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冠鹃隼

褐冠鹃隼

鹰科鹃隼属的鸟类
褐冠鹃隼(学名:Aviceda jerdoni)为鹰科鹃隼属的鸟类,是一种中型猛禽,栖居于丘陵、山地或平原森林,有时也出现在疏林草坡、村庄和林缘田间,多在晨昏活动。以蜥蜴、昆虫等为食。食虫,农林益鸟。[1]栖息于高大树木的顶枝,以细树枝筑巢。常单独活动,有时也集3到5只的小群。繁殖期间每次产卵2到3枚。属留鸟。
    中文名:褐冠鹃隼 拉丁学名:Aviceda jerdoni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鸟纲 亚纲: 目:隼形目 亚目: 科:鹰科 亚科:蜂鹰亚科 族: 属:鹃隼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Blyth、1842 保护级别: 外文名:AsianBaza 别称:褐冠鹃鵰

外形特征

褐冠鹃隼为中型猛禽。体长46—48厘米,体重200克左右。虹膜为金黄色。嘴为铅黑色,具有2个齿突。脚和趾为黄色或蓝白色,爪为黑色。头顶红褐色而具有黑色的纵条纹。头顶有由2—3枚羽毛构成的长黑色冠羽,常常垂直地竖立于头上,尖端为白色,特点非常鲜明。眼先、头侧灰色。上体为褐色,喉部为白色,中央还具有黑色纵纹,其余下体棕褐色,具有宽阔的白色和红褐色横斑。飞羽上具有宽阔的暗灰色和黑色横带。尾羽为灰褐色,具有2—3道宽阔的暗色横斑和宽的暗色亚端斑,飞翔时极为明显。

分布范围

褐冠鹃隼分布于印度、锡金、斯里兰卡、菲律宾、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共分化为5个亚种。中国仅有指名亚种,分布于广西、海南、云南等地,为留鸟。

生活习性

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区,通常单独活动,主要在白天,尤以早晨和黄昏较为频繁,叫声低沉,常出没于茂密的森林中,在天空中翱翔,飞速缓慢。主要以蜥蜴、蛙、蝙蝠、昆虫和昆虫的幼虫等小型动物为食,但不攻击鸟类。

生长繁殖

每年4—6月繁殖,通常营巢于高山森林中的树上。巢由枯枝和树叶等构成,每窝产2—3枚白色的卵。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种。列入中国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濒危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