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凉皮

西安凉皮

陕西西安特色小吃
西安现在市面上的凉皮大概分三种:秦镇米面凉皮、汉中热面皮和岐山擀面皮。[1]秦镇的凉皮之所以比较受欢迎是因为大米的成分多,正宗秦镇凉皮过夜的话,第二天就断成一节一节了,而且秦镇用的是大王(西安附近的一个镇)醋,香且开胃,有营养,辣椒也是秦镇为数不多的正宗凉皮老店自己采摘自己磨的。岐山擀面皮比较筋道,有嚼头。据我了解,在西安,秦镇凉皮比较受欢迎,不过现在是个凉皮的店都说自己是秦镇凉皮,尝尝,比歧山擀面皮还筋道,也就是搭的食用胶,就是你看街头看到的米线,一扯那么长,都是这东西,长期吃对人还是不好的。
  • 中文名:西安凉皮
  • 外文名:陕西凉皮
  • 分类:
  • 口味:辣
  • 主要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
  • 主要食用功效:中和凉性
  • 适宜人群:皆适宜
  • 副作用:无
  • 产地: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

岐山擀面皮

介绍

擀面皮流行于陕西、甘肃等地,尤以宝鸡地区为最,宝鸡岐山擀面皮2011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具有筋斗、柔软、凉香、酸辣可口的特点,是关中西府小吃代表之一,也是西北最具民族风味的食品之一。

岐山面皮,原名“御京粉”,顾名思义,跟皇上有关系的。相传清朝康熙年间,岐山人王同江从北京皇宫带回故乡,传徒授艺而来。别名“酿皮”、“麦面皮”等。如今在陕西一带民间百姓生活中,以岐山擀面皮为最正宗的擀面皮。

岐山人的擀面皮做法很非凡,别处的米面皮和酿皮是把面调成糊状,放在特制的铁笼上蒸。而歧山擀面皮则是先擀成面,然后再蒸,蒸熟后再切成比凉皮稍宽的条状,吃法和米面皮基本一样,不同于米面皮的是,擀面皮口感较硬,韧度高,有筋性。宝鸡一带的人都喜欢吃,在西安也很流行。

做法

食材准备:

精面粉5gk,菜籽油2..5gk,辣椒面1.5gk,三奈3.5g桂皮,花椒,1.5g肉寇,八角,香果2.5g。盐50g,岐山香醋150g白糖3g.

制作步骤:

1、和面团:将面粉放入盆中加清水越2斤沿同一方向均匀和面成团(和面揉面最好同一方向)稍稍揉匀,盖半干笼布静置30分钟。

2、洗面筋:盆内倒清水小半盆,取和好之面团放入,轻揉面团直到清水变为浓稠面水,取出面团将面水放一旁备用,换一新盆同样倒入小半盆清水,将刚揉过已经变小的面团放入继续轻柔.....换水次数一般靠感觉,次数少面筋发粘,次数合适面筋筋道口感很好,次数过多么就没有面筋了!

3、制作淀粉:在大盆上面放上木架,拿罗(家用过滤杂质的铜丝罗)放在木架上,把洗好的面水用瓢舀入铜丝罗,过滤到盆中反复4到5次,过滤出的碎面筋放到面筋块上,大盆里的面水浆沉淀越5到6小时,把盆上的清水舀出,剩下的东西即是淀粉。

4、发酵:加入适量发酵粉或蒸馍发面用的“老面”,搅匀后放置温暖处静置发酵。大概一夜左右或更长时间,面水闻起来微发出酸味的时候就说明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5、制作面筋:锅中倒入清水煮沸,将洗好之面筋揪成条状缠成比拇指稍粗的棒棒多个后放入锅中煮45分钟熟,用漏勺拎干水捞出后,撕成较小条片状放盘中备用。

6、制作面皮:将面糊置入小盆中上蒸笼中火蒸至面团半软并且不沾手的时候用勺子刮出适量大小一团,迅速用擦过油的擀面杖擀制成稍小与蒸笼笼屉大小的面皮每一张上边搽上菜籽油如此反复制作,一张张摞起放入笼屉。上笼用旺火蒸约45分钟,取出,待凉后,一张一张分开,切成蒜苗叶形的条,即成面皮。

7、制作调料和辣椒油:将三奈,八角、香果、桂皮、花椒,研成极细的粉末,配成调料面。用旺火烧十成热,离火,待油温降至五成热时,加入辣椒面、调料面加热到十成后关火静置到不冒油烟时,分成三次倒入辣子罐油泼辣子面,每次都要搅动均匀以免油泼不均匀,有的地方糊了,有的地方没泼到还是生的。即成调料辣椒油。同时把精盐化成盐水。

