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银耳

通江银耳

食用菌
通江银耳,食用菌品种,中国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主产于四川省通江市得名。通江是银耳的发源地,“中国银耳之乡,通江银耳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通江地处四川东北部,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当地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其中尤以通江银耳驰名海内外。[1]
    中文名: 外文名: 分类: 口味: 中文学名:通江银耳 界:真菌界 分布:四川省通江县 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产地环境

通江县气候温和湿润,最适合食用菌的生长,也是银耳的发源地。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地处四川省大巴山中的巴中市通江县。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十八包,用耳农们话可以把银耳的起源解释为“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因为通江银耳是在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

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通江银耳之所以不同还在于它对寄生体的选择,它不仅要求用青杠木做载体,而且讲究“座七砍八”。所谓“座七砍八”就是要选择青杠木生长期已满七年于第八年砍来种耳,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人类最忌讳“煮豆燃豆萁”,通江银耳却偏要煮豆燃豆萁。它必须用青杠木烧制的杠碳火慢慢烘烤,才能保留其营养成分。

生产历史

四川省通江县陈河乡是中国银耳之乡,是高品质野生银耳的主产区。陈河乡的地理气候非常适合真菌类植物的生长,该地常年为云雾笼罩。银耳的人工栽培始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宫侍女德龄著《御香飘渺,御膳房》论通江银耳说:“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

而且就是寻常人或官员,愿意花多贵的钱去买它的话,也不容易得到好的,理由是最好的银耳(通江九湾十八包)已成为四川做官的人孝敬太后的一种专利品,他们雇佣了许多人,常年在那里搜寻最好的银耳拿去巴结太后和勾通外商,大发横财。但好长时期处于半野生状态,每年把树木砍下来,靠天然孢子接种。后来,经科技人员攻关,开展了现代化种植。

据2005年统计,通江有耳林资源7万公顷,年产银耳60万千克,开发出银耳食品、银耳饮料、银耳保健品、银耳化妆品等系列产品10多个,年产值1亿多元,成为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为推动银耳产业化进程,通江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通江县银耳产业发展局,专门从事银耳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和服务,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欢迎海内外客商来通江从事段木银耳集约化生产、精深加工和产品流通。

荣誉认证

1995年通江县被国家特产之乡宣传暨命名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2001年通江县银耳生产基地获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2002年“通江银耳”证明商标得到注册使用,2003年“雪花牌”通江银耳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权,2004年通江银耳被录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名录。

2005年通江银耳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知名品牌”,在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通江时,亦称赞“通江‘两耳一菇’小有名气”。

产品保护

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通过了对通江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4年10月13日起对通江银耳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公告2004年第149号)。

(一)选择菌种。

从野生银耳中分离驯化培育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优良菌株。

(二)生产技术。

1、段木准备:选择无病虫害、在向阳条件下生长7年以上树龄、6cm以上树径的青岗树。

2、接种:4月上旬完成。

3、发菌:选择在树荫下进行,周围环境干净卫生。温度应保持在25至28°C之间,湿度应控制在80%左右,发菌期为45至60天。

4、选择耳场:选择空气流通、温暖潮湿的地方。

5、耳场管理:调节耳场温度、湿度和防止病虫害。

(三)采收加工。

待银耳耳片完全舒展开后采摘,然后进行清洗、晾干、筛选。严禁用硫磺熏蒸。

(四)产品质量特性。

1、感观特色:外形美、色泽好,多鸡冠状,朵大、肉厚、颜色微黄、有玉石感,易于炖化。

2、理化特色:蛋白质含量≥7.5%,总糖≥44%,干湿比最低为1:15。

在通江银耳原产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者,如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须向设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局的通江银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报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合格,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