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汉语汉字
贺(读音h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   《说文解字》说到“贺,以礼相奉庆也”。这里说的是“贺”字的本义,也就是以礼物相庆贺。《诗·大雅·下武》中说到“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这里的“贺”字就泛指祝贺,庆贺的意思。而在《晏子春秋·外篇》中说到“景公迎而贺之”这里又用作“荷hè”,引申为扛,担的意思。[1]
  • 中文名:贺
  • 拼音:hè
  • 部首:贝
  • 五笔:LKMU
  • 仓颉:KRBO
  • 郑码:YMJL
  • 笔顺:折撇竖折横竖折撇点
  • 字级:一级(编号1744)
  • 平水韵:去声二十一个
  • 注音:ㄏㄜˋ
  • 笔画:9
  • 音序:H
  • 统一码:U 8D3A
  • 笔顺编号:532512534
  • 四角:46802
  • 结构:上下结构

字源演变

“贺”字构型不甚明了。甲骨文中暂未发现“贺”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作图1;字从贝、加声,在六书中属於形声。《说文》中的小篆见图2;这是第一类,字形整体比较散乱。而到了秦、汉两代,字形相对比较正规,紧凑。秦朝文字作图3;汉代文字作图4,图5,图6。直至发展到了楷书,作图6,图7。此字字形一贯相承,从金文至隶、楷均没有改变。   

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例句

英译

例词

名词

古方术家称锡为贺。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锡》:锡,方术家谓之贺,盖锡以临贺出者为美也。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连》:贺县出锡,故名贺。贺,锡也。

tin

姓。

贺拔;贺若

动词

增加,增益。

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老子·德经》: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贺,今

《老子》作加。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释赠》:凡与赠同义之字皆有增益之义矣……

《说文》云:‘贺,以礼物相奉庆也,从贝,加声。’按《说文》十三篇下‘力’部云:‘加,语相增加也。’加训增加,贺从加声,亦有增加义矣。贺有加义,故《仪礼·士丧礼》曰‘贺之’,注即训贺为加,此犹毛传之以增训赠矣。

increase;add

贺人

赞许;附和。

《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唐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夫人入门,上下莫不赞贺。

《水浒传》第五一回:雷横道:‘我怎地不是晓事的?’白玉乔道:‘你若省得这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众人齐贺起来。

清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卷九:《北史》:‘温子升诣梁客馆曰:“文章易作,逋峭难为。

齐文襄馆客元仅曰:诸人当贺推子升,合陈辞。

子升久忸怩。’案逋峭,波俏也。贺,众并之辞。因在梁客馆,故皆作吴语。吴中以众人齐声赞叹为贺伙。”

praise

贺曰;齐贺;赞贺

嘉奖;犒劳。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仪礼·觐礼》予一人嘉之

汉郑玄注:今文……嘉作贺。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故使贱臣以奉前王所藏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award;reward

贺彩;贺功;贺军;贺酒

以礼相庆;祝贺。

《诗·大雅·下武》:受天之佑,四方来贺。

孔颖达疏:武王既受得天之佑福,故四方诸侯之国皆贡献庆之。

唐韩愈《雉带箭》诗: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郭沫若《山中杂记·鸡雏》:我掉身回去,夕阳好像贺了我一杯喜酒。

send a present with congratulation

贺喜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六》《贝部》

胡箇切以礼相奉庆也。从贝加声。  

说文解字注

㠯礼物相奉庆也。物字依韵会、玉篇补。相奉庆、玉篇作相庆加、为长。心部曰。庆行贺人也。是庆与贺二字互训。贺之言加也。犹赠之言增也。古假贺为嘉。觐礼。余一人嘉之。今文嘉作贺是也。广韵曰。贺、担也。劳也。此谓或假贺为儋何字也。儋何、俗作担荷。从贝。加声。胡箇切。十七部。  

广韵

胡箇切,去箇匣 ‖加声歌1部

贺庆也。担也。劳也。加也。亦姓,出会稽、河南二望。本齐之公族庆封之後,汉侍中庆纯避安帝讳,改为贺氏。又虏复姓,九氏。北俗谓忠贞为贺若,魏孝文以其先祖有忠贞之称,遂以贺若为氏。《周书·贺兰祥传》曰:“其先与魏俱起,有纥伏者为贺兰莫何弗,因以为氏。”《贺拔胜传》云:“其先与魏俱出隂山,代为酋长。北方谓土为拔,为其揔有地土,时人相贺,因为贺拔氏。後自武川徙居河南也。”《南燕録》有辅国大将军贺赖卢。《後魏书》有贺葛、贺  

康熙字典

《酉集中》《贝字部》

《唐韵》胡箇切。《集韵》《韵会》胡佐切。

又《玉藻》:有庆,非君赐不贺。《後汉·礼仪志》:每月朔、岁首为大朝受贺。

又《广韵》:贺,劳也,加也。

又《扬子·方言》:贺,儋也。自关而西,陇、冀以往谓之贺。凡以驴马馲驼载物者谓之负他,亦谓之贺。《唐书·郝处俊传》:羣臣皆贺戟侍。

又姓。《玉海》:贺氏,汉侍中庆纯避安帝讳攺为贺。又复姓。《正字通》:贺兰、贺拔,皆复姓也。  

  

方言集汇

◎ 赣语:hoe5(ghoe5) 贺屋

◎ 粤语:ho6

◎ 潮州话:ho7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贺”字总体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字是“加”,下面的字是“贝”。“加”字位于“贝”的正上方。首笔为横折钩,最后一笔收笔为一点。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ʰ

ɑ

王力系统

ɣ

ai

董同龢系统

ɣ

ɑ

周法高系统

ɡ

a

李方桂系统

ɡ

arh

a

a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ɣ

ɑ

拟音/王力系统

ɣ

ɑ

拟音/董同龢系统

ɣ

ɑ

拟音/周法高系统

ɣ

ɑ

拟音/李方桂系统

ɣ

â

拟音/陈新雄系统

ɣ

ɑ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开口呼

全浊

胡箇切

ɣɑ

韵略

何佐切

增韵

胡箇切

中原音韵

去声

歌戈

全清

中州音韵

去声

歌戈

叶何去声

洪武音韵

次清

苦卧切

k‘uo

分韵撮要

阳去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