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钢事件

通钢事件

群体性事件
2009年7月22日,从长春通钢集团总部传来消息,建龙集团将持有通钢集团66%股份。2009年7月24日,股权调整引发群体性事件,通钢老总被工人打死。“通钢事件”警示企业重组须让职工参与。通钢悲剧有关国企改制,有关钢铁行业重组,但其核心根源仍是如何面对民众诉求、如何保护民众利益的问题。
    中文名:通钢事件 外文名: 发生地点:长春通钢集团总部 主要人员: 性质:股权调整引发群体性事件 结果:通钢老总被工人打死

经过

职工聚集

消息传来,通钢集团部分职工找集团领导及建龙管理层抗议。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喜东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09年7月24日,企业个别内退人员及退休人员具有抵触情绪,利用一些人员,特别是非在岗人员国有情结较深,鼓动一些人员在办公区内聚集,人员一度达到万余人,冲击生产区,堵塞原料运输线,造成部分高炉休风。

冲突升级

据新京报报道,24日下午,通化钢铁各车间职工停工后,也加入抗议队伍。通化钢铁厂区内聚集的职工越来越多。

据通钢炼轧厂一张姓负责人说,24日下午,建龙集团于2009年7月22日委派的通钢集团总经理陈国君赶到焦化厂与干部开会时,被职工围堵在办公楼内。据数名职工证实,当时陈国君要求工人复工,引起激愤,现场多人数次对他拳打脚踢,还有人向他扔矿泉水瓶及凳子,并不让其离开。据当时在场的一职工说,当时有人拿炼钢穿的靴子对其殴打,并将其从二楼楼梯推下。

紧急暂缓

王喜东通报,有些人挑拨、煽动群众不满情绪,将矛盾集中在陈国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将其打伤流血不止,并作为人质挟持。在此情况下,建龙集团提出立即终止执行增资扩股方案。省政府工作组为尽快救出被扣押人质,防止事态扩大,同意终止建龙重组方案,并立即向职工宣布。

通报称,极少数人在焦化厂宿舍逐室搜找到陈国君后,对其进行殴打,并继续煽动不明真相人员,对宿舍及医护抢救道路进行封堵,阻止公安干警对其救援。

并向劝说人员投掷砖头、瓦块。省国资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利用扩音喇叭,向围堵群众宣布终止建龙重组决定,让大家放出人质后,大部分人员离去,但仍有少数人不准进室救治已奄奄一息的陈国君。

公安强攻

在此情况下,吉林省委、省政府紧急调动必要警力,强行进入焦化厂宿舍,将陈国君抢救出来。但极少数人仍继续追打公安、武警、消防等人员。

24日23时,陈国君抢救无效死亡。日前其遗体已被运回河北老家。24日21时许,通化钢铁通过电视台发布公告:省政府决定建龙退出,永不再参与通钢重组。当日22时许,示威及围观人群逐渐散去。25日0时,通化钢铁复产。据悉,事发至此,通化钢铁停产11小时。据了解,吉林省官方及通化市相关部门,已组成工作组对通钢职工进行安抚工作。对打人致死的具体情况,公安机关正在进行深入调查。

后果

人群将矛盾集中在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的身上,对其进行围殴,并作为人质挟持。在此情况下,建龙集团提出立即由多方股东商议,要求终止执行增资控股方案。

吉林省政府考虑为尽快救出被扣押人质,避免酿成更大的流血事件,同意终止方案,并立即向职工宣布。

但极少数人在搜寻到躲藏起来的陈国军后,对其继续殴打,不准医护人员进入救治,阻止警方对其救援。此后吉林省调动警力,强行将陈国军救出。当晚23时,陈国军因抢救无效死亡。

7月25日其遗体于已被家属运回河北老家。当天夜间,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建龙集团)不再介入通化钢铁重组事宜后,群众抗议方始结束。

原因

引发抗议

引发此次群体性事件直接原因,系吉林省国资委7月22日向通钢集团高层传达的增资扩股决定:建龙集团以10亿元现金和其持有的通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向通钢集团增资控股,持股66%,吉林省国资委直接持有通钢集团的股权降至34%。

