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安

赵平安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赵平安,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09年调入清华大学。赵平安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甲骨、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兼及先秦秦汉语言、历史和文化。
  • 中文名:赵平安
  • 民族:
  • 出生地:
  •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 学位/学历:
  • 职业:
  • 专业方向:
  • 职务:博士生导师
  • 学术代表作:
  • 主要成就:
  • 代表作品:《隶变研究》、《〈说文〉小篆研究》

人物经历

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7-2003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简帛研究中心研究员。2000年6月-2001年6月在伦敦大学和中国香港大学作访问教授,期间应邀到剑桥大学讲学。2003年5月起,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赵平安出版专著《隶变研究》(1993、2008)、《〈说文〉小篆研究》(1999)、Chinese Characters then and now(合作, Edition Voldemeer Zurich,2004),《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2009、2019)、《金文释读与文明探索》(2011)、《秦西汉印章研究》(2012)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

主要论文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主要论文:

1、《两周金文中的后置定语》,《古汉语研究》,1990年第2期。

2、《汉字声化论稿》,《河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3、《金文“(石鼎)(鼎它)”解——兼及它的异构》,《中山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

4、《论铭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型——“某作某器”句式的启示》,《古汉语研究》,1991年第4期。

5、《秦汉简帛通假字的文字学研究》,《河北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6、《释罙》,《考古》,1992年第10期。

7、《铭文中值得注意的几种用词现象》,《古汉语研究》,1993年第2期。

8、《金文考释五篇》,《语言研究》,1994年第1期。

9、《试论铭文中“主语+之+谓语+器名”的句式》,《古汉语研究》,1994年第2期。

10、《试论秦国历史上的三次“书同文”》,《河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11、《释参及相关诸字》,《语言研究》,1995年第1期。

12、《“允”“(血丂)”形义考》,《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2期。

13、《金文考释两篇》,《语言研究》1996年第2期。

14、《夬的形义和它在楚简中的用法——兼释其它古文字数据中的夬字》,《第三届国际中国古文字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7年。

15、《释包山楚简中的“ ”和“ ”》,《考古》,1998年第5期。

16、《金文考释四篇》,《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17、《汉简中有关印章的资料》,《简帛研究》第3辑,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秦西汉误释未释官印考》,《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

19、《对狮子山楚王陵所出印章封泥的再认识》,《文物》1999年第1期。

20、《两种汉代瓦当文字的释读问题》,《考古》1999年第12期。

21、《汉字形体结构围绕字音字义的表现而进行的改造》,《中国文字研究》第1辑,1999年。

22、《汉印复姓的考辨与统计》,《文史》第48辑,1999年。

23、《释甲骨文中的“ ”和“ ”》,《文物》,2000年第8期。

24、《甲骨文中的“ ”与战国文字“ ”为一字说》,《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辑,2000年。

25、《续释甲骨文的“乇”、“ ”、“ ”》,《华学》第四辑,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

26、《秦西汉官印论要》,《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3期。

27、《汉印文字释丛》,《考古与文物》增刊第4辑;《古文字研究》(二),2001年。

28、《释古文字资料中的“ ”及相关诸字——从郭店楚简谈起》,《中国文字研究》第2辑,2001年。

29、《释郭店简〈成之闻之〉中的“ ”字》,《简帛研究二〇〇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0、《从楚简“娩”的释读谈到甲骨文的“娩”——附论古文字中的“冥”》,《简帛研究二〇〇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1、《从失字的释读谈到商代的佚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32、《上古汉语中的语气词“只”新论》,海峡两岸汉语史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01年5月。

33、《“穷达以时”第九号简考论——兼及先秦两汉文献中比干故事的衍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2期。

34、《释“”及相关诸字——论两周时代的职官醓》,《古文字研究》第24辑,中华书局2002年。

35、《甲骨文“”即“曷”字说——兼说羯的族源》,《揖芬集——张政烺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国际中国学研究》第5辑,韩国中国学会2002年。

36、《释“ ”及相关诸字》,《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7、《“逹”字两系说——兼释甲骨文中所谓“途”和齐金文中所谓“造”》,《中国文字》新27期,2001年。

38、《新出〈史律〉与〈史籀篇〉的性质》,吉林大学中国语言文字学2002高级论坛;《中国语言文字学论坛》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华学》第8辑,2006年。

39、《郭店楚简与商周古文字考释》,《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第1期。

40、《礼记“草工”解——论战国秦汉时代主管漆器制造的总管之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41、《楚竹书〈容成氏〉的篇名及其性质》,《华学》第6辑,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42、《战国文字中的“宛“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以与县有关的资料为中心》,《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2003年。

43、《战国文字中的盐字及相关问题研究》,《考古》2004年第8期。

44、《隶变对汉字的影响——以实例阐析汉字重要转变期之现象》,《汉字古今谈》Edition Voldemeer Zurich,2004年。

45、《商周时期金属称量货币的自名名称及其嬗变》,《中国文字研究》第4辑,2003年;《华夏考古》2008年第2期。

46、《谈一种铸有齐文字的楚国金币》,《考古学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

47、《〈容成氏〉所载“炮格之刑”考》,《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续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48、《邿子中的名称和邿国的姓氏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1期。

49、《“大布黄千”的读法及其蕴义——学术史中的一例个案研究》,《华夏考古》,2006年第4期。

50、《释曾侯乙墓竹简中的“ ”和“ ”——兼及昆、黾的形体来源》,《简帛》第1辑,2006年。

51、《从 字的释读谈到族的来源》,《中国文字学报》第1辑,2006年。

52、《上博简〈三德〉“毋奡贫”解读》,《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3辑,巴蜀书社2007年。

