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

汉语汉字
襟[1](拼音:jī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指衣服领口相交的部分,又指衣服的胸前部分。襟的位置正对胸口,所以又比喻为胸怀,抱负。[2]又指姐妹的丈夫之间的称呼。[3]
  • 中文名:襟
  • 拼音:jīn
  • 繁体:襟
  • 部首:衤
  • 五笔:PUSI
  • 仓颉:LDDF
  • 郑码:wtfb
  • 笔顺:452341234123411234
  • 字级:一级(编号3449)
  • 平水韵:下平十二侵
  • 注音:ㄐㄧㄣ
  • 总笔画:18
  • 四角码:3429
  • 结构:合体字,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字
  • 统一码:基本区U 895F

文字溯源

形声字。其形体最早见于西周金文,金文作图1,外部是“衣”,作形旁,意指这个字的本义与衣着有关;内部是“金”,作声旁,指示这个字的读音。金文字形, 隶定后其实是“䘳”,因为“金”仅为声旁,其声符还可以换成“今”“禁”等,其义仍不变。《说文解字》小篆(图2)将声旁“金”移至“衣”右部。到了晋代,人们将声符“金”换为“禁”,将其字写作“襟”以代“䘳”,《释名·释衣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这种写法后来广为流行,一直保留到楷书。在楷书阶段中,人们又改从“今”声,造出了一个“襟”字异体“衿”,与之同用,后来人们将这两个异体字分工,以“衿”专门表示衣领,以“襟”专门表示衣襟,襟、衿遂分化为二字。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古代指衣的交领。

《尔雅·释器》:“衣眦谓之襟。”

衣服的胸前部分。

《庄子·应帝王》:“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

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大襟;衣襟;对襟

〈文言〉襟在衣前,因用以借指前面。

front

陆机《赠从兄车骑》诗:“安得忘归草,言树背与襟。”

胸怀;心怀。

mind

潘岳《西征赋》:“开襟乎清暑之馆,游目乎五柞之宫。”

周密《玉京秋》词:“难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胸襟;襟怀

〈文言〉禽鸟的前胸。

李白《白鸠辞》:“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

丁仙芝《余杭醉歌赠吴山人》:“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的亲戚关系。

brothers-in-law

动词

(如衣襟)屏障于前。

screen

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吴伟业《茸城行》:“朝出胥门塘,暮泊佘山麓,旁带三江襟沪渎,五茸城是何人筑。”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八】【衣部】居音切(jīn)

䘳①,交衽②也。从衣金声。

〖注释〗①䘳:经典作襟,也作衿。②交衽:徐灝《说文段注笺》:“衣前䘳内外相交,故谓之交衽。”  

说文解字注

䘳,交衽也。

段注:《释器》曰:衣皆谓之襟。孙、郭皆曰:襟,交领也。《郑风》:青青子衿。毛曰:青衿,青领也。《方言》:衿谓之交。按䘳之字一变为衿,再变为襟,字一耳。而《尔雅》之襟。《毛传》《方言》之衿,皆非许所谓䘳也。《尔雅》《诗传》《方言》皆自领言之。深衣、曲袷如矩以应方。注:袷,交领也。占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玉藻》:袷二寸。注:曲领也。《曲礼》:天子视不上於袷。《玉藻》:侍於君,视带以及袷,注皆云交领也。袷者,交领之正字,其字从合。《左传》作襘,从会与从合一也。交领宜作袷。而《毛诗》《尔雅》《方言》作衿。殆以衿袷为古今字与。若许云䘳,交衽也。此则谓掩裳际之衽。当前幅后幅相交之处,故曰交衽。䘳本衽之偁,因以为正幅之偁。正幅统於领,因以为领之偁。此其推移之渐,许必原其本义为言。凡金声、今声之字皆有禁制之义。禁制於领与禁制前後之不相属,不妨同用一字。

从衣,金声。

段注:居音切。七部。汉石经:青青子䘳。

康熙字典

【申集下】【衣部】 襟·康熙笔画:19 ·部外笔画:13

《唐韵》《韵会》并居吟切,音金。《说文》:交衽也。《广韵》:袍襦前袂也。《尔雅·释器》:衣眥谓之襟。屈原《离骚》:沾余襟之浪浪。《释名》:襟,禁也,交于前所以禁御风寒也。亦作衿。《类篇》:又作?。《玉篇》:又作䘳。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①左“木''的末笔捺改点。②“示”第四笔楷体是点。

【写法】❶“衤”窄“禁”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禁”略低。❷“衤”,㇇(横撇)与竖相接在横中线。❸“禁”,“林”“示”等宽;“林”,左“木”的竖在竖中线,下端抵横中线,右“木”略大于左“木”;“示”,首笔横在横中线下侧,长横起笔于“衤”侧,左点在竖中线左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kl

i̯əm

王力系统

k

ǐəm

周法高系统

k

iəm

西汉

东汉

jəm

jə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m

北魏后期北齐

jəm

齐梁陈北周隋

jəm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k

i̯əm

拟音/王力系统

k

ǐěm

拟音/董同龢系统

k

jem

拟音/周法高系统

k

iem

拟音/李方桂系统

k

jəm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二十一侵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吟切

kjem

集韵

平声

下平二十一侵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吟切

kiem

韵略

平声

居吟切

增韵

平声

居吟切

去声

巨禁切

中原音韵

阴平

侵寻

齐齿呼

全清

kiəm

中州音韵

平声

寻侵

饥吟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二十侵

全清

居吟切

kiəm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