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

汉语汉字
辟,多音字,左右结构。bì,①君主,如“复辟”。[2]②君主召见并授予官职,如“辟举”。pì,①开辟。②排除或排斥,如“辟谣”“辟邪说”。③透彻,如“精辟”。pī、mǐ、bò三个读音,均为文言通假的读音。现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已经把这三个读音废除了。例句:1.*视频创业公司如何正在Youtube之外另辟新天地的。2.正是因为这样的事太多了,我为自己搬到很偏辟的郊区居住感到幸运。3.社交服务类网站的一条出路就是另辟财路。3.在他们辟除订婚谣言之后,又有传言说他们处于分手边缘。4.科索沃的历史教授书里充斥着阿尔巴尼亚英雄,对事实真相却辟而不谈。
  • 拼音:bì、pì、pī、mǐ、bò
  • 部首:辛
  • 仓颉:srytj
  • 郑码:xmjs
  • 名称:辟
  • 笔画:13
  • 四角号码:70241
  • UniCode:U 8F9F
  • 五笔98:nkuh
  • 别名:monarch

字形源流

统一规范简化为“辟”。

基本字义

辟:pì ㄆㄧˋ。

1、开发建设:开辟。

2、驳斥,排除:辟谣。辟蠹。3、透彻:精辟。透辟。鞭辟入里。

4、法,刑:大辟(古代指死刑)。

辟:bì ㄅㄧˋ。

1、君主:复辟。

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

3、古同“避”,躲,设法躲开。

4、古同“睥”,睥睨。

辟mǐ

1.停止;平息。

辟bò

1.(用刀﹑剪等)分开。 2.分别;区别。

辟 pí

织物边缘的装饰。

辟 pi 读第一声

同“劈” ,组词,辟头。

辟 pī

辟头:同“劈头”。

详细释义

辟:bì ㄅㄧˋ。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卩,从辛,从口。“卩”,音 jié,甲骨文像人曲膝而跪的样子。“辛”,甲骨文像古代酷刑用的一种刀具。本义:法律,法度)

(2) 同本义 [law]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辟言不信”。(法度之言,而不听信。)——《诗·小雅·雨无止》

(3) 君主 [monarch]

辟遏有德。——《汉书·五行志》。注:“天子也。”

皇王(指周武王)维(语气词)辟。——《诗经·大雅·文王有责》

(4) 又如:复辟

(5) 古称官吏 [official]

厥辟不辟。——《礼记·坊记》

三卿一长曰辟。——《周书·武顺》

正殿路寝,用朝群辟。——《文选》

(6) 罪,罪行 [crime]

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汉书》

(7) 通“避”。回避,躲避 [avoid]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左传·庄公九年》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论语·宪问》

行辟人可也。——《孟子》

不辟死伤。——《荀子·荣辱》

文王之所辟(后作“避”)风雨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高祖尝(曾经)辟吏。——《史记·张丞相列传》

(8) 又如:辟邪(避免或驱除邪恶)

(9) 征召来授予官职 [appoint to an official position]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10) 另见 pì

辟:pì ㄆㄧˋ。

(1)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2) 同本义 [open]

辟,开也。——《说文》

辟四门。——《虞书》

辟户为之乾。——《易·系辞传》

唇吻翕辟。——《聊斋志异·促织》

语毕而宫门辟。——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辟阖(开合);辟翕(开合);辟门(开门。后比喻广开贤路,访求人才);辟面(辟头。开头,起首);辟道(开道);

(4) 开辟;开拓 [open up]

欲辟土地。——《孟子·梁惠王上》

周宣王辟国千里,非贪侵也。——《盐铁论·地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辟地(开辟疆域);辟土(开拓疆域)

(6) 驳斥 [refute]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又如:辟谣;辟佛(反佛教,驳斥佛理);辟驳(驳斥)

(8) 开垦 [reclaim]

农辟地。——《商君书·弱民》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辟田(开垦田地。同辟土);辟治(开发治理);辟除(开垦)

(10) 屏除;驱除 [get rid of;remove;drive out]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为为己。——《孟子·梁惠王上》

(11) 又如:辟邪(屏除邪恶)

(12) 开阔;宽广 [wide]

不若从炉塘道,稍迂而路辟。——《徐霞客游记》

(13) 通“僻”。偏僻 [remote;out of-the-way]

秦国辟远。——《史记·范雎传》

(14) 邪僻 [evil]

境内之民无辟滛之心。——《商君书·弱民》

(15) 另见 bì

【百辟】“列国诸侯,间亦称百辟。《诗经·大雅·假乐》有‘百辟卿士’。《烝民》有‘式是百辟’。《小雅·桑扈》有‘百辟为宪’之句。按辟字,有禁止、镇压之义。……概而言之,即专制统治农奴众人,使其就范而不敢犯上作乱者,为辟。”(引自黄现璠著《中国殷代社会史》,1950年4月)

常用词组

辟:bì ㄅㄧˋ。

复辟、辟谷、一言可辟、辟纑、辟召、辟吏、复子明辟、不辟斧钺、辟邪、辟引、征辟、鞭辟、般辟、鞭辟向里、辟易、明辟、辟举、群辟、辟书、连辟公府不就、百辟、世辟

辟:pì ㄆㄧˋ。

开辟、辟谣、四辟、辟设、阐辟、开天辟地、非辟、鞭辟入里、辟咡、辟法、辟睨、攘辟、后辟、辟任、辟纪、辟牒、辟隐、辟嫌、辟污、辟选、辟寝、偏辟、寤辟、网辟、刑辟、辟官、天禄辟邪、计辟、天地开辟、辟兵符、委辟、磐辟、张辟、回辟、辟色、淫辟、辟支佛、改辟、荐辟、生辟、辟王、辟位、辟耳、辟非、避辟、缁辟、辟匿、辟田、辟灋、辟邪伎、另辟蹊径、辟支小乘。

