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壶

西施壶

灵感来源于西施的壶
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1]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
    中文名:西施壶 外文名: 别名: 用途: 分类: 全称:西施乳壶 首创者:徐友泉 简称:西施或西施乳 起源时期:明代

历史研究

日本明治时期

日本明治时期的研究中国紫砂的学者奥玄宝,在明治甲戌年(相当于清同治13年)所着的《茗壶图录》中的“式样”篇章里,就有关于西施壶的记载:“式有数样,曰小圆、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

民国年间

民国年间,由紫砂藏家兼紫砂史学家李景康、张虹合着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紫砂史专着《阳羡砂壶图考》里,在记载徐友泉时写道:“又,友泉尝为吴梅鼎父延揽于家,穷年累月、竭智殚思,制有云罍、螭觯、汉瓶、僧帽、苦节君、扇面方、芦席方、诰宝、圆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芝兰、竹节、橄榄六方、冬瓜丽、分蕉、蝉翼、柄云、索耳、番象鼻、鲨鱼皮、天鸡篆珥诸式。”

徐友泉,名士衡,友泉是他的字,明万历(1570年-1619年)人,生卒年不详。从供春(明正德、嘉靖年间1506年-1566年,生卒年不详)做出第一把有史可考的树樱壶到徐友泉的年代,中间只不过隔了50-70年左右,经历了赵梁、董翰、袁锡、时朋(时大彬之父)“四名家”以及时大彬这两代人。徐友泉是时大彬的弟子,这样算来,他应当是紫砂壶史上自供春之后的第四代人物了。小编翻遍了自己所能接触到的紫砂文化典籍,尚未发现徐友泉之前有谁做过西施壶的记载。徐友泉是有史记载做过西施壶的第一人。

西施壶的由来

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

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