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琴

袁慧琴

国家一级演员
袁慧琴,生于1965,女,湖北宜昌人。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京剧院三团主要演员、工京剧老旦[2];第九届、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湖北省宜昌市青联副主席、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西城区慈善形象大使;民建会员。
  • 中文名:袁慧琴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湖北宜昌
  • 身高:
  • 体重:
  • 毕业院校:
  • 职业:京剧演员
  • 经纪公司:
  • 代表作品:
  • 主要成就:
  • 籍贯:湖北
  • 性别:女
  • 出生年月:1965年

个人简介

袁慧琴(1965~),女,湖北宜昌人。1978年考入宜昌市京剧团学员班,由靳万春开蒙,学老旦。1980年入湖北省戏

 曲学校向刘煜老师学习。1983年拜李金泉为师。1987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大专班继续深造。从李金泉、杨韵清、孔雁等老师学习。学习了《李逵探母》、《罢宴》、《徐母骂曹》、《滑油山》等诸多传统剧目,打下了基础。1990年毕业留校在实验剧团任演员。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时,演出了新编古代剧《契丹英后》,受到好评。1993年调入中国京剧院。在现代戏《北国红姑娘》中扮演朝鲜族妇女安顺福。曾荣获2000年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最佳表演奖。

创作作品

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活动中,排演了大型新编历史剧《契丹英后》,饰演萧太后,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

 评,初展矛头。

1995年参加现代戏《北国红菇娘》的排演,在现代戏《北国红姑娘》中扮演朝鲜族妇女安顺福。

1996年参加新编历史剧《火醒神州》的排演,在剧中饰演“慈禧”。

2003年参加新编历史剧《泸水彝山》的排演,剧中饰演“孟齐”。

2006年参加新编历史剧《哥哥走西口》的排演,剧中饰演“常母”。

2001年将舞台剧《契丹英后》搬上荧屏,拍摄成六集京剧电视连续剧,在中央电视台反复重播。

2003年拍摄十二集京剧电视连续剧《哥哥走西口》,在剧中饰演“苦莲”一角,该剧在中央电视台反复重播。

2005年拍摄两集电视艺术片《杨门女将》,在剧中饰演“佘太君”。

2006年拍摄中国第一部戏曲数字电影《对花枪》,在片中饰演“姜桂芝”。

取得成绩

1995年中宣部第五届(1995年度)“五个一工程”表演奖。1995年参加现代戏《北国红菇娘》的排演,并获全国现代戏汇演个人表演奖。

1999年文化部中直院团国庆五十周年评比展演获最佳表演奖。

2000年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

2001年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金奖。

2002年领衔主演的六集京剧电视连续剧《契丹英后》获得了的22届中国电视飞天奖一等奖,弥补了“飞天奖”戏曲片奖十年来的空缺,并荣获优秀女主角提名奖,这是飞天奖设奖以来首位戏曲演员入围女主角提名奖。同时,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

2004年第21届戏剧梅花奖得主。

2004年中国京剧节《泸水彝山》荣获金奖,个人获最佳表演奖。

2005年领衔主演的三集京剧舞台艺术片《杨门女将》、十二集电视连续剧《哥哥走西口》获得第25届“飞天奖”的优秀戏曲电视剧奖。

在1999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彩霞集》中正式发表《我对开拓老旦行当表演的认识》论文,该论文在首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时宣读,并在民建委员《文集》中转载。

重要活动及对外交流

多次参加每年度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的“新年京剧晚会”的演出,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参加了由国家举办的“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大型演出活动。

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和各种大型文艺晚会。

在2003年“非典”时期,积极参加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慰问医护人员“众志成城”大型晚会。

 多次参加民建组织的各种慰问演出活动。

1998年6月出访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演出。

1999年3月出访欧洲、德国、意大利演出。

2000年6月出访台湾,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演出。

2000年11月出访欧洲,参加在法国举办的“中国艺术节”的演出,随后在法国二十多个城市巡回演出。同时,在瑞士、摩纳哥进行了访问演出。

1999年和2000年的两次访欧演出的剧目均为中国京剧院优秀保留剧目《杨门女将》,在剧中扮演主要角色“佘太君”。江泽民主席为此次出访演出亲笔题词:“美好的艺术应让世界人民共享”。

2001年出访台湾,进行文化艺术交流演出。

2004年8月参加了由外交部、北京市委、北京电视台联合主办的“远离祖国的五星红旗”慰问驻外使馆演出团。共四个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萨摩亚。此次活动北京电视台做了专题片为国庆献礼。

2005年至2006年曾多次参加由民建组织的慈善活动,并参加由西城区委组织的慰问老少边远及在京农民工的公益演出活动。

2006年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的采访。2006年将钢琴伴唱现代京剧《红灯记》带到美国洛杉矶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热烈欢迎,并接受了凤凰卫视的专访。

2007年4月参加了由党中央、国务院、中央电视台在奥运村“鸟巢”举办的慰问建筑工人“心连心”演出。

艺术人生

“戏比天大”

1965年生于湖北宜昌的袁慧琴,自幼喜爱京剧,先在宜昌京剧团工作,后考入中国戏曲学院,师从李派老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京剧院。袁慧琴凭借良好的自身条件,加上刻苦磨练,以及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其艺术光彩在较短的