通假字

通“僻、擗、避、譬、噼、癖、甓----”

辟、僻、擗、避、譬---- 《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

杜预注:“辟,邪也;衷,正也。”辟作“僻”解。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辟作“擗”解,即捶胸。

《诗经·邶风·柏舟》:“寤辟有票(“票”加提手旁)。”辟作“避”解。

《礼记·儒行》:“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辞怨。”《札记·中庸》:“辟如行远,必自迩。”

辟作“譬”解。(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71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必益切,音璧。《广韵》君也。《尔雅·释训》皇王后辟,君也。天子诸侯通称辟。《书·大甲》克左右厥辟。《诗·小雅》百辟为宪。《集韵》或作?。

又人称天曰辟。《诗·大雅》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又妻称夫亦曰辟。《礼·曲礼》妻祭夫曰皇辟。

又《说文》法也。《书·酒诰》越尹人祇辟。《注》正身敬法也。

又明也。《礼·王制》天子曰辟廱。《注》辟,明也。廱,和也。使天下之人皆明达和谐也。

又《祭统》对扬以辟之。《注》对,遂也。辟,明也。言遂扬君命,以明我先祖之德也。

又徵辟也。《後汉·锺皓传》前後九辟公府,皆不就。《晋书·王褒传》三徵七辟。

又星名,与璧同。《礼·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辟中。

又姓。

又《广韵》普击切《集韵》《韵会》匹辟切《正韵》匹亦切,?音僻。与僻同。偏也,邪也。《礼·玉藻》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左传·昭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注》辟,邪也。衷,正也。

又倾也,侧也。《礼·曲礼》辟咡诏之。《注》谓倾头与语也。

又威仪习孰少诚实曰辟。《论语》师也辟。《又》友便辟。

又辟名,空名也。《周礼·天官》凡失财、用物、辟名者。《注》辟名,诈为书,以空作见,文书与实不相应也。

又?也。《书·君?》辟以止辟。《周礼·秋官·小司?》以八辟丽邦法。

又与辟通。《孟子》辟土地。

又辟除行人也。《周礼·秋官》王燕出入,则前车而辟。《孟子》行辟人可也。

又众人惊退也。《史记·项羽纪》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注》言人马开张易旧处也。

又鞭辟,策励也。程子曰:学要鞭辟近裏。朱子曰:辟如驱辟一般,大约要鞭督向裏去。

又与擗通。拊胷也。《诗·邶风》寤辟有摽。《礼·檀弓》辟踊。

又与躄通。足病不能行也。《贾谊·治安策》非亶倒县而已。

又类辟。

又辟历,雷声。别作霹雳。

又《集韵》《正韵》?毗义切。与避同。《诗·魏风》宛然左辟。《注》让而避者必左。《礼·儒行》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

又与睥同。《史记·灌夫传》辟睨两宫闲。《注》与睥睨同。邪视也。

又《集韵》《正韵》?匹智切,与譬同。《礼·坊记》君子之道,辟则坊与。《中庸》辟,如行远。

又《广韵》《集韵》《韵会》?博厄切,音百。《礼·内则》麕为辟鸡。《注》聂而切之也。

又与擘同。析裂也。《礼·丧大记》绞一幅为三不辟。《疏》大敛之绞旣小,不复擘裂其末。

又《正韵》莫礼切,音米。与弭同。《礼·郊特牲》有由辟焉。《注》谓弭灾兵也。

又《集韵》频弥切《正韵》蒲麋切,?音皮。与纰同。带之缘饰也。《礼·玉藻》天子素带朱裏终辟。《注》辟,缘也。终,竟也。天子熟绢为带,用朱于裏,终此带尽缘之也。

又《集韵》必郢切,音丙。除也。《庄子·庚桑楚》至信辟金。说文解字

辟【卷九】【辟部】

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属皆从辟。必益切

说文解字注

(辟)法也。法当作灋。小雅。辟言不信。大雅。无自立辟。传皆曰。辟、法也。又文王有声笺、抑笺、周礼乡师注、戎右注、小司寇注、曲礼下注皆同。引伸之为罪也。见释诂。谓犯法者、则执法以罪之也。又引伸之为辟除。如周礼阍人为之辟、孟子行辟人、以及辟寒、辟恶之类是也。又引伸之为盤辟。如礼经之辟、郑注逡遁是也。又引伸为一边之义。如左传曰阙西辟是也。或借为僻。或借为避。或借为譬。或借为辟。或借为壁。或借为襞。从卪辛。节制其辠也。节当作卪。俗所改也。以卪制说卪。以辠说辛。辛从?。?、辠也。故辛亦训辠。从口。句。用法者也。用法上当再出口字。以用法说从口。辟合三字会意。必益切。十六部。凡辟之属皆从辟。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t7 [客语拼音字汇] pid5 [宝安腔] pit7 [台湾四县腔] pit7 [东莞腔] pit7 [梅县腔] pit7 [客英字典] pit7

◎ 粤语:bik1 pik1

音韵参考

[上古音]:锡部滂母,phiek

[广 韵]:房益切,入22昔,bí,梗开三入清并

[平水韵]:入声十一陌

[粤 语]:bik1pik1

[闽南语]:phek4,phiah4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