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子

竖子

汉语词语
竖子,拼音shù zǐ,汉语词语。基本解释:①童仆:命竖子杀雁而烹之。②小子,对人的蔑称:竖子几败吾事。[1]
    中文名:竖子 外文名:ㄕㄨˋㄗㄧˇ 拼音:shù zǐ 出处:司马迁《史记》

解释

1、童仆2、指小孩3、对人的鄙称。犹言“小子”

出处

《庄子·山木》:“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郭庆藩集释:“竖子,童仆也。”

清 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三:“《荀子·仲尼篇》云: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

《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於秦。 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

《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呱呱竖子,号啕失声。”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笞怒废於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

明 沈采《千金记·入关》:“那无知竖子,激得我怒气填胸。”

典故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记-鸿门宴》一文。

原文: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译文:

刘邦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宴),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则将玉璧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例2: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庞涓骂孙膑为竖子。

例3:茅遂说楚王:...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然而,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茅遂骂白起为竖子,以贬损楚王。

例4: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蒯通骂韩信为竖子,命贱。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