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女

越女

春秋时期剑术家
越女,是春秋时女剑术家,越国人士,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记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其剑法天成,居于山林,授剑法以士兵,助越王勾践灭吴。越王称其“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本名:越女 别名:赵处女 字: 号: 所处时代:春秋末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传授越国士兵剑术,助越灭吴 职业:剑术家

人物渊源

据《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就之术。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道,内实精神,外示定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气候,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虎。追形逐日,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顺逆,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曰越女。”越女论剑术,她以《易》理、《老子》思想及《孙子兵法》之战理论剑,从理论到技术、战术及心理等到方面论述击剑要领,阐明了剑艺中动与静、快与慢。攻与防、虚与实、强与弱、先与后、内与外、逆与顺、呼与吸、形与神等说辩证关系,论述了内动外静、后发先至、全神贯注、迅速多变、出敌不意等搏击的根本原则。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越女就是赵处女。古代诗人也常把南方的女子称为“越女”。

如杜甫的五言律诗《又》“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并不是吴越春秋中的那个女子。

文学明鉴

卅三剑客图《卅三剑客图》又名《三十三剑客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版画。金庸曾为其作传。「赵处女」是《三十三剑客图》的第一图。当代著名作家金庸曾据此编写成短篇小说《越女剑》,成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的第十五部武侠小说。

在《越女剑》中,《卅三剑客图》中的“赵处女”化名阿青,她以竹枝为剑,斗败白猿。从而引发了一段吴越争霸中的传奇插曲。

由来

江苏与浙江到宋朝时已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苏州、杭州成为出产文人和美女的地方。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吴人和越人却是勇决剽悍的象征。那样的轻视生死,追求生命中最后一刹那的光彩,和现代一般中国人的性格相去是这么遥远,和现代苏浙人士的机智柔和更是两个极端。在那时候,吴人越人血管中所流动的,是原始的、犷野的热血。吴越的文化是外来的。伍子胥、文种、范蠡都来自西方的楚国。勾践的另一个重要谋士计然来自北方的晋国。只有西施本色的美丽,才原来就属于浣纱溪那清澈的溪水。所以,教导越人剑法的那个处女,虽然住在绍兴以南的南林,因《剑侠传》中称她是来自赵国的,所以也叫赵处女。但一般书籍中都称她为“越女”。

相关记载

《吴越春秋》载

《吴越春秋》中有这样的记载:

“其时越王又问相国范蠡曰:‘孤有报复之谋,水战则乘舟,陆行则乘舆。舆舟之利,顿于兵弩。今子为寡人谋事,莫不谬者乎?’范蠡对曰:‘臣闻古之圣人,莫不习战用兵。然行阵、队伍、军鼓之事,吉凶决在其工。今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国人称善。愿王请之,立可见。’越王乃使使聘之,问以剑戟之术。

“处女将北见于王,道逢一翁,自称曰‘袁公’,问于处女曰:吾闻子善剑,愿一见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隐,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颉桥(向上劲挑),未堕地(‘未’应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应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

“见越王。越王问曰:‘夫剑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窃好击剑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看上去好像温柔的女子,一受攻击,立刻便如受到威胁的猛虎那样,作出迅速强烈的反应)。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堕(‘堕’应作‘队’)高(‘高’是人名,高队长)习之教军士,当世莫胜越女之剑。”

《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时的赵晔,他是绍兴人,因此书中记载多抑吴而扬越。元朝的徐天祜为此书作了考证和注解,他说赵晔“去古未甚远,晔又山阴人,故综述视他书纪二国事为详。”

书中所记叙越女综论剑术的言语,的确是最上乘的武学,恐怕是全世界最古的“搏击原理”,即使是今日的西洋剑术和拳击,也未见得能超越她所说的根本原则:“内动外静,后发先至;全神贯注,反应捷迅;变化多端,出敌不意。”