53、《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考辩》,《出土文献研究》第8辑,上海古籍出版2007年。

54、《唐子仲濒儿盘匜“ ”字考索》,《中国历史文物》,2008年第2期。

55、《从语源学的角度看东周时期鼎的一类别名》,“学艺兼修·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56、《释“夃”及相关诸字》,《中国文字学报》第2辑,2008年。

57、《对上古汉语语气词“只”的新认识》,《简帛》第3辑,2008年。

58、《〈保训〉的性质和结构》,《光明日报》2009年4月13日。

59、《关于〈保训〉“中”的几点意见》,《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3期。

60、《“君子不重伤”正解》,《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

61、《汉字——我们的精神家园》,《光明日报》,2010年3月11日第10版。

62、《释“ ”及相关诸字》,《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3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63、《释孛及相关诸字》,《文字学论丛》第5辑,线装书局,2010年。

64、《试释〈楚居〉中的一组地名》,《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

65、《〈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66、《郭店简〈语丛二〉第三简研究》,《简帛》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7、《释战国文字中的“乳”字》,《中国文字学报》第4辑,商务印书馆,2011年。

68、《〈楚居〉“为郢”考》,《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4期。

69、《〈芮良夫〉初读》,《文物》,2012年第8期。

70、《“文王受命惟中身”新解》,《古文字研究》第29辑,2012年。

71、《“京”、“亭”考辨》,《复旦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72、《国际汉学中的出土文献研究》,《光明日报》,2013年11月6日第11版。

73、《宋公作叔子鼎与滥国》,《中华文史论丛》,2013年第3期。

74、《〈说文〉未收篆文考》,《出土文献》第4辑,中西书局,2013年。

75、《〈厚父〉的性质及其蕴含的夏代历史文化》,《文物》2014年第12期。

76、《战国文字“噬”的来源及其结构分析》,《古文字研究》第三十辑,中华书局,2014年。

77、《释花东卜辞的(疒辛)和稽》,《古文字论坛》,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

78、《释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中的“ ”字》,《简帛》第九辑,2014年。

79、《睡虎地秦简〈日书〉“渡衖”新解》,《出土文献》第五辑,中西书局,2014年。

80、《释清华简〈命训〉中的“耕”字》,《深圳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

81、《“地真”“女真”与“真人”》,《管子学刊》,2015年第2期。

82、《“盈”字何以从“夃”》,《出土文献》第六辑,中西书局,2015年

83、《释睡虎地秦简中一种古文写法的“乳”字》,《汉语言文字研究》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84、《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文字初探》(第一作者),《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选释》,中西书局,2015年。

85、《盘及其“君”考》,《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3期。

86、《秦穆公放归子仪考》,《古文字与古代史》第五辑,台湾中研院史语所,2016年。

87、《清华简第六辑文字补释六则》,《出土文献》第九辑,中西书局,2016年。

88、《两条新材料与一个老故事——“炮烙之刑”考》,《出土文献与秦楚文化》第10号,日本出土资料与汉字文化研究会,2017年。

89、《成鱄及其与赵简子的问对——清华简<赵简子>初探》(第一作者),《文物》2017年第3期。

90、《清华简第七辑字词补释(五则)》,《出土文献》第十辑,中西书局,2017年。

91、《“箴”字补释》,《青铜器与金文》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92、《试说“迩”的一种异体及其来源》,《安徽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93、《〈竹书纪年〉“粤滑”考》,《古文字研究》第32辑,2018年。

94、《重读清华简〈厚父〉笔记》,谷中信一编《中国出土资料的多角度研究》,日本汲古书院,2018年。

95、《也谈〈睡虎地秦简〉“夜草为灰”》,《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6期。

96、《“曼”的形、音、义》,《出土文献》第13辑,2018年。

97、《论清华简的文献学价值》,《东洋古典研究》第74辑,韩国东洋古典学会,2019年。

98、《补“屚”——兼说相关诸字》,《汉字汉语研究》,2019年第1期。

99、《从“咠”字的释读谈到甲骨文的“巴方”》,《文献》,2019年第5期。

100、《古文字中的“?”及其用法》,台湾《中国文字》,2019年夏之卷。

专著:

1、《隶变研究》,河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初版,2008年再版。

2、《〈说文〉小篆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3、《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年。

4、《金文释读与文明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5、《秦西汉印章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6、《文字·文献·古史:赵平安自选集》,中西书局,2017年。

7、《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续集》,商务印书馆,2018年。

8、《隶变研究》(韩文版),BP PRESS,2019年。

9、《新出简帛与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19年。

编著、合著:

1、《新文化古代汉语》(合作),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2、Chinese Characters then and now(合作),Springer,2004年。

3、《中国语言学百年丛论》(合作),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

4、《中国古代文明与学术史》,主编之一,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字源》(上、中、下),副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年。

6、《新编古代汉语教程》(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7、《古代简牍保护与整理研究》,主编之一,中西书局,2013年。

8、《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玖)》(合作),中西书局,2010-2019年。

人才培养

赵平安开设课程:汉字学、汉字发展史、出土文献研究、古代汉语、训诂学等。

荣誉表彰

赵平安论著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2002)、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二等奖(2013)等。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社会任职

赵平安兼任中国文字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秦文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