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寻梅

踏血寻梅

2015年翁子光执导的电影
《踏血寻梅》是一部惊悚犯罪电影,由美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翁子光为导演兼编剧,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等主演。该片于2015年4月6日在香港首映,为第三十九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闭幕电影。影片由真实的肢解凶杀案改编,用警察的视角讲一个人性的故事。[1]片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移民少女、失业货车司机、工作狂警察。该片获得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9项提名[2],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7项奖项。[3]
    主标题:臧Sir 副标题1:演员 郭富城 副标题2: 副标题3:臧Sir是一个失婚男人,他只顾工作,对生活稀里糊涂。太太离他而去,留下一个五岁的女儿。臧Sir是一个怪警察,查案不在乎案情,只在乎案中人物的底蕴。习惯在案发现场来一场“到此一游”的宝丽来自拍照,留作纪念。 主标题:王佳梅 副标题1:演员 春夏 副标题2: 副标题3:王佳梅从东莞搬来香港已经两年,虽然寡言,却有礼貌。与母亲和继父同住,但认为生父较好。渴望离开家庭独立生活,可惜没有经济能力,走上援交道路。 主标题:丁子聪 副标题1:演员 白只 副标题2: 副标题3:失业的货车司机,住在石硖尾街一间套房里,没有朋友。整日跟神童佳混在一起。与王佳梅在网上认识,两人在网上如老友般熟络,分享各自的爱与恨的故事,是其最后一个恩客。 主标题:美凤 副标题1:演员 金燕玲 副标题2: 副标题3:王佳梅母亲。带着女儿改嫁到香港,事发前正在与现任丈夫闹离婚。臧Sir去她家在露台跟她说了整个事情的始末,她泣不成声。 中文名:踏血寻梅 外文名:Port of Call 其他译名: 类型:悬疑犯罪 出品公司:美亚电影 制片地区:中国 拍摄地点:中国 发行公司:美亚娱乐 导演:翁子光 编剧:翁子光 制片人: 主演: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谭耀文 片长: 票房: 对白语言: 色彩: 电影分级:香港:III imdb编码:tt4417522 主要奖项: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7项奖项 第2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3项奖项  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8项提名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2项奖项 在线播放平台: 画面颜色:彩色 制片地点:中国 出品时间:2015年 对白语言:湖南话 、粤语 拍摄时间:2014年 9月

剧情简介

从湖南到东莞石门的王佳梅(春夏饰)及王佳莉(李与霏 饰)最终与妈妈(金燕铃饰)来港,但王佳梅在学校生活不愉快,而家庭亦出现磨擦。一年过后,王佳梅遇害。老差骨臧Sir(郭富城饰)联同拍档烟铲(谭耀文饰)调查案件,发现王佳梅已当上援交少女,而最终案件矛头指向脾气不佳的货车司机丁子聪(白只饰)。其后,丁子聪自首,并供出案情。只有阿臧认为还有案情,于是从王佳梅与丁子聪的身边人物调查,渐渐发现内情。

《踏血寻梅》用段落式的方法,分为‘寻梅”“孤独的人”“踏血”与最终的章节。三个部分,分别以警方、王佳梅、丁子聪的角度来看案件。

主创团队

演员

角色

郭富城 饰 臧Sir

备注  警察

春夏 饰 王佳梅

备注 移民少女

白只 饰 丁子聪

备注 失业货车司机

金燕玲 饰 美凤

备注  王佳梅母亲

谭耀文 饰 烟铲

备注  臧Sir拍档

邵美琪 饰 罗警司

备注  臧Sir上司

梁小冰 饰 阿嫦

备注  臧Sir前妻

杨诗敏 饰 Flora

备注  臧Sir下属

太保 饰 王父

备注  王佳梅生父

蔡洁 饰 李慕容

谭炳文 饰 美凤夫

备注  王佳梅继父

车保罗 饰 丁父

备注  丁子聪生父

袁浩扬 饰 神童佳

艾迪 饰 警察

李与霏 饰 王佳莉

备注 王佳梅姐姐

李逸朗 饰 四眼济

演员表

出品人

李国兴

制作人

罗秀丽、黄东花

监制

朱嘉懿、唐庆枝、曹敬文、古玉芬

导演

翁子光

编剧

翁子光

摄影

杜可风

配乐

丁可

剪辑

廖庆松、黄海、张叔平、翁子光、朱嘉懿

美术设计

何剑雄

造型设计

吴里璐、陈子雯

服装设计

陈子雯

录音

杜笃之

职员表

角色介绍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原声音乐

曲目

歌曲名称

作词

作曲

演唱

主题曲

漆黑的海上

丁可

丁可

丁可

片尾曲

Away

潘美袆

丁可

丁可

插曲

娃娃看天下

冯正

冯正

春夏

插曲

这占有,是谁的拥抱

丁可

丁可

丁可

获奖记录

时间

奖项届次名称

获奖奖项

获奖方

结果

2016年

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最佳编剧

翁子光

获奖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

最佳女主角

春夏

最佳男配角

白只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最佳新演员

白只

最佳摄影

杜可风

最佳电影

踏血寻梅

提名

最佳导演

翁子光

最佳剪辑

廖庆松、黄海、翁子光、朱嘉逸

最佳新演员

春夏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漆黑的海上》( 词曲唱 : 丁可)