《艺文类聚》载

《艺文类聚》引述这段文字时略有变化:“(袁)公即挽林内之竹似枯槁,末折堕地。女接取其末。袁公操其本而刺处女。处女应,即入之。三入,因举杖击袁公。袁公则飞上树,化为白猿。”

叙述袁公手折生竹,如断枯木。处女以竹枝的末梢和袁公的竹杆相斗,守了三招之后还击一招。袁公不敌,飞身上树而遁。其中有了击刺的过程。

《剑侠传》载

《剑侠传》则说:“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举杖击之,公即上树,化为白猿。”

“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车,当是从《吴越春秋》中“颉桥”两字化出来的,形容袁公使动竹枝时的灵动。

《东周列国志演义》载

《东周列国志演义》第八十一回写这故事,文字更加明白了些:

“老翁即挽林内之竹,如摘腐草,欲以刺处女。竹折,末堕于地。处女即接取竹末,还刺老翁。老翁忽飞上树,化为白猿,长啸一声而去。使者异之。

“处女见越王。越王赐座,问以击刺之道。处女曰:‘内实精神,外示安佚。见之如妇,夺之似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捷若腾兔,追形还影,纵横往来,目不及瞬。得吾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大王不信,愿得试之。’越王命勇士百人,攒戟以刺处女。处女连接其戟而投之。越王乃服,使教习军士。军士受其教者三千人。岁余,处女辞归南林。越王再使人请之,已不在矣。”

这故事明明说白猿与处女比剑,但后人的诗文却常说白猿学剑,或学剑于白猿。庾信的《宇文盛墓志》中有两句说:“授图黄石,不无师表之心,学剑白猿,遂得风云之志。”杜牧之有两句诗说:“授图黄石老,学剑白猿翁。”所以在《越女剑》的小说中,也写越女阿青的剑法最初从白猿处学来。

处女是最安静斯文的人(当然不是现代着迷女裙、跳新潮舞的处女),而猿猴是最活跃的动物。这故事以处女和白猿作对比,而让处女打败了白猿,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设想,也是我国哲学“以静制动”观念的表现。孙子兵法云:“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拿处女和奔跃的兔子相对比。或者说:开始故意示弱,令敌人松懈,不加防备,然后突然发动闪电攻击。

白猿会使剑,在唐人传奇《补江总白猿传》中也有描写,说大白猿“遍身长毛,长数寸。所居常读木简,字若符篆,潦不可识;已,则置石磴下。晴昼或舞双剑,环身电飞,光圆若月。”

旧小说《绿野仙踪》中,仙人冷于冰的大弟子是头白猿,舞双剑。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连续写了好几头会武功的白猿,女主角李英琼的大弟子就是一头白猿。

《越绝书》载

《越女剑》小说中,提到了薛烛和风胡子,这两人在《越绝书》第十三卷《外传·记宝剑》一篇中有载。

篇末记载:楚王问风胡子,宝剑的威力为甚么这样强大:“楚王于是大悦,曰:‘此剑威耶?寡人力耶?’风胡子对曰:‘剑之威也,因大王之神。’楚王曰:‘夫剑,铁耳,固能有精神若此乎?’风胡子对曰:‘时各有使然。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死而龙臧,夫神圣主使然。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以伐树木为宫室、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死而龙臧。禹穴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东注于东海,天下通乎,治为宫室,岂非圣主之力哉?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此亦铁兵之神,大王有圣德。’楚王曰:‘寡人闻命矣!’”

