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沙镇

豆沙镇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豆沙镇辖摩崖、石门、长胜、黑喜、石缸、万古、银厂1个居委会和6个村委会,161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回、苗、白四种民族,总人口22473人,其中,农业人口21167人,非农业人口1306人,少数民族576人。幅员面积146.7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344公顷,林地6579.85公顷,森林复盖率44.3%。境内山峦起伏,山高坡陡,河谷纵横,因关河的深切,形成南北向的条状侵蚀山地,多呈“V”字地形。
    中文名: 外文名: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 气候条件: 开放时间: 门票价格: 占地面积: 著名景点: 中文名称:豆沙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云南 政府驻地:昭阳区 电话区号:0870 邮政区码:657504 车牌代码:云C

资源概况

最高海拔万古黎山1984米,最低海拔黑眼溪沟口460米。属温湿地区,半亚热带与温带共存,季风立体气候明显。

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昆水公路、内昆铁路和水麻高速公路东西沿江横穿而过。自秦开五尺道以来,豆沙关就是中原与边疆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枢纽、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咽喉巴蜀,锁钥南滇”之称,并在国内享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旅游小集镇、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五大殊荣。

经济发展

2007年,豆沙镇经济总收入4065.8万元,比上年增12%,人均纯收入1167元,比上年增11%。农业农村经济收入2818.75万元,比上年2562.5万元增256.25万元,增9%;第二产业115.03万元,比上年107.5万元增7.53万元,增7%;第三产业1132.08万元,比上年928.11万元增203.97万元,增18%。生猪存栏27850头,比上年22962头增4888头,增4.2%,出栏17880头,比上年11767头增6113头,增10.4%;大牲畜存栏2706头,出栏750头,比上年增1.5%和1.2%;家禽存栏32500只,比上年30650只增1850只,增1%,出栏20010只,比上年增1.3%;

肉蛋产量162.7万千克,比上年103.7万千克增59万千克,增11.4%。年内,实现财政收入85万元,比上年24.9万元,增71%;支出1396.6万元;实现存款金额5150万元,比上年3025万元增2125万元,增42%;各项贷款金额1050万元,比上年857万元增193万元,增19%;实现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1553万元,比上年增45万元,增8.1%;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比上年增48万元,增8.8%。2007年,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以新农村建设试点为突破口,面向市场,结合实际,培育发展优势产业。

年内,采鲜茶32.5万千克,产值70万元;加强对203.33公顷柑桔、板栗、李子等病虫害防治和管理,实现收入85万元;种植反季蔬菜27.33公顷,产值184万元。2007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960万元,比2001年增长38%;粮食保持稳中有升,总产量568.5万千克,比2001年的515.7万千克增52.8万千克,年增长2%;粮食总产量568.5万千克,人均有粮269千克。2008年豆沙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任务为:豆沙镇生产总值增长10%,达4472.2万元;粮食总产量年增长1.5%,达577.02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1284元;镇级财政收入增长10%,达137万元;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5%,达1786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资源

生物资源:松茸、鸡枞、蕨菜、大竹笋、罗汉笋、甜竹笋、刺尖、山鸡、黄柏、杜仲、天麻

旅游资源:豆沙省级风景名胜区、长胜溶洞、老黎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无烟煤、铜、银、铁、硫磺

水利资源:三个包水库、响水洞泉水、丰收大堰

人口卫生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始终坚持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和黄牌警告制度,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率为目标,以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全力抓好医学监护工作为主线,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

特别是多孩生育,努力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2006年,全镇有总人口23325人,正在朝无多孩镇目标迈进。豆沙镇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着力点,全面加快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切实加强“降消”、“脊灰”免疫项目的实施,努力抓好妇幼保健和食品药品卫生安全。全镇有镇级卫生院一所,村级卫生室6所,2007年全镇新型农村医疗农民参合资金14.98万元,参合率70.1%。

旅游

登“入滇第一关”

从杜宇经此入巴蜀、僰人经商到印巴、诸葛亮挥师返四川、南诏王出关进长安、马可波罗过豆沙、李兰义军出石门,到蔡锷讨袁经豆沙、朱德数度过雄关,所有这些,都给古镇的石门关刻下永久而光辉的历史。登“入滇第一关”,首先要走秦五尺道。五尺道现存长约350米,宽1.7米,是迄今全国五尺道保留最长、最完好、马蹄印迹最多的古驿道,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第二、到观音阁进香。观音阁重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是四川省庆符县静修和尚募捐建造的,属于如意斗拱装饰的三重檐歇山顶式建筑,是滇东北少有的古建筑之一。

千百年来,为这一带虔诚的佛教信徒所敬仰。观音阁内有数尊精塑的神像,阁内金碧辉煌。在崖壁上刻有“观世音慈航普渡众生”的浮雕,造型别致,技艺精湛。每年农历二、六、九月十九日的观音会,朝圣观光者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第三、登古城堡。它始建于隋朝,是利用五尺道雄奇险峻的自然形势,用大石条砌成的一座军事性城堡,通高15米,宽约5米,中开卷洞形城门,在城堡的门额上,书写着“石门关”三个古朴雄浑的大字,系当代书法家楚图南所书。第四、赏历代文人墨宝。

许多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长歌短句和名言隽语,这些题刻字形大小不一,书法正草隶篆各体皆有,阴阳刻同生,随石型排字势。第五、看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唐贞元十年(794年),御使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册封异牟寻为南诏,途经石门关,为记其行,特摩崖题记。第六、观赏马帮。豆沙关就是乌蒙马背驮出来的。

览“石门万古绝壁”