建龙集团此次是二次入股通钢。此前在2005年到2008年,建龙集团曾入股通钢,但在2009年年初退出,通过一进一出获得吉林精品钢基地和通钢原有的矿山所有权,并将进口铁精粉造成的巨额亏损转嫁给通钢。

利于发展

王喜东说,建龙集团是国内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实力的民营企业,第一次参与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有关方案经由省政府多次讨论,认为建龙集团增资并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既有利于化解通钢集团当前经营困难,又有利于通钢集团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千万吨钢的发展目标,符合通钢集团稳定发展和全体职工利益的要求。

时事评论

无论如何,这都将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一个刚刚被任命了一天的职业经理人,为私有化付出了生命代价。而他本人并不是冲突的死结所在,却在充满对立气氛的时间和地点,成为无从释放的群体性不理智情绪的牺牲品。

如今,他的遗体已经被运回河北老家,而通钢的秩序也基本恢复常态。我们却有必要思考,这样的悲剧有没有避免的可能?

群体性事件固然有表达诉求的客观功效,但在所有的表达途径中它是最应当被谨慎使用的一种。人员聚集往往导致场面失控,人们带着表达意愿、解决问题的良好初衷而来,其结局却有可能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也并不复杂,无非是保证其他表达途径的畅通无阻。如果人们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更便利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没有谁一定要冒着无法掌控局面的风险来寻求答案。从贵州瓮安到湖北石首,这样的道理一再得到验证。

通钢悲剧发生的直接诱因是职工反对建龙集团控股通化钢铁,这样的态度和情绪不是一天两天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从2005年建龙参股通钢,到2008年初通钢亏损严重,建龙以股权分立的形式退出,再到钢铁行业宏观形势好转,通钢开始重新盈利,建龙“杀回马枪”控股通钢。

伴随一路波折的,既有作为通钢“婆婆”的当地国资委与建龙集团之间的争锋与博弈,同样也必然伴随着通钢员工对建龙入主一事的反馈和看法。如果这些意见都能够通过正常渠道,被会聚和体现到企业改制与重组的进程中,那么造成流血后果的通钢悲剧就没有不可避免的道理。

在27日对外发布消息时,吉林省国资委表示,建龙集团对通钢增资扩股方案,是在通钢集团已经改制,员工身份全部转换,并在股东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履行了相关审核、审批手续,方案的实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这样的解释显然意在证明,当地政府部门同意或者力主建龙控股通钢是合法和合理的。

不过即便经过改制,是不是国企员工并不影响通钢员工对重组这样的重大事项享有知情和表达意见的权利。而在相关的审核与审批之外,根据法律规定,重组这样的大事还应当征求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的意见。

即便不谈应然的权利问题,仅仅从顺利推进重组这个实用和功利的目标出发,事先做好员工工作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从报道的情况来看,企业员工与当地政府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没有建立起来,建龙控股通钢的消息通过大会向一定级别的干部传达。

得知消息的员工已经出现在厂区聚集的情况,出来面对的却是新入主的建龙集团方面的高管,双方的冲突由此爆发并失去控制。新任总经理陈国军就在这种缺乏沟通和信任的氛围中被围困,群体性的发泄淹没了理智也淹没了生命。

通钢悲剧有关国企改制,有关钢铁行业重组,但其核心根源仍是如何面对民众诉求、如何保护民众利益的问题。即便如有关部门所言,这起事件是极少数担心既得利益受损的别有用心者所制造,我们仍需反思这些“极少数”为何能够鼓动数以千计的“不明真相”者,仍需反思我们为何不能让最大多数的民众成为知晓真相者。通钢悲剧付出了血的代价,理应更有警示意义。

从“7•24”事件发展过程来看,通钢的中高层管理者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给工人多次传送重要信息,在游行进行时默许在岗工人关停高炉并给群众提供物资支持,在事件后号召工人们自卫。

其他声音

据传言宣称,建龙集团入主通钢后,从当地带来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并给予优厚待遇,对原通钢职工进行打压并下调工资待遇水平(远远低于新带来的职工)。建龙扬言,不愿意干的就滚。导致通钢职工强烈不满。

事件发生时陈国军现场扬言若平安脱险,定要让你们全部滚蛋。有“知情人”透露,建龙有当时某省级领导做强硬后台。

本事件究竟是无知民众滋事还是另有隐情,不得而知。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