《越绝书》作于汉代。这一段文字叙述兵器用具的演进,自旧石器、新石器、铜器而铁器,与近代历史家的考证相合,颇饶兴味。风胡子将兵刃之所以具有无比威力,归结到“大王有圣德”五字上,楚王自然要点头称善。拍马屁的手法,古今同例,两千余年来似乎也没有多少新的花样变出来。

诗词作品

作品原文

越女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注释

①诗题《才调集》作《采莲),全诗校云:“《乐府诗集》作《采莲曲》”。

②桂舟:桂木所造之舟。小船的美称。

③揖:划船的短桨。

④渺漫:水势广远无际的样子。

⑤不:全诗校:“一作初。”

⑥将归:拿回去。

作品介绍

《越女》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0卷第10首。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越女歌曲

越女

作词:刘子菲

作曲:刘子菲

演唱:刘子菲

和声:刘子菲

间奏越剧:刘子菲

编曲:张博

庭院深

杨柳堆烟帘幕深

轻吹玉箫伴鹤舞

惊风影

月朦胧

胭脂红

越女不喜脂粉浓

清水芙蓉天生就

眉清秀

语唔侬

沈园愁

暮春深锁宫墙柳

玉杯斟满黄藤酒

红酥手

情难收

夜未央

多病西子懒梳妆

犹记溪边浣纱忙

多欢畅

空惆怅

洒丹青一纸水墨江南晕开多少梦

烟雨浓青石巷里油纸伞下与谁共

论英雄就算青梅煮酒能解多少愁

叹女红深闺挑灯走线有谁知情浓

(间奏越剧)

沈园愁

暮春深锁宫墙柳

玉杯斟满黄藤酒

红酥手

情难收

夜未央

多病西子懒梳妆

犹记溪边浣纱忙

多欢畅

空惆怅

洒丹青一纸水墨江南晕开多少梦

烟雨浓青石巷里油纸伞下与谁共

论英雄就算青梅煮酒能解多少愁

叹女红深闺挑灯走线有谁知情浓

叹女红深闺挑灯走线有谁知情浓

越女词

原曲:山振

作词/文案:似水沉烟

演唱/和声:似水沉烟

长夜白染谢娘桥

漫卷诗书策马念素昔

画群山一黛 风冷柔荑

问君归 未有归期

相濡脉脉举案齐

相忘江湖 未老相思意

山月光未离 离却茱萸

饮兰露兮 春草明年绿

[锦城故地]不闻水中沚

[惶惶不离]越女新妆谁犹记 清歌寄 归花去 谁悦己

未知王孙何时系归期 [何留一潭清池复潮汐]

谁歌越女词赋悼浣溪[悼不悼肝肠断白地]

未知莲棹羞[独见空负手]

未知君记否[独见旧波流]

浮沉越女溪 菱歌堤(万金 菱歌堤)

问负不负桑叶稀

似是非是 蒹葭系马蹄

香消百叠衣 重重锦织

霜叶红兮 屈指年未期(ji)

[潆洄素雨]相看明月未堕[旧白地]

浮生若梦空提笔 为欢几 欢几何 哭白地

白地相看断肠无浣溪[轻扬婉转菱歌绣一曲]

凭谁孑然背负天地[捻线回梭旧日依依]

羞含君姿逸[共此灯烛光]

今夕复何夕[儿女几成行]

相隔两世事 旧昏黄(昏黄 两茫茫)

谁知鬓发隔山忽成霜[相见亦不识 越女旧模样]

未知王孙何时系归期 [何留一潭清池复潮汐]

谁歌越女词赋悼浣溪[悼不悼肝肠断白地]

未知莲棹羞[独见空负手]

未知君记否[独见旧波流]

浮沉越女溪 菱歌堤(白发 当归期)

那时离别,越女所吟的是王摩诘的一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我自当归,我自当归。 此后病入膏肓,越女拉着大夫的手细细看着药方,最后笑道,不知能否添一味“当归”呢? 当归当归,何此声声,并未入耳。待王孙归来,当年浣纱的越女溪都已干了,唯独寂寞的菱歌堤还在。此后孑然存世,大约也可背负天地,只是弹指华发,这富庶之地的月亮竟不及旧年白地的明月光。 他打马而归,只是迷惘,踏花归来的马蹄,是不是还如十三年前一样的香?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