石门绝壁是一部无字的天书。在这壁立千仞的绝壁上,有千古之谜的僰人悬棺,有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美丽的神话故事,如:仙人指路、雀笼高挂、犀牛望月等,还有季节性的大瀑布。山洪暴发时,山溪水从绝壁上飞奔下来,吼声如雷,山鸣谷应,整个绝壁到处飞着水雾,颇为壮观。对着绝壁大声呼唤,它还会声声呼应。

观“僰人神秘悬棺”

僰人的悬棺葬是古代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他们选择壁立千仞的悬崖,用至今无人知晓的方法,将棺材悬挂在悬崖半山腰的垭口里。这些高高在上的悬棺,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蚀,千秋岁月的磨砺,更显现了一种精深玄奥的神秘。

游“豆沙千年古镇”

古镇上杂居着不同信仰的民族,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街,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五教俱全,水乳交融,宁静祥和,沧桑悠远。豆沙古镇的雏型应是先民村寨和古道驿站,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到了清朝乾隆时期,居住着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安徽、广东八省移民,建有八省庙宇(会馆),虽然这些庙宇已被拆毁,但遗址还在,依稀可辨。

多省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技术,豆沙镇可谓是八省建筑文化的博物馆。现存民居建筑123间,其中清代65间,民国16间,共和国初期42间。在现存房屋中最早的房屋是清康熙36年(1697年),距今已有307年历史。远看古镇,古色古香;趋近细观,逐见沧桑。

旅游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预计古镇2008年还将增加客栈10余家,餐馆50余家,商店620余户,可为1000人提供就业。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豆沙古镇建起了仿古一条街、安置街、文化广场、镇政府办公楼以及由开发商投资建设的旅游服务设施。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打基础”的目标要求,古镇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对外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条件。

昭通市将着力突出豆沙古镇的“古关、古镇、古道热肠”特色,切实做好做大“走千年驿道,览世界奇观”这篇文章。春节前夕,昭通市代市长王敏正一行到豆沙古镇慰问灾区群众时表示,在下一步的文化旅游开发中,务必要创新开发理念,深入分析豆沙古镇优势,深挖开发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有别于其他古镇的特色文化旅游名镇。

盐津县筹措资金,已制定了豆沙景区旅游规划,建成了三星级旅游公厕一个,新修了封闭保护五尺道的人行梯步便道,观人悬棺、古今四道风景线观景台各一个,完成了部分维修改造工程,评审通过了豆沙历史文化名镇详规、古镇建设规则。在听取了盐津县委政府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人员的发言后,市委副书记张登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玲、副市长张宽寿分别作了讲话,对进一步开发豆沙镇旅游资源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希望盐津县在“十一五”时期抓住各种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把豆沙关作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来建设,突出僰人文化,五尺道文化、古镇文化、宋教文化四大特色,积极挖掘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潜力,进一步制定配套发展优惠政策,多渠道招商引资,重点抓好以豆沙镇为龙头的自然、人文、民族风情和品牌建设,把豆沙镇建成旅游精品景区。

地震之后的豆沙,商贸发展迅速。各类商店、餐馆、客栈、百货店成倍增长。客栈由原来的6家增长到16家,餐馆由7家增长到22家,特色茶馆由原来的7家增长到了12家,还出现了两家干洗店和两家糕点店。

这在豆沙古镇可算得上是新兴行业。外地的商家也看好豆沙的旅游发展,认为这里是一块新的致富宝地,浙江温州老板章启通就在镇中心投资了一家超市,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是镇上最大的购物中心,提供食品、酒水、家电、百货等上千种商品,而且在半月前,就备足了货源。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生意不错,平均每天的营业额在2000多元。”

新农村建设

豆沙镇的新农村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总体来说取得了一些实效。但由于指导员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仍然是一个新事物,还需要在探索中完善。

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省委思想大讨论的要求,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进一步帮助古镇群众打破旧思想的束缚,以新思想、新风貌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去。千年豆沙古镇,虽然经历过三次地震的浩劫。

但经过2年多的恢复重建,现在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次全新的变革,在这变革中,古镇的新农村建设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只要是有利于促进这项工作的,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都可以大胆地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充分发挥指导员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以豆沙古镇为中心,大力扶持周边村社的旅游开发,以旅游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古镇街道的建设已接近尾声,周边村社可以充分利用豆沙集镇这一龙头,以农家乐等形式坐上旅游这一增收快班车,真正的实现脱贫致富这一目标。2008年开始建设的四季果园项目以水果生产为主,农家乐开发为辅,等果园挂果后,不仅水果可以大幅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农家乐也会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

(二)发展当地特色农林业,以特色农林产品增加农

民收入。豆沙镇有品种繁多的特色农林产品,加上这里特殊的地形和天气,使得豆沙的特色农林产品一直都声名在外。例如:生姜、花生、竹笋、木材等等。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经营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林业产业化发展是今后我们要积极探索的一个方向。豆沙镇要吸纳其他地方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色,走一条适合豆沙的农林业产业化发展路子,以农林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三)深入群众,改变旧思想,鼓励群众走出去。豆沙镇剩余劳动力的现象要从根本上解决,唯有鼓励群众出门打工,这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让他们在外面学到一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只有思想观念的更新,才能让脱贫增收不再是空话。今年豆沙镇被昭通市设为三个务工人员培训夜校之一,在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和素质修养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豆沙镇要利用这一突破点,发动群众“走出去”,用务工增加农民收入。

(四)积极争取外来资金推进豆沙镇新农村建设。有了想法就要有资金的支持,但在资金投入上,我们要改变以前坐等上级部门的情况。要积极争取其他资金来源,并且加强对资金投入的管理。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