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甲

象甲

象甲科昆虫
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true weevils或snout beetle)昆虫的简称,亦称象鼻虫。目前已知约51,000种。多数的触角长、肘状,喙突出,有专门的沟以容纳触角。体表多被鳞片。多数种无翅,有的善飞行。多数为褐、灰色,少数种(如巴西的钻石甲属〔Entimus〕)色鲜艳。
    中文名: 拉丁学名:Curculionidae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六足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鞘翅目 亚目:多食亚目 科: 亚科: 族: 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遍及世界各国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象甲科

概述

通称象甲,俗称象鼻虫。是动物界的科之一,全世界已记载6万种以上,分布遍及。过去曾是动物界最大的科,现已被膜翅目姬蜂科(Ichneumonidae)超越(超过60000种)。头和喙延长,形似象鼻,因此而得名。中国象甲种类丰富,记录的已超过1200种。

外形特征

小型至大型种类。体长1~60毫米(不算喙长);喙显着,由额向前延伸而成;喙的中间及端部之间具触角沟;触角11节膝状,分柄节、索节和棒三部分,柄节较2~4节长,棒多为3节组成;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不能活动;鞘翅长,端部具翅坡,多盖及腹端;腿节棒状或膨大,胫节多弯曲;跗节5-5-5,第3节双叶状,第4节小,位于其间;腹部可见腹板5节;体壁骨化强;多数种类被复鳞片。幼虫通常为白色,肉质,身体弯成C字形,上颚具发达臼齿;没有足和尾突。

生活习性

成、幼虫均植食性。大部分种类蛀入植物组织内,危害严重。幼虫多数肥胖、无足而只取食植物的一部分——花头、种子、肉质果实、茎或根。许多幼虫只吃一种植物或近缘植物,成虫取食范围较广。

或许是因喙的进化,使其成功繁衍,喙不但用于穿刺取食,还为产卵钻孔。本科包括若干极具破坏性的害虫,如谷象(Sitophilus granarius)、米象(S. oryzae)和棉铃象甲(Anthonomus grandis)。

绝大多数象甲是陆生的,性迟钝,行动缓慢,假死性强,少数有趋光性。稻象属和水象属为水生。象甲营有性生殖 ,但有一些种类营孤雌生殖。多数象甲1年1代,有些则是2年1代。多数以成虫越冬,以卵和初龄幼虫越冬的有杨干隐喙象。

危害与防治

危害

象鼻虫主要危害花木果树。幼虫能钻入植物的根、茎、叶或谷粒、豆类中蛀食,是经济作物上的大害虫。象鼻虫不会咬人,也没有异味。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在成虫羽化期,早晨趁露水未干时,杆击枣树,一般击树2-3次,利用该虫假死性,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成虫。

②物理防治成虫出土前,结合长效杀虫药带防治枣步曲(见枣步曲部分),阻止或毒杀上树成虫。

③化学防治土壤处理: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利用辛硫磷300倍进行地面封闭,喷药后浅翻土壤,以防光解。树冠喷药:在成虫发生盛期(4月中下旬),采用50%辛硫磷1000倍、40%水胺硫磷1000-1500倍树冠喷雾,均有较好防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