2016年 

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

最佳剪辑

张叔平、朱嘉逸、廖庆松、黄海、翁子光

获奖

最佳新演员

春夏

最佳编剧

翁子光

提名

最佳男配角

白只

最佳摄影

杜可风

2016年 

第2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最佳电影

踏血寻梅

获奖

最佳男演员

白只

最佳女演员

春夏

2016年

香港电影导演会2015年度颁奖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

获奖

最佳女主角

春夏

最佳新演员

白只

2015年 

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最佳男配角

白只 [5] 

获奖

最佳剧情片

踏血寻梅

提名

最佳男主角

郭富城

最佳女配角

金燕玲

最佳新演员

春夏

白只

最佳原著剧本

翁子光

最佳摄影

杜可风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漆黑的海上( 词曲唱 : 丁可)

2015年

第19届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

最佳电影

踏血寻梅

获奖

最佳女主角

春夏

特别推介奖

白只

2016年

青年电影手册

2015年度华语十佳

踏血寻梅

获奖

2015年度男演员

郭富城

2015年度新演员

春夏

2016年

第十六届华语电影传媒盛典

最佳新演员

春夏

获奖

评审团奖

踏血寻梅

花絮彩蛋

片中郭富城饰演五十多岁老差骨,角色的老年装扮需要白发驼背、带着老花眼镜。郭富城坦言说这是他入行以来的最老造型,为了入戏,他必须蓄须染发运动减半。翁子光跟郭富城说眼镜可以不用滑下来,郭富城称自己出汗太多,眼镜自然滑下来,他没办法控制。直到拍摄结束,郭富城才告诉翁子光其实我是骗他的。

电影里有几场开膛破肚的分尸血腥画面,因为在拍摄现场导演为求其逼真性,准备真的牛羊内脏。拍摄时值炎热的夏天,从早上拍到晚上,内脏已经腐烂发臭。白只私下透露这场戏拍完,他开始吃素,想到血腥的肉都会怕。

《踏血寻梅》的片名是致敬英格玛·伯格曼的“Port of Call”,其实两片的剧情有相似之处。另一处致敬则是影片的尾章“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幕后制作

该戏在2011年就在HAF创投会上获得剧本奖项,导演一直想由郭富城出演自己的剧本,但因技术问题,结果押后了三年才开拍。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2008年的一宗肢解命案,一名十六岁少女在提供性服务期间被杀,她在被杀前向嫖客透露她想死。 

2014年9月1日,影片“踏血寻梅”在湾仔举行开镜仪式。本片由金牌摄影师杜可风助阵掌镜。  9月25日电影杀青 。

制作发行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香港

2015年4月6日(第3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

韩国

2015年7月25日(第19届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

中国

2015年11月13日

中国

2015年12月4日

新加坡

2016年1月12日

影片评价

一次很坚定的电影理念追寻,翁子光探问实情怎样发生过,大胆想像真相,也坚决在地书写。藉著倒述回闪以网络式叙事结构开展查探过程,人情行为多层推敲,却不落俗套慢慢指向内心的发掘;加上杜可风室内戏布光烘托、春夏郭富城白只等各自各精彩演绎孤独,呈现不一样无声冷漠的香港景观。(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评)

充满感官刺激又发人深思、兼具娱乐及深度的惊艳之作。(《Hollywood Reporter》评)

如果说《踏血寻梅》有什么启发性的话,那就是它是一个很好的样本,探索了香港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当港片迷茫失路,就必须要有一个探路和重塑的过程。香港电影要找回自己,不是简单地将港片划分为北上合拍片或港味港产片,而是应该有一种超越的思维来重拾港片非凡的创造力。或许,这才是本届金像奖大赢家真正教会港片的“踏雪寻梅”之道。(豆瓣电影评)

能把当年的那桩杀人碎尸案拍得如斯发人深省,而不仅仅把援交、肢解、血腥当作是吸金的噱头,它值得我们买票进电影院静静观赏。演员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主演抑或配角的演技相当不俗,特别是春夏,演戏经验不多,可是演得好赞,把从湖南移居香港的16岁少女王佳梅对生活的无奈、压抑以及那种豆蔻少女的小虚荣和对父亲的孝顺、对爱情从希望到绝望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遥想,当年真实案件中的少女梅,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吧。(新浪娱乐评)

翁子光新作《踏血寻梅》,以悬疑犯罪作包装,继续贯彻独立精神。电影延续性工作者的际遇,借此道出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新移民问题、青少年的价值观、资讯爆炸带来的错乱、香港人的迷惘等,绝非一般商业电影。“踏血寻梅”以一宗命案出发,带出新移民在香港社会里的特殊性。金燕玲饰演的母亲,是上一代新移民,她对香港抱着美丽的想像,而由春夏饰演的女儿,对身处的地方只感到虚无,这样的落差对照今日上下两代对香港社会、生活现况的体会,异常写实。 (文汇报评)

《踏血寻梅》就像是影片中那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然而却是空的。名不见经传的导演翁子光曾三次从社会焦点切入,但没有一部真正透彻地分析出实质,现实的确是现实,但是没有大悲悯的现实,终究无法成为大家。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