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

赵晓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赵晓是经济学博士。曾任中国经贸委研究中心、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大学-世界银行研究员、地产商。被认为是中国大陆最活跃、最有影响的青年经济学家之一。
  • 中文名:赵晓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江西省奉新县罗市镇
  •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 职业: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 代表作品:
  • 主要成就:
  • 出生年月:1967年3月12日
  • 政党:中共党员

人物简介

1985年~1989年,就读于山东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2年~1995年,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6年~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担任国务院资产管理监督委员会(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

研究方向

与产业发展、经济伦理与管理伦理、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中国企业改革、市场跟踪与预测以及企业成长。特别是在通货紧缩问题上于1998-1999两年内在《经济研究》发表四篇文章,从趋势到政策均做出精辟的分析,直接影响了当时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

学术兼职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产业与市场研究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安邦信息集团的特约研究员;

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财经观察员以及“经济半小时”年度人物评选顾问、评委。

获奖记录

荣誉称号

▪2007年中国金融业杰出贡献专家(获奖);

▪2006年中国地产界思想贡献人物(获奖);

▪2005年《南方人物周刊》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获奖);

▪2004年中国经济学青年学者奖(提名)。

科研项目

主持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

参与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通货紧缩与反通货紧缩研究”项目;

主持商务部“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扩大内需战略”等研究项目;

主持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建设银行“人民币汇率波动与风险防范”课题;

参与主持中国移动集团“核心竞争力”课题。

人物论著

出版著作

独著

《彻底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中信出版社,2004年。

《超越增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合著

《中国的挑战:亚洲金融风暴后的中国》,与杨帆、江慧琴合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

《问计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顶尖经济学家对话录》,赵晓主持访谈,中国出版社,2004年。

《通胀经济来了》,与陈光磊合著,凤凰出版社,2010年。

其他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的挑战》

《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

《1998-2000中国通货紧缩研究》

《穷人买房就是爱国》

《谁是柠檬?》(经济学随笔集)

《企业成长战略》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故事》

译著

《空雨衣:变革时代的商务哲学》(英)查尔斯·汉迪(CharlesHandy)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

《企业成长理论》(英)伊迪丝·彭罗斯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发表论文

其财经评论文章时常见著于中国的著名媒体,并被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等屡屡转载,有些文章甚至被选入中学语文教科书。

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改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300余篇,在通货紧缩、对冲基金、中国的财政危机、政府效率的改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民营企业家的“原罪”、企业社会责任等许多问题的提出和研究上都走在时代的前沿。

其撰写的文章《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故事》曾获总理亲批转国务院经济学家会议参阅;其撰写的另外一篇文章《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从伦理角度比较不同的市场经济并反思中国经济转型缺陷的最早的文章;

“亚洲金融危机:疹断、处方及展望”《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4期;

“寻求多重经济目标下有效政策组合”,《经济研究》1998年第4期;

“货币政策乎?财政政策乎?”,《经济研究》1998年第10期;

“正视通缩危险,调整微观机制”,《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

“债转股:基于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政策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中国经济增长的故事”,《财经界》2002年第5期;

“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宁波经济》2003年第2期;

“以伦理看待发展”,《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十字架变革

赵晓:中国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十字架变革

随着中国的崛起,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很多人只关注中国经济层面上的变革,并期待中国广泛开展社会甚至是政治上的变革。但在赵晓博士看来,中国当前的变革本质上就是十字架的变革,而经济以及将来要进行的社会与政治变革只是外在的表现而已。

赵晓博士引用中国汉唐受文化变革影响而崛起的历史规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文化大融合与大变革是中国崛起的幕后推动力量。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大的文化变革和融合。第一个是汉朝时期对于儒家和道家的融合,这支撑了汉朝的崛起;第二个是唐朝时期的儒道文化又吸收了外来的佛教文化,从而产生儒释道文化,那次文化大变革推动了唐朝的崛起。

赵晓博士把当今中国进行的十字架变革看成是第三次的文化大变革与大融合,并用“史无前例”来加以形容。因为前两次中国文化变革都没有十字架,而这一次传统中华优秀文化和基督信仰的交融将产生博大精深的“新中华文化”,其本质就是十字架的变革,它是推动中国崛起的力量源泉。

不仅如此,赵晓博士还认为第三次文化大变革与大融合将比前两次对中国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更加造福广大中国的百姓。用他的话来讲,“唯有经历十字架的变革,中国人才能够站得直、走上正路,得着荣耀。”

接下来,赵晓博士分享了中国十字架变革的最新趋势和前景。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为中国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提供机遇,中国提前10至20年登上大国政治的舞台。在中国不断崛起的同时,赵晓博士清楚看到神更加快转化中国、使用中国的步伐。

在赵晓博士看来,中国从2012年开始会进入崭新的阶段。他预示中国在未来10年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他的说法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可能会在中国发生。”所以,对中国而言,2012年并非单纯新的年份,而是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转折点。

为什么未来10年是中国非常关键的10年呢?因为中国已孕育出兴旺福音的土壤,未来10年将是属灵大收割的黄金季节。

赵晓博士表示,中国具备历史上属灵大复兴的所有条件。首先,他从经济学角度上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前景乐观,为福音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其次,中国人对信仰、公义的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赵晓博士用两句话概括中国社会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说明中国人的信仰遭遇危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最公平、公正的需求,与政府公平正义的不足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智慧、观念、与日益堕落的道德之间的矛盾。”

中国如何解决社会道德乃至人心灵深处的危机?赵晓博士认为十字架变革是唯一答案,此外别无其它选择。他说,十字架变革会改变人的生命,最终影响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层面的变革。他更断言,倘若没有十字架,中国就没有出路。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