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锡圭

裘锡圭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裘锡圭,1935年6月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全国政协委员,古文字学家。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同年录取为胡厚宣指导的“甲骨文与商代史”研究生,1960年结业。曾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教研室(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1]
    中文名:裘锡圭 外文名:Qiu Xigui 别名: 民族: 出生地:上海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业:教授 代表作品: 主要成就: 籍贯:浙江宁波 性别:男

学术经历

1952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1956年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从师著名甲骨学家胡厚宣教授专攻甲骨学与殷商史。同年胡厚宣教授奉调北京,裘亦随其师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先秦史研究室。1960年研究生毕业后,裘锡圭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在朱德熙教授影响下,对战国文字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开始先后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整理银雀山汉墓竹简、云梦秦简、马王堆汉墓帛书、曾侯乙墓文字资料、江陵望山楚简、郭店楚墓竹简和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文献的整理工作。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现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文字

裘锡圭在古文字学的不少领域,诸如甲骨学、金文、战国文字、简犊、帛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此外,在历史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方面也很有研究。出版的着作有《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古文字论集》(中华书局,1992年)、《古代文史研究新探》(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裘锡圭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等及论文多篇。

裘锡圭功力深厚,治学严谨,深受前辈学者赏识。郭沫若、王力、胡厚宣、张政烺、朱德熙等著名学者,或对其考释文字的方法,或对其研究先秦、秦汉史,都有重大的影响。裘锡圭在古文字学和古史研究方面都很有建树。现已成为继老一辈学者之后,蜚声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学者。裘锡圭在甲骨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甲骨学研究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努力

多年来,裘锡圭对学问孜孜以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在读大学期间,时间抓得很紧,几乎没有睡过午觉或虚度过星期天。有些书他是买不起的。诸如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卜辞通纂》、《殷契粹编》等以及罗振玉的有关文字考释着作等书。但他就一边钻研,一边一本本地抄录下来。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不断的政治运动占去他大部时间,但他顶住种种压力,仍在坚持学习专业,几年间积累了6盒资料卡片。

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并波及北京地区。就在人们纷纷躲进防震棚的时期,他却安之若素,仍在灯下研读古文字。正是由于他多年的勤奋积累,终于升堂入室,成为一名蜚声中外的古文字学家(参见晓江《刻苦治学的古文字学家》,北京晚报,1981年4月6日);其次,裘锡圭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他要求自己的知识面要广,诸如古代史、民族学、考古学、古器物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都要懂。而且对我国古代典籍,诸如经书、史书、子书都要研读。

研究方向

1.1965.9-1991.7文字学

2.1988.9-2002.2古文字学

3.1986.9-2001.7考古资料与先秦秦汉古籍整理

4.1986.9-2001.7金文选读

5.1993.9-1994.2甲骨学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