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天雷

轰天雷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
凌振是当时的火炮专家,他造的火炮能打十四五里远。凌振又精通武艺,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呼延灼攻打梁山时,请来轰天雷凌振。凌振善造火炮,凌振炮轰梁山鸭嘴滩,大显火炮神威。晁盖用计,使阮小二在水中捉了凌振。凌振投降了梁山,专为梁山兵马造大小火炮,排梁山第五十二名英雄。受招安后,凌振被封为武奕郎兼都统领。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饰演:
  • 配音:
  • 登场作品:
  • 生日:
  • 年龄:
  • 身高:
  • 体重:
  • 三围:
  • 姓名:凌振
  • 别名(绰号):轰天雷
  • 所属作品:《水浒传》
  • 国籍:北宋
  • 职业:炮手,将军
  • 主要成就:为梁山制造火炮
  • 民族:汉
  • 星号:地轴星
  • 出场回目:55
  • 梁山排名:第五十二名

原著经历

人物出场

凌振绰号“轰天雷”,祖贯燕陵,号称“宋朝天下第一个炮手”,善于制造火炮,能打十四五里远。更兼深通武艺,弓马熟娴,原来在官军任职,是东京甲仗库副使炮手。

呼延灼攻打梁山时,因军马过不得水泊,向高俅请凌振协助。凌振炮击梁山时,被吴用用很儿戏的诱敌之计引到水中,阮小二在水中活捉凌振。凌振被捉上山后,宋江“亲解其缚”,凌振在宋江和已归顺梁山的呼延灼副将彭玘的劝说下,归顺了梁山。

调转炮口

凌振投降梁山后,为梁山造炮,并把炮口对准了呼延灼。之后韩滔被擒,凌振与彭玘一起劝韩滔入伙。后呼延灼投奔青州慕容知府,宋江率军打青州,凌振随孙立、杨林、欧鹏第四拨出兵,为合后。

兵指大名

梁山军打大名府时,凌振在飞虎峪放“风火等炮”,但只是作为伏兵的一部分,让守将闻达、李成的军势更混乱一些。后来扮作道童,带风火轰天等数百个,跟随公孙胜混入大名府,在号火起时放炮,增加声势。

两路出兵

宋江、卢俊义分取东平、东昌时,凌振随卢俊义去取东昌府,但没有突出表现。 

排座次

梁山大聚义、排座次时,根据天降石碣的显示,凌振对应星号为地轴星(有的版本为“地辅星”),排梁山第五十二名。职务为“掌管专造一应大小号炮”。 

败童贯、高俅

童贯前来征讨梁山,梁山布出九宫八卦阵时,凌振负责带着副手二十余人,围绕在杏黄旗后的炮架周围。

后来轮到高俅带兵征讨梁山时,凌振曾负责于四望高山上放炮为号。

南征北战

梁山受招安后,凌振随军四处征战,继续发挥特长。征辽国时,凌振在檀州施放号炮,震慑敌军。又在蓟州用火炮帮助攻城。征田虎时,凌振曾受命连彻夜放连珠炮,搅得盖州主将钮文忠等人彻夜不得安眠。

征王庆时,凌振主要仍做放号炮之事,还曾以步兵头领的身份亲自上战场搏杀。而王庆部下猛将袁朗,死于炮击,也是凌振部下炮手所为。

征方腊时,凌振多次在攻城战中放炮,起到轰塌城楼或震慑对手的作用。攻打睦州时,还将曾经砍断武松手臂的方腊手下灵应天师包道乙一炮打死。

结局

宋江人马征讨方腊攻打杭州时,解珍解宝起获方腊的解粮船。凌振等人将火药藏于船内,混入城中,当夜二更时分,凌振取出九箱子母等炮,在吴山顶上放炮,军威大振,遂下杭城。征讨方腊奏凯还朝,凌振被封为武奕郎兼都统领,因凌振为非凡炮手,仍在火药局御营任用。

人物生平

凌振,燕陵(今河北北部,当时应该在辽国的控制下)人氏,原任东京国防部营级技术军官,北宋第一火炮专家。呼延灼攻打梁山初战不利时,向高俅推荐了凌振,因此凌振被任命为中校炮兵营长受呼延灼节制,率部讨伐梁山。凌振的火炮技术十分厉害,水浒上说他是"宋朝盛世第一个炮手"。呼延灼在推荐凌振时提到,"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假设呼延灼没有夸大的话,射程十四五里相当于7000至7500米的火炮,而且威力很大,"天崩地陷,山倒石裂"。这凌振的炮兵部队可以算是宋朝最强大的高科技战略部队了,好比今天的二炮部队(真实历史上,宋代没有那么厉害的火炮,我们这里以水浒为准,戏说为主)。不久后,凌振的火炮就显示了其名不虚传,"一连放了三个火炮,两个打在水里,一个直打到鸭嘴滩边小寨上"。火炮一下就打到了梁山驻地,而且命中率达到1/3。一下子令宋江和梁山众人都深感忧虑。

