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画

裱画

汉语词汇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裱画应为“裱褙”,亦作“裱背”。指贴在衬垫物上借以加固或供陈列;特指粘贴(如一张纸)在结实的材料上作为装订。即用纸或丝织品做衬托,来装潢字画书籍,或加以修补,使之美观耐久。凡裱褙必两层,书画等正面向外者,谓之裱;以无染素纸衬托其背者,称为褙。[1]裱褙为中国传统行业。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装裱品式分立轴、中堂、对联、横披、条屏、镜片、扇面、手卷、册页等。其基本步骤包括托底、修补、大托、晾干;需经调浆、托背、上墙、加条、裱绫、上轴、加签等数十道工序。唐太宗重视裱画,将王羲之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裱,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宋徽宗设立画院,装裱家为文思院六种待诏之一,中国书画装裱技艺自此传人民间。明清装裱技艺成为专门行业。
    中文名:裱画 外文名:mount a picture 拼音: 近义词: 反义词: 别名:裱褙 主要派系:京裱,汉裱和苏裱 名人代表:秦长年、徐名扬、张子元、戴汇昌

裱画简介

又称裱褙,是中国书画的一种装潢艺术。中国裱画又分为京裱,汉裱和苏裱三大派系.专业装裱代表的品牌有百年老字号荣宝斋、近代北京代表突出的北京云天书画院、云涛阁都是杰出的装裱专家,是目前全国北方装裱的代表,表率。

装裱书画,是我国具有民族传统的一门特殊艺术。书画必须经过精心装裱才便于欣赏、收藏、流传,因而,对一幅字画,装裱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一幅书画不管画得有多么好,如果装裱时色彩不协调, 这等于将这幅画置于"死地"。清人陆时化曾痛心疾首地指出:"书画不遇名手装池,虽破烂不堪,宁包好藏之匣中,不可急而付拙工。性急而付拙工,是灭其迹也。"一幅书画装裱不好其严重后果可见一斑。 

在江南,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都很看重苏州的装裱,如宋代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就经常和装裱师傅们一起研究装裱设计问题,发明了古绢、古纸冲洗补全等技法,因创始于宣和年间,故谓之"宣和裱",一直流传至今。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美丽的名画需要有华丽的外衣来装饰,来保护,而裱画师正是专为名画制作嫁衣的人,一幅古画,纵使受损程度相当严重,在裱画师手里,也可以起死回生,这不能不令人佩服裱画师的高超技艺,就像我们采访过的裱画师杨进城说的,一个好的裱画师,不仅能把画裱好,还能令失色的画作更焕发光彩,所以,裱画是一门考工夫的艺术,并不像补鞋补衣服那么简单,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传统的行业。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历史

装裱是一个古老的行业。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以及其后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都在“丁字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这些具体特征,展示了书画装裱的古老起源。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最早记载装裱史料的是唐代张彦远着的《历代名画记》.其中提及:“晋代已前,装背不佳,宋时范哗始能装背。”《后汉书》的作者.南宋史学家范哗,是我国装裱史上的早期名家。到了唐朝,唐太宗大力搜集王羲之的书法和历代名画,指定王行直装裱,褚遂良、王知敬监领其事,可见唐代对裱画的重视。其时,日本国奈良朝仲臣来我国学习装裱技术,唐太宗亲命典仪张彦远面授技艺,从此,我国的装裱技艺流传日本,且在异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代时.装裱技艺进一步发展。到了北宋,宋微宗设立画院,装裱家列人官职,成为文思院六种待诏之一。在皇家的倡导下,书画家、装裱家精心探究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著名的“宣和裱”的格式。这也标志着我国书画装裱技艺开始传人民间。特别在明、清五百年间,装裱技艺成为专门行业.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开封等地先后出现了许多驰名中外的书画装裱店铺。

裱品式

可分为立轴、中堂、对联、横披、条屏、通景屏、镜片、扇面、手卷、册贝种种,工艺十分繁杂。裱一幅字画,从调浆、托背、上墙、加条、裱绫、上轴、加签,要经数十道工序。此外.揭裱、挖补等技术.更非常人可为。因此,学习装裱很难。学徒三年零一季才算出师。有清代《竹枝词》赞日:古今书画名人笔,皆为国粹须珍惜。裱画司务手段精.裱出屏联手卷与册页。人说三分书画七分裱,京裱苏裱分外光;裱出多少大名家,蒙得世人滥烧香。

基本步骤

托底

把画作铺在木版上,刷上水。

修补

把画作残缺的地方修补好,破损的地方用水刷上去,再重新画好。

大托

再用水大面积地刷上去,大规模地修补。

晾干

把画作连同木板竖起来,晾干。

书画装裱的设备及工具

(一)工作室(亦称装裱间):要求:宽畅明亮,清洁整齐,安全方便,温度与湿度要适中。

(二)挣墙(亦称大墙,挣板):用于贴平,挣干画心,裱件和各种装裱材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风、干燥。

(三)案台(亦称装裱桌):要求:台板木质坚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

(四)晾架(亦称晾竿):用于晾干经过加工的复背纸,色纸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拷贝桌:玻璃桌面,内置日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排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复画等。

(八)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复画裱件上墙等。

(九)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镶嵌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时磨擦画背。

(十六)其它工具:剪刀、美工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铁锤、铜线、面盆、毛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