8、激香和润色:倒完油后搅动辣子到不冒泡时,倒入岐山用玉米、麦子、高粱等酿制的粮食醋数滴,马上搅动辣子,可见辣子再次沸腾冒泡一股香气腾起。激香的后辣子色泽鲜红油亮,闻之散发出浓浓略微带点酸味醇香的气味。激香后再等辣子不冒泡的时候,在辣子中加入少量的白糖,搅拌均匀,使白糖充分利用辣子的余热溶解于油泼辣子中。

润色后的油泼辣子颜色方面显得红润厚重,辣子油显得较为粘稠(比起一般不加白糖的油泼辣子那清汤寡水的外观强太多啦)。此时的的油泼辣子因为白糖的缘故增加了一个新特性,比如调面条时会发现绝大部分的辣子油都粘在面条上,使面条颜色诱人,而碗边粘的辣子并不多,充分体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决不浪费的古老陕西农民的纯朴民风(嘿嘿,玩笑一句)

9、调味:取面皮一张切好,面筋20g放入碗内根据食者的口味轻重及爱好,分别调入精盐、香醋及调料辣油,搅拌均匀,盛入碗内即成。

陕西凉皮

西安凉皮

西安凉皮是陕西著名小吃,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岐山擀面皮,其口味独特,老少皆宜,更已走出陕西,香飘全国,受到各地人士的广泛欢迎。西安凉皮种类繁多,依原料不同,又分为米皮和面皮两大类。

汉中凉皮

另一种有名的米皮是汉中凉皮。汉中位于陕西秦岭南麓,历来盛产大米,世称“鱼米之乡”,物产富饶,生活习俗类似四川。汉中凉皮同样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口感较软,其辣椒油没有秦镇凉皮的香气浓烈,但却柔和细腻,别有风味。西安街头常有一对对小夫妻,逛街吃凉皮时必是“一国两制”,先生选秦镇凉皮,女士则选汉中凉皮,颇具情趣。

陕西关中平原是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地之一,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制成的凉皮称为面皮,在陕西最为普及。改革开放以前,大米在陕西还算稀罕之物。因此那时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常有老乡推着新大米换面粉,通常一斤大米可换一斤半到两斤面粉。西安还可见到换大米的老乡,但比早先已少。西安市话剧团大名鼎鼎的演员郭达,当年正是以小品“换大米”在全国一炮走红的。

关于面皮的制法,陕西文坛名家贾平凹先生在其“陕西小吃小识录”中记述如下:“制法: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蒸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约六七分钟即熟。将面皮从笼箅上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用摆刀切成细条即成”。

秦镇大米凉皮

秦镇大米凉皮也颇受欢迎,其历史悠久,可上溯至秦代,为秦镇一带百姓给朝廷的贡品。秦镇位于西安市辖区户县内,毗邻西安,自古盛产优质粳米。传说秦始皇时,一年大旱绝收,无米上贡。当时刑罚严苛,乡民皆恐,求教于一乡绅。隔日,乡绅计出,制凉皮上贡!将陈年大米浸泡过夜,石磨成浆,沉淀,撇去上清,上笼蒸制,再加各种调料,即成秦镇凉皮。秦始皇尝过,绵软爽滑,酸辣可口,大悦之下,遂免当年赋税,并指定秦镇凉皮此后为皇家贡品。

清德宗八年,孟大田先生在秦镇药王楼下开设秦镇米皮专门店,名曰《孟记广生堂米皮店》往来食客络绎不绝,享誉西安,户县,长安等地!现已传承第四代传人.。同时《皮子铺赵家》《城隍庙的秃燕娃》,在民国初期也开始开设凉皮专门店,后人均已传承。至此其他人开始效仿。

秦镇大米凉皮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从选米、碾粉到和浆、锅蒸都独具特色,因而制出的皮子具有筋、薄、细、滑等特点,再加上秦镇凉皮辣椒油制作极其考究,调料选用上等辣椒、优质菜籽油以及多种调味料,将辣椒、花椒、茴香等香料碾细加入油中,上火加热反复熬制而成,其色泽红亮,辣香诱人,因而调出来的凉皮红艳如火,清香扑鼻,酸辣爽口,再佐以豆芽、芹菜黄绿相间,堪称绝配!为关中百年来久负盛名之美食,吃上一口便终身难忘!

