,符合社会进步的道德准绳。[1]
    中文名:道德素养 外文名: 适用领域: 所属学科: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素养:修养 素养的提高:受教育,自我反省

教师

教师的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社会对教师提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要求。

热爱教育工作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本质工作是教师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热爱教育工作,首先对教育工作要有一个正确认识。认识教育工作的崇高,才能自觉地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对待。

其次要全身心地投入。人们赞誉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身子,去摘取最美好的果实。教师职业的崇高和无私,说明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对学生的全面负责,对教育事业执着的信念和最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

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它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又是教师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要溺爱,要爱在心里,不要爱在表明上。这样有利于学生成长,使学生不轻易滋生“骄娇”二气,也不会过早地丧失追求进步的勇气。

其次,要无私地爱。热爱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能厚此薄彼,学生对教师最反感的做法,便是不能一碗水端平,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尤其对后进学生,教师更须倾注满腔热忱,施以厚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鼓励他们的进步。

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爱没有了要求会放纵,要求没有了爱会出格。对学生既要关爱又要严格要求。做到爱中有严,严重有爱,才能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须注意: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必须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自身规范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作风、治学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真正的威信。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身份,认清自己的地位。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要率先垂范。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去说服学生,感染学生。

有关知识

问怎样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养?

答:素养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当然可以提高,素质的提高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受教育(包括智育和德育),二是,自我反省,前面一个是外部因素,后面一个时内因。这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很多人都受一样的教育,但是有的人素质就高一些,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的人会时不时的自省,能在自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如果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可能会差一些,但是道德品质不会因此变差。还有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素质影响也很大,住在人口素质高的地方,素质高的机会也就高一些。

问公民的道德素养是靠法律约束吗?

道德素养不是靠法律约束,是需要法律约束。

但是,道德、素养、品质、素质……一言一行体现一个人的作风,最根本的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家庭生活环境及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等,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给个人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