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

觉悟

汉语词语
觉悟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觉悟就是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觉悟也是佛教教义名词,梵文意译为无上正真道、无上正等正觉等。由于人的个体经验积累途径和认识活动等等方面存在差异,觉悟也存在个性差异。觉,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觉、知觉、触觉、视觉、觉察。
  • 中文名:觉悟
  • 外文名:
  • 别名:
  • 英文名:juéwù
  • 释义:由迷惑而明白
  • 梵文意译:为无上正真道、无上正等正觉等

基本解释

【释义】

1、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醒悟。

2、佛教指领悟教义的真谛。

【拼音】juéwù

【英文】[consciousness]

【英文示例】

1、[come to understand]∶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也指对道理的认识。

2、[wake up]进入到一种清醒的或有知觉的新的状态。

详细解释

1、亦作“觉寤”。觉醒。

《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向若二书不出,学者为古所惑,则代成聋瞽,无由觉悟也。”金王若虚《题》诗:“靖节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巴金《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

2、引申为觉察。

宋司马光《论横山疏》:“安有虏中独不觉寤,寂然无事,曾无诛讨之意乎?”沙汀《医生》:“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实在不该使他为难。”

3、比喻通情达理。

柳青《铜墙铁壁》第七章:“今儿我和银凤一路从四乡回来,我看这个女子很觉悟,很正派。”

4、自觉悔悟。

《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复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闻之,天之所废不骤也。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郭沫若《豕蹄·楚霸王自杀》:“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

5、启发;开导。

《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於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汉王充《论衡·刺孟》:“谓孔子之徒、孟子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麤论事势,以相觉悟。”宋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方当觉悟迩遐,使遍知于上意;训齐内外,用丕变于羣心。”

6、佛教语。谓领悟佛教的真理,以此指开悟的人,与执迷不悟者相反。

南朝宋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於形骸。”《隋书·经籍志四》:“﹝释迦﹞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你们老爷现在心上已脱尘网,不出三年必弃官学道,他的觉悟在你之先。”

佛教很强调"觉悟",觉悟是指对世间种种现象,真理的透彻了解,不为迷惑,开启真智、慧远大师<大乘义章、卷十二>有云:“觉察名觉,如人觉贼;觉悟名觉,如人睡寤、

7、亦作“觉寤”。见“觉寤”。

8、会思考和会学习是两码事。只有具有灵性的人,在经历迷惑和挫折以后,领悟到事物本质,经过大脑思考才产生觉悟。

再思觉悟

再思觉悟——世人察察,俗气涌塞,觉悟二字,当谓觉察和领悟二意,惜凡人觉多悟少,遂受觉引而逐风务流,以故多怨憎悔,盖天地之最美者当在春,或因春乃生也,万物皆得绚烂,不觉春行日滋,而春花渐谢,遂生愁苦惨淡,觉之人又多以好欲多望之眼比照春花之美,与污浊之丑,故怨心日炽而得解。试观天地,世人多念: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清风冬有雪。无论清明寒霜,乾坤之运皆有美好献奉世人,俗人多以秋冬喻人之黯淡,然者秋月秋霜秋露秋天秋菊之美者,何黯淡之人心可比?而人不知己,觉而难悟,故常时多妄愿,惟欲绚烂之春夏,抵据心理和情感之秋冬,孰不见秋衰之宁静与冬藏之必需也!我常言:不要在心情之冬砍去春花般之望愿,冬之萧杀里何尝未蕴春生之嫩芽?不要总是哀叹“春天去了还会回来,为什么我的快乐一去不复还”。先前,吾眼中惟欲尽望绚美,而不少容一恶沙之污,欲火焚身却仍以美善自视,以爱人自许,遂触目皆哀,呼天号地,而终于世无补,于己则多伤,亦靠此察天观地顺乾阳坤阴行运之势而得悟,一日,嘈杂的长安街上,望着百车争行,路人急忙如丧漏之犬鱼,心底大呼,可怜的人类,囿于此争竞的年代,可怎么回头?如此捆绑于在商务追逐,真不知人类将止于胡底!悲号泣椎之余,所谓生老病死突然轮转脑际,顿思佛陀之虚妄,生老病死盖人生之自然,缘何欲求脱此轮回?不著其相即可,欲逃奈何桥上那碗孟婆汤,实过欲也!即如这为权与利所捆绑的人类,追逐虚妄的争竞必将致人类于死地,而此亦自然也,缘何为之愁苦惨淡,惶惶不可终日?而又缘何为人类自大,别物皆可消弭,而人类惟得永存呢?思想至此,遂于心底又狠力撞响菩提寺里那口千年老钟,终于震醒了自己……或又可以以爱喻春夏,失去了春夏亦当重视秋冬之美,而且花又何尝不是人予想象,认为造物主造世有花始得完美,而所谓解释、意识、认为之语何尝不是人为之物,爱可认为是永恒存在的,只是偶尔所遇非人,附人之爱幸存消逝,亦可认为爱不过茫茫宇宙间一尘埃尔,无之亦多美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