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头三

猪头三

汉语词语
猪头三是吴语词汇,指没头脑的人,或指做了不灵光个事体的人。词性为贬义,通常用于调侃。来源于古时吴越祭祀。祭品必备的三件物:猪头一只,鸡一羽,鱼一尾,合称三牲。以猪头为首,所以又称猪头三牲。猪头三是猪头三牲的藏尾语。
    中文名:猪头三 拼音:zhū tóu sān 注音:ㄓㄨㄊㄡˊㄙㄢ

释义

方言。詈词。“猪头三牲 ”的歇后语。谓不明事理或不识好歹的人。

引证解释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八:"别的学校、别的班次是怎样我不十分知道,至少在我们丙班……他们之所以举我为代表的心事,我是十分明白的。就是说:让你这猪头三去为我们撑门面,你没有时间温课,也好让我们来高列。"

《解放日报》1983.4.5:"黑五龙骂道:'猪头三,谁问你那些王八蛋爷叔,我是问你有没投拜过咱码头上的爷叔。'"参见"猪头三牲"。

是歇后语。过去所谓"歇后语",就是把最后面的那个字不说出来,(现在人们常说的"歇后语"其实应该是"引后语"),"猪头三"的全称是"猪头三牲",是一个猪头,一只鸡,一条鱼,过去人们祭祀要用它,拜把兄弟等等供神都用"猪头三牲"。

把"猪头三牲"的最后一个字隐掉,说"猪头三"就等于说"生","生人"的意思。这是过去上海流氓的黑话("切口"),就是说该人是个乡下老,可以对他下手偷东西。后来成了上海的方言,意思是不通人事的傻瓜。

词语来源

一、“猪头三”来源于古时吴越祭祀。祭品必备的三件物:猪头一只,鸡一羽,鱼一尾,合称“三牲”。以猪头为首,所以又称“猪头三牲”。在吴语中“牲”与“生”同音,读为sāng,“猪头三”实际上是“猪头三牲”的藏尾语,“牲”即是“生”。开始就是指那些刚来城市生活,因为陌生而显得笨头笨脑的外来人。后来猪头三的意思广泛了,泛指那些处事愚蠢、不灵光、有点憨头憨脑的人。

二、另有,在古代祭祀供奉神灵和祖先的时候,通常要供猪、羊、牛三牲的头,在排列顺序上,为牛一,羊二,猪三,而猪是其中最没用的另外由于猪光吃光睡不干活,笨头笨脑的样子,所以用“猪头三”表示人笨蛋或愚蠢。

三、“猪头舢”,原本指停泊在上海港口船头大而笨重的舢板船。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