(西北还有一种称为酿皮的小吃是陕西“凉皮”流入甘肃、青海等地方后在当地本土化的风味较浓的传统小吃。其材料是不用米粉,是面粉特别是麦面粉,与西安所说的面皮相当类似)。

其他分类

除此之外,西安凉皮还有几种异类:热面皮,现蒸现吃;炒凉皮,近乎炒面;绿豆粉皮,以绿豆为主料制成,绿如翡翠、亮如水晶、近乎透明,口感柔韧爽滑,细腻筋道,夏季西安市面,食客常选凉皮与粉皮混合调制,西安方言称为:“两搅”,口感更是绝佳;近年还有流行于宝鸡一带的岐山擀面皮在西安也大行其道,擀面皮口感筋道,做法是先擀后蒸,熟后切成条状,调料大致相同。

制作步骤

第一步和面

面粉适量放于碗内,边倒水边搅拌。

面粉是小麦面粉,冬小麦最好了,因为冬小麦蒸出来的不容易断,劲倒。倒入水的时候一定要搅拌,防止产生面粉疙瘩。

和面。面粉适量放于碗内,边倒水边搅。

和面很关键的,关键是面粉的量和水的量的把握。就是和出的面糊稠与稀的问题。具体让我说要出一个量来,也比较困难。这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的过程。面糊太稀,蒸出的凉皮容易断,稠了厚度不好均匀。

将盘子洗干净,在盘子内涂抹一层食用油,主要是防止在蒸凉皮时候的的粘连。

涂油的方法:用餐巾纸和布蘸油涂抹盘子内。每次好一个都要涂的,具体的量,以凉皮不粘盘子底为标准。

第二步将面糊倒入盘内

可以用汤勺舀面糊倒入盘内。使面糊能够均匀在盘内形成一层2~3毫米厚的面层(也不一定,总之是越薄越好)。

技巧:为使面糊均匀,拿起盘子左右前后的倒一倒,就均匀了。

第三步蒸

将放有面糊的盘子放在锅内,蒸。

锅内的水是已经烧开的水。蒸的时候一定要盖锅盖

大概蒸3~4分钟就好了,时间长一点没关系的。我建议5分钟。这跟面糊的厚度有关系。熟了为止。

蒸凉皮提示:火不能太大了,太大容易造成翻船或进水。

第四步凉

将凉皮盘子放在凉水上,让它冷却。可以直接浸倒水里也行,适用于只有一个盘子。凉的差不多了,然后把凉皮从盘子内揭出来。

一定要慢,不要急,不要把面皮扯断了或裂了。是否粘盘子,跟你刚才擦的油有关系。

提示:可能大家遇到一个问题,怎么把盘子从锅内拿出来,因为很烫手,具体方法:用木铲铲端出。

(TIPS:在凉皮叠加时候,在凉皮上撒些凉水,可以防止它们之间粘接。)

切:切的时候在凉皮洒水,防止粘连。

将调料倒入面皮内,搅拌。

这样,凉皮制作完成。可以烧点稀饭喝着,非常美味。

起源

在汉中当地有各种关系凉皮的故事,但以下这个关于凉皮的起源故事最为流传。

相传,秦汉时期,天下大乱,刘邦称王于汉中,为定国兴邦,命萧何修筑山河堰,水利兴旺,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便不断探索研制新的食品。他们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后切成条佐以辣酱等凉拌而食,味道很是鲜美。

刘邦为体察民情,常微服出访。一日,刘邦来到一户人家,好客的主人就以这种新食品来招待刘邦。刘邦不吃则已,一吃便赞口不绝。吃罢竟余兴不绝,便想知道它的名称,而农民们却一时说不出来,刘邦又问了制作方法,听罢,刘邦大笑曰:“此乃蒸饼也。”

随着时间的推移,凉皮的吃法也不断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重叠式蒸笼,一次可蒸出许多张,而且探索出了洗出面筋和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再蒸的新方法,蒸出的凉皮又大又薄,筋丝柔韧,切成细条,恰象皮条,就逐渐改称为“面皮”(而亦有据原料之不同分称“面皮”与“米皮”者)。

清康熙年间,汉中有一个姓张的在河南汝阳当县令。有一年,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汝阳巡查,精明的张知县未备酒宴,乃以家乡特味面皮来招待钦差大臣。钦差大臣沿途山珍海味吃多了,早已不堪油腻,而一吃这凉皮,胃口顿时大开,喜不自胜。便索问其制作方法,张县令一一奉告。钦差大臣回京不久,张县令喜获升迁,荣登知府之位。人皆不知其由,后一致猜定,很可能是一顿面皮讨得了钦差大臣的欢心,而后面告圣上,而得以升迁。

此事传回汉中,成为一代佳话,百姓嬉称为“面皮知府”。只可惜的是,钦差大臣不知是忘了制作方法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北京人至今还不会做凉皮。汉中人制作凉皮的手艺越来越高,凉皮的制作方法也不断改进,配料、调味也越来越讲究,面皮遂成为汉中风味四绝之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