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

汉语文字
豕(拼音:shǐ)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猪。豕是汉字部首之一。
  • 中文名:豕
  • 拼音:shǐ
  • 繁体:豕
  • 部首:豕
  • 字码:
  • 五笔:EGTY(86) ; GEI(98)
  • 仓颉:MSHO
  • 郑码:GQA
  • 笔顺:横、撇、弯钩、撇、撇、撇、捺
  • 字级:二级 (3688)
  • 平水韵:上声四纸
  • 英文:pig
  • 笔画:7
  • 演变:骨刻文

文字溯源

象形字。甲骨文中,以直立侧面之形示意,上像豕头,中像腹部、两脚,下像尾。金文一、二例纯以图画示意,酷肖豕形,第三例以线条表现,仍可看出,上像豕头,左像脚,中像身,右像尾。战国文字对应金文第三例,上像头、脚,下像尾,然而形体走样不少。篆文和金文第三例近似,上像头,左像脚,中像身,右像尾。字经隶书,体变作,失形甚多,楷书沿之而定体,也就不易了解其原形了。以上诸形,都据具体的实象造字,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 如下图所示 )

豕的本义即猪,是人类所驯养的家畜之一,甲骨文的字形很像一只猪,长吻、大腹、四蹄、有尾。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凡豕之屬皆从豕。”许慎认为所有与豕相关的字,都采用“豕”作边旁。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猪(本义)

pig;swine

豕,彘也。——《说文》

豕,猪,祭祀用的牺牲。——《吕氏春秋通诠·审分览·任数》

六畜蕃息豚豕猪。——《急就篇》。颜注:“豕者,彘之总名也。”

有豕白蹢。——《诗·小雅·渐渐之石》

豕首纵目。——《楚辞·大招》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察传》

狼奔豕突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九】【豕部】 式视切

彘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毛足而后有尾。读与豨同。按:今丗字,误以豕为彘,以彘为豕。何以明之?为啄琢从豕,蠡从彘。皆取其声,以是明之。凡豕之属皆从豕。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施是切《集韵》《韵会》赏是切《正韵》诗止切,?音始。《说文》彘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毛足而后有尾。《徐曰》竭,举也。《玉篇》猪豨之总名。扬子《方言》猪,关东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林氏小说》以其食不絜,故名之豕。《大戴礼·易本命》四主时,时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本草纲目》李时珍曰:在畜属水,在卦属坎,在禽应室星。《易·说卦》坎为豕。《埤雅》坎性趋下,豕能俯其首,又喜?秽,亦水畜也。《诗·小雅》有豕白蹢,烝涉波矣。《传》犬喜雪,马喜风,豕喜雨,故天将久雨,则豕进涉水波。《礼·曲礼》豕曰刚鬣。《疏》豕肥则毛鬣刚大也。《周礼·天官·食医》凡会膳食之宜,豕宜稷。《疏》豭猪味酸,牝猪味苦,稷米味甘,是甘苦相成。

又国名。《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曰:昔亡之祖在商为豕韦氏。《注》豕韦,国名。

又星名。《博雅》营室谓之豕韦。

又《史记·天官书》奎曰封豕,为沟渎。《前汉·天文志》作封豨。

又药名。《尔雅·释草》茢薽,豕首。《疏》豕首,一名彘颅,南人名为地松,今江东呼豨首,可以煼蚕蛹

又《庄子·徐无鬼》药也,豕零也。《注》豕橐一名苓根,似猪屎,其块零落而下故也。韩愈《进学解》作豨苓。《注》楚人呼猪为豨,卽猪苓是也。《本草纲目》一名豭猪屎。

又《集韵》亥古作豕。《正字通》《家语》或读史云:三豕渡河。子夏曰:己亥渡河。己譌为三,亥譌为豕。或曰支干内有五亥,己亥位居三,三豕渡河是隐语。《说文》亥与豕溷。李阳冰曰:古文亥比豕加一画,《说文》溷乱,不足信。

又叶施智切,施去声。司马相如《上林赋》格虾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韵会小补》相如赋本文一段俱上声,吴棫《韵补》以豕字叶入寘韵,误。《字汇》凡偏傍从豕者,俗省作豕。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广韵

上声

全清

施是切

集韵

上声

次清

赏是切

上声

次清

赏是切

上声

全浊

下攺 (改)切

韵略

上声

施氏切

增韵

上声

施氏切

增韵

上声

施氏切

方言汇集

普通话发音:shǐ

海南话发音:siw

江西话发音:drɛ1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