无斋主人主人看到这里,觉得呼延灼要是赢不了这一仗,真应该自杀以谢国人了。3000连环马的重装骑兵,加上凌振的500火炮,武器上的优势太明显了,而且政府军还能得到各市、县的支援。其实这一仗也不难打,让附近市、县坚壁清野,不让粮食、布匹、食盐等物资流入梁山,逼宋江出来决战。然后战术上5000步兵拱卫凌振的500火炮,3000重甲骑兵作为机动,必要时可以把连环马拆散。先让凌振的火炮猛轰一阵,压制住梁山军,然后重甲骑兵几个密集冲锋,马军冲锋时步兵在逐步推进,步炮协同作战,梁山军马必定崩溃。呼延灼将门世家出身,又是主动要求凌振参战的,这样简单有效的战法恐怕不应该不知道吧。

而呼延灼竟然把凌振的炮兵部队当作寻常步兵使用,以至于吴用的拙劣之计竟然奏效。梁山见识了凌振火炮的威力,知道凌振的重要性,吴用就设计引凌振的炮兵孤军深入,并利用梁山水军方面的优势将其擒获。其实只要呼延灼好好部署,吴用的计策根本就是行不通的。首先,炮兵阵地附近毫无防卫,所以李俊、张横才能得手破坏炮架,要是呼延灼非常重视这支战略部队,岂能让李俊、张横带四、五十个小喽罗得手且全身而退,恐怕梁山会多折了这两个头领。其次,凌振率1000人去追赶更是形同儿戏,凌振最重要的任务是保证他炮兵部队的战斗力,上阵冲锋,显然不应该是他一个炮兵营长应该去做的事。若呼延灼事先派遣将领护卫凌振的炮兵阵地,并告诫一下凌振炮兵营的重要性,显然凌振不会亲自追击。凌振作为技术军官容易犯错,但呼延灼却不应该如此有勇无谋。由于呼延灼的指挥能力低下,导致了吴用这条弱智的计策成功,结果凌振被梁山活捉。

被俘后,凌振的表现也同其他降将们基本相同,马上就投降了,随后就立马掉转枪口对付呼延灼的政府军。同时梁山也寻找到了破解连环马的方法,把军事技术专家徐宁骗上梁山,让他教授梁山人马钩镰枪,而钩镰枪正好可以克制呼延灼的连环马,好比现在的反坦克导弹对重装坦克一样。从徐宁上梁山的过程来看,呼延灼根本就没有要求梁山附近的市、县配合政府军的围剿行动,否则徐宁和他的家属两拨人如何能如此顺当地进入梁山的势力范围?终于,呼延灼为他的无谋付出了沉重代价,凌振反戈一击,用大炮猛轰政府军,而徐宁训练出来的钩镰枪部队又成功地击溃了重装骑兵连环马,呼延灼全军覆没,只身一人逃往青州。

按理说凌振可以说是梁山乃至整个大宋首屈一指的军事技术人才。其作用要远高于徐宁,因为徐宁的钩镰枪只能对付连环马,而凌振的火炮技术可以对付任何部队。射程7000米以上、威力巨大的大炮如能善加使用,在冷兵器时代就是一种非常有威慑力的战略性武器,就好比今天的弹道导弹一样。如果梁山各大寨都装备了凌振的火炮,岂非固若金汤。若开封城上大量部署凌振的火炮,焉能发生靖康之耻?要是宋军每支部队都能有一支装备凌振火炮的炮兵分队,恐怕完全可以同金、辽在战场上决一雌雄。虽说这里有些唯武器论,但没有人能否认武器的优劣的确可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这就好比哪怕伊拉克人再英勇,还是不可能打败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要是宋江能用凌振成立一支精锐炮兵部队,再配合上五虎八彪将,据州占府开辟根据地,恐怕未必没有一争天下的本钱。就算不能争天下,割据一方也不成问题。

可惜凌振上了梁山后,并没有受到重用,排名仅为52,这个排名恐怕还是因为他是前政府军中校营长身份的因素居多,职司仅为"专造一应大小号炮"。让凌振这样一个北宋首席火炮专家、高科技人才负责造号炮,这就好比让钱学森博士去研制普通大炮一样可笑而可悲。梁山众人包括宋江、吴用在内都是见识过凌振火炮威力的,岂能不知如此利器弃之不用可惜?这就好比上天给了萨达姆一个造原子弹的机会,但他不知道珍惜而放弃了。 北宋政府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凌振这个人才的重要性。梁山平定方腊后,凌振是九死一生的幸存者之一。宋政府虽然知道他"炮手非凡",但也不过让他以都统领(上校正旅级)的身份回火药局御营任职,当个小官僚,最多一个副局级。日后似乎也没有任何出众的事迹,碌碌无为地淹没在人众之中。

