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汉语汉字
走(拼音:zǒu)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摆动两臂跑步的样子,下部是脚(“止”)。走的本义是跑、奔跑,引申为趋向、走向,后指步行,现代汉语的“走”相当于古代汉语的“步”。走又由脚步的移动引申为移动、离开、改变等义。走是汉字部首之一,编号150。用走作意符的字大多与跑或快走有关。多数是动词,如:赴、赶、超、越。
  • 中文名:走
  • 拼音:zǒu
  • 部首:走
  • 仓颉:GYO
  • 郑码:BO
  • 字级:一级(0625)
  • 平水韵:上声二十五有
  • 总笔画:7
  • 五笔编码:FHU
  • 注音字母:ㄗㄡˇ
  • 四角码:4080₁
  • 统一码:U 8D70
  • 造字法:象形字或会意字
  • 结构:独体字或合体字,上下结构

字源演变

“走”原为象形字,甲骨文作图1,像一个人甩开两臂迈开大步朝前奔跑的样子,在卜辞中,“走”有用作本义的,如“庚申贞其令亚走马”(甲编二八一O)。西周金文(图2-4),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止”(指脚)而成,其结构更突出了人跑的特点。此外,金文中还有加了“彳”的“走”字,如图4。小篆承金文形体图6而来,为图7。但是上部变为“夭”。“走”字到了隶书后,上面的“夭”讹变为“土”。

“走”本义是跑的意思,《说文解字》解说道:“走,趋也。”古人认为“徐行曰步,疾行曰趋,陕趋曰走”,可见“走”是跑的意思。例如《韩非子·五蠹》中说:“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其中的“兔走”就是兔子奔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记录的有关人逃跑的情况:“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其中的“走”是指作战者逃跑。

“走”用来表示的行走、步行是稍晚之后的事情了。“飞禽走兽”“走马观花”中的“走”实际上是古汉语走作为“跑”这个含义的遗留。而“走”的一些引申意义在我们今天的语言中仍比较常见。例如“走漏风声气”,“走”作泄露讲;为了避讳,常常说某人的逝世为“走了”;而“这支枪走火了”是指这支枪阀门被无意扳动了,离开了原来的关团状态,等等。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动词

奔跑。

逃跑。

前往。

趋向;归向。

引申为拜谒;趋奉。

奉献;赠奉。

通向。

逃跑;逃奔。

驱逐,使溃逃。

驰骋。

引申为驱使;派遣。

行走;步行。

(车船等)行驶;(物体)移动;挪动。

离开;离去。

婉辞;指人死亡。

丧失;失去。

(亲戚、朋友)往来、交往。

变动;改变。

引申为偏差。

排泄。

泄漏;漏出。

经过;通过。

流行;传布。

谓操练武术或动手较量。

开动;动用。

古人自称的谦词。犹言“仆人”。

名词

借指兽类。

借指车轮。

供驱使的人,有时含蔑称意。

参考资料

近义辨析

行、走、跑、奔

古代汉语的“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古代汉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奔”比走更急更快。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走部】子苟切(zǒu)

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

从夭止:饶炯《说文部首订》:“古文以止为足。夭下说‘屈也’。凡人举步则足屈。走者行之疾,其足愈屈,故从夭止会意。”

说文解字注

趋也。

段注:《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今俗谓走徐、趋疾者、非。

从夭止。夭者,屈也。

段注:依《韵会》订。夭部曰:夭,屈也。止部曰:止为足。从夭止者,安步则足胻较直,趋则屈多。子苟切,四部。《大雅》假本奏为奔走。

广韵

子苟切,上厚精 ‖走声侯部

走,趋也。子苟切。又音奏。一。

则候切,去候精 ‖走声侯部

走,《释名》曰:“疾趋曰走。”又祖苟切。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部】走·康熙笔画:7·部外笔画:0

古文:㞫

(zǒu)《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竝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

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

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宾戏》:走亦不任厕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

(zòu)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

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字形书法

“土”略窄,“?”略宽。“土”,竖笔写在竖中线,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略向右上斜行。“?”竖笔写在竖中线末笔捺从撇笔上端起笔,捺脚超出上部,底部撇、捺齐平。

音韵汇集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ts

u

王力系统

ts

ɔ

董同龢系统

ts

ûɡ

周法高系统

ts

ew

李方桂系统

ts

ugx

西汉

东汉

ou

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ou

北魏后期北齐

尤侯幽

ou

齐梁陈北周隋

尤侯幽

o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ts

ə̯u

拟音/王力系统

ts

əu

拟音/董同龢系统

ts

u

拟音/周法高系统

ts

əu

拟音/李方桂系统

ts

ə̆u

拟音/陈新雄系统

ts

ou

中上古音

韵书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四十五厚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子苟切/祖苟切

tsu

去声

五十候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则候切/音奏

tsu

集韵

上声

四十五?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子口切

tsəu

去声

五十?

开口呼

一等

全清

则候切

tsəu

韵略

上声

子口切

去声

?

则?切

增韵

上声

子口切

去声

?

则切

中原音韵

上声

尤侯

开口呼

全清

tsəu

中州音韵

上声

尤侯

兹叟切

去声

尤侯

兹后切

洪武正韵

上声

十九有

全清

子口切

tsou

去声

十九宥

全清

则候切

tsou

分韵撮要

阴上

第五修叟秀

韵书集成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