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维和

谢维和

教育社会学家
谢维和,男,汉族,1954年5月出生,江西上饶人,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1]教育研究所所长,著名教育社会学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现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2]
    中文名:谢维和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上饶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职业:教授、清华副校长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籍贯:江西上饶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4年5月 政党:中国共产党

简历

1968年在江西师院附中初中毕业后下乡到江西武平县石门公社插队;

1971年江西武宁县水泥厂工作;

1972年10月江西化纤厂工人

1978 年至1982 年,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 年至1985 年先后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和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并于1985年获南京大学硕士学位; 

1985 年至1988 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88 年获得博士学位。

1985 年在江西大学法律系任教师;

1989 年至1992 年2 月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和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工作,任青年教育系副主任;北京青少年研究所负责人;

1992 年至 2002 年4 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并于

1994 年11 月至 1995 年 4 月,应邀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1995年7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

1997年1月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北京中心主任、教育部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

2002 年4 月起在首都师范大学工作,任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4年3 起在清华大学工作,任校长助理,兼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4年7 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6年10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

2007年12月连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8年2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社会兼职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研究会副理事长;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

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组长;

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OECD 《教育政策分析》译丛主编

台湾《教育研究杂志》(大陆版)主编

世界银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项目专家组成员;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等。

主要成果: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以及世界银行等各种研究项目1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本,翻译学术著作若干本,以及研究报告若干篇。多次参与教育部组织的重要政策法规的研讨和制定、参与专业、学科的调整与规划工作。

办学观点

大学的定位和大学的发展规律

谢维和教授指出大学应该有三个定位:

首先,大学的基本定位,即要在地方事务经济文化发展规划中定位自己。

其次,大学在同类院校中要选择定位。

再次,大学在各种职能中要有明确定位。在大学的众多职能中,人才培养作为要作为其最基本职能。此外,大学中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大学内部资源的配置方式。

这三个定位要结合起来不能有所偏颇。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