人物起源

凌振不见于宋元史料,也不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这些早于《水浒传》的作品之中,也不见有专门负责火炮、火器的头领。因此,凌振这一角色,应属于小说《水浒传》的创造。

武器考证

凌振是中国传统古典小说中罕见的以火器为攻击手段的武将之一,其“火炮”种类繁多,有子母炮、金轮炮、风火炮、车箱炮、轰天炮等,书中对于这些火炮的描述较为模糊,基本上只写了其发射后的效果,而没有描写其装填和发射的方式。因此在现代,对凌振“火炮”所指为何物,多有争议,说法包括投石机、爆竹以及真正的利用火药发射的、管状的火炮等。

而在很多水浒相关的画作、影视、衍生文学等当中,采用的多是“真正的火炮”的说法,20世纪下半叶以史学眼光阅读古典小说的学说兴起后,支持“投石机说”等的也多了起来。如凌振的画像,多数都表现他使用管状火炮,但另外也有一部分表现他使用投掷式火器。

反对“真正的火炮”说的观点中,有一部分的理由是,北宋没有这么先进的火器,至少不可能大规模使用。但是考虑到《水浒传》的成书最早也在元末,而凌振这个人物也不见于早于《水浒传》的文学作品,作者很可能会根据当时的兵器发展情况来描写,元明时代,中国已经有大量管状的、用火药发射的火炮、火铳用于作战了,因此,《水浒传》中出现元明时代的火炮也属合理。但是,古代战争中同时使用多种火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这情况同样适用于凌振。

人物评价

原著赞诗

火炮落时城郭碎,烟云散处鬼神愁。轰天雷起驰风炮,凌振名闻四百州。

评点者评价

余象斗:观凌振用此炮,真得其传,若非梁山,则他处被其破矣。

现代评价

凌振长期以来,是一百单八将中较为不起眼的一个角色。然而,近现代以来,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很多评论者将凌振视作《水浒传》中难得的科技人才,认为他在宋朝官军和梁山泊都一直没被重用,经常被派去“放号炮”,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不受重视的一个典型个案”。正如鲁迅所说的“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一样,令人惋惜。 

后世影响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风云雷电》中,主角之一凌铁威,便被设定为凌振的后人,

绰号也是“轰天雷”。

衍生形象

续书形象

在明末清初陈忱所作百回本续书《水浒后传》中,征方腊后幸存的凌振,最终到了暹罗国,与其他幸存梁山好汉一起,成为暹罗国新国王李俊的臣子。凌振担任火药正总管。

在各种70回本(金圣叹评本)续书中,凌振结局各有不同。如在《荡寇志》中,凌振舍身攻城,自己也被轰死在地道中;在《贼三国》中,他的结局也与《荡寇志》中的类似;在张恨水的《水浒新传》中,凌振则与其他许多好汉一同中了计饮下毒酒身亡。

影视形象

2011年鞠觉亮版电视剧《水浒传》:耿懿饰凌振。

2013年电影《轰天雷凌振》:张明健饰凌振。

背景分析

宋朝的科技水平是比较发达,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是在这时候出现的,主要是民间的科技力量,政府似乎没有重视。十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法兰西斯. 培根曾经这么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是在航海、文学和战争三方面。由此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世界上任何人、任何教派与任何国家都比不上的。"可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清朝末年,列强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和火药来打中国,而义和团还在用大刀长矛这样的冷兵器和人家的火枪大炮对着抡,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对科技的极度冷淡!宋朝首都东京开封府虽然已有生产火药武器的部门,也就是凌振供职的甲仗库,即使拥有凌振这样的高科技人才,政府也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否则怎么同样是火药专家,人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诺贝尔搞了个诺贝尔奖,而把黑火药技术发扬光大的凌振同志就不能来个"凌振奖"?宋朝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错过了一个不应该错过的机会,凌振更是无法意识到历史赋予他的沉重使命,只是满足于老宋组织给予他的排名五十二的虚名,没有继续做他的科研工作,堕落到制作号炮,仅仅把火炮当成联络工具来使用。老宋不是没看到科技的威力,但我们知道这里涉及到一场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过度的革命,相应引起的是各个利益集团的重新整合。如果过度成功,传统格局下的冷兵器技术优秀的集团将被淘汰,而这个集团是以主流的五虎八骠为代表的,利益的冲突必然导致整个利益集团向凌振施加沉重压力。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当时宋朝乃自很长一段时期的中国社会。加上几个游牧民族的统治,中国的军事科技一而再再而三的丧失了革新的机会,直到列强兵临城下。

凌振不被重用的悲剧,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不受重视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