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

蹲踞

汉语词汇
踞坐,古人以此为野蛮无礼的举动。蹲,屈膝坐状但臀部不着地为蹲。踞,古人席地而坐把两腿像八字形分开。蹲踞,一般指临下而蹲坐状。《淮南子•说山训》:“以非义为义,以非礼为礼,譬犹倮走而狂人,盗财而予乞者,窃简而写法律,蹲踞而诵诗书。”
    中文名:蹲踞 拼音:dūn jù 出处:《水浒传》第一○四回

词语释义

蹲,屈膝坐状为蹲。踞,本义蹲坐。

引证释义

踞坐。古人以此为野蛮无礼的举动。

《周书·于翼传》:“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莫敢违犯。”

蹲或坐;蹲。

《水浒传》第一○四回:“又有那攧钱的,蹲踞在地上,共有二十餘簇人。”

柳青 《种穀记》二十:“ 赵德铭 把一条板凳空放在门台上,也挤到区长跟前笑迷迷地蹲踞下来。”

《太平广记》卷四三二引 唐 皇甫《原化记·南阳士人》:“此人为虎,入山两日,觉饥馁,忽於水边蹲踞,见水中科斗虫数升,自念常闻虎亦食泥,遂掬食之,殊觉有味。”

《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忽有大豕一只,如牛无角,似虎无斑,从火中奔出,竟上高阜,蹲踞於车驾之前。”

蹲踞,临下而蹲坐状。蹲,屈膝坐状为蹲。踞,本义蹲坐。

我国自古至唐,席地而坐,唐始为椅坐,此不独文献上,足为明证,即汉代山东孝堂山石刻及武梁祠之画像石,以及古传名画,今出土文物,亦可见之。大体上,坐之形式,可分为敬坐与不敬坐两种。不敬坐有蹲踞、箕踞、胡坐三式。敬坐有跪跽及和坐之异。

蹲,即两膝如坐,臀部不着地;踞,有蹲或坐之义。踞与居通,即蹲之义,《说文》云:“居,蹲也。”同书足部又云:“蹲,居也。”此为蹲踞同义。

《史记·高祖本纪》云:“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此“踞”为坐之意。所谓“踞坐”是也。即坐时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蹲踞皆为耸膝不敬之坐。

《论语·宪问》云:“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夷”作“夷踞”。观《后汉书·郭林宗传》述茅容与同辈避雨树下云:“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可以知之,夷俟,即蹲踞而不出迎之谓。所以,孔子责其不恭,欲“以杖叩其胫”。然君见臣,亦可用之,不能责之以礼。

《吕氏春秋》卷十五《下贤》云:“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返,见翟黄,踞于堂而与之言。翟黄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摘自黄现璠撰《我国坐俗古之变》,载《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版第十二期,1941年4月16日;又载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116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蹲踞是日式庭院中常见的一种景观小品,用于茶道等正式仪式前洗手用的道具。通常为石材制作,并摆放有小竹勺和顶部提供水源的竹制水渠。(日文中称之为: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