 时间内,便闪亮在中国京剧舞台上。她扮演的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传统戏《陆文龙》中的乳娘、现代戏《红灯记》中的李奶奶,以其精湛的表演水平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认可。袁慧琴先后于1996年入选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荣获2000年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2001年“哈药六杯”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老旦行当“最佳表演奖”;2003年中国戏剧“梅花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她的艺术才华和精湛表演,不仅赢得了内地观众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得到港、台地区和欧美国家不少观众的热烈欢迎。由她担纲表演的《红灯记》,在香港、台湾的演出达到了空前轰动;领衔挂帅的《杨门女将》,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和意大利连续演出二十几场,场场爆满,赢得满堂喝彩。

梅花香自苦寒来。袁慧琴取得今天这样的艺术成就,与她一贯追求的“戏比天大”的艺术宗旨密不可分。在参加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大赛期间,传来父亲病故的噩耗。当袁慧琴手捧奖杯时,她哭了。这奖杯是对病逝的父亲的最好回报。她永远忘不了在父亲病故时,为了买了票的观众,别无选择地“穿上戏装”,强忍丧父之痛,那晚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赢得了观众掌声如雷的情景。袁慧琴把悲伤瞒过了所有的人,因为“穿上戏装”,她只能是戏中人,这是一个演员对艺术的投入,对观众的尊重。“‘穿上戏装’,淹没自己,幻化成角色,悲欢离合的情感只能归角色所有。自己的呢?不忘不忘,却一定要忘却,是舞台上的感觉,也是真实的生活。”袁慧琴一番肺腑之言,更让人们理解了戏曲演员付出的代价和学艺的艰辛。

粉墨春秋

 袁慧琴说:“一切出现在舞台上的形象都应该是美的,即和谐、圆顺,只是艺术的真实表现手段与方式不同。京剧艺术中的老旦艺术即便不及青衣花旦的红袖翠华,但作为戏曲舞台上的年长女性形象,也有自身的美存在。”袁慧琴扮演过不少不同类型、性格的角色,但她们首先是女人,是母亲,这是人物的共同点,也是在舞台上诠释这些人物首要的出发点。

有文化底蕴的演员,才更具有打拼的实力。现在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的袁慧琴仍在不断地学习,她在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毕业后,闲暇时仍喜欢与书为伴。袁慧琴在努力做时代需要的学者型演员,以回应时代的需求和广大观众的殷殷期盼。

个人轶事

听说改行唱老旦,她急得哇哇大哭

人家说袁慧琴新塑造的老旦都是“奔了小康”的,漂亮,年轻,一点也不苦。潜意识里,她对于美的追求从她刚开始唱老旦就已经埋下了种子。进宜昌市艺校前,她在当地的“红小兵学校”就是独唱演员,老师都夸她声音条件好。11岁,慧琴没参加任何考试就被招进市艺校,学习花旦。半年时间过去了,刚刚尝出点花旦的味道,只学了一段《卖水》,却被残忍的指定去学老旦。因为行当平衡的需要,艺校挑个把孩子专攻老旦。老师让学生挨个儿用大嗓唱一段,她一张嘴特是那么回事,可不就选她了嘛。小姑娘都爱美,谁乐意演老太太啊,这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她哇哇地号啕大哭,就跟进地狱一样。袁慧琴的顺利转行真要感谢学校的老师,他们带着大哭之后的慧琴去看了一场《杨门女将》。她是头一回仔细看这出戏,发现佘太君这个老太太挺有意思,白发苍苍还这么英武,台上那么多人都听她的!就是这出戏,改变了她“老旦就是又老又丑又苦”的看法。我还跟她开玩笑,老师真是聪明,给她挑了个最风光的老旦观摩,如果看的是《李逵探母》里苦命的老旦,她说什么也不会答应改行了。

她闯出了一条老旦新路

自从在宜昌学戏,到考进北京上大学,每一步都是我们共同走过的。袁慧琴事业上有几件大事助她成功,一是有幸拜著名的老旦表演艺术家李金泉为师,二是进入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学习,三是拍了《契丹英后》。拜李金泉老师,给了慧琴一个高起点。她自己根本没想到老先生这么痛快的答应收她为徒。师傅师母看见她就特别喜欢,欣然应允。这不仅是在艺术上对她的栽培,同时为她树立了一种信念。李金泉老师一直在向她灌输一种想法:你就是跟别人不一样,你有优势,一是形象,二是嗓音,好好地把握一定能闯出新的东西。慧琴是第一届京剧研究生班的学员,她感到十分的庆幸,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能够重新回到学校,我相信每个研究生班的学员都会得益于这个回炉的过程。我们现在还记得当年媒体对研究生班的关注是多么的热烈。可以说如果没有研究生班,我们这代演员很难以如此的规模为全国观众了解,我们俩都是怀着幸运和感激的心情的。

作品简介

契丹英后

《契丹英后》是中国戏曲学院于1990年在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观摩演出时首演的剧目。编剧戴英禄、邹忆青,导演杨韵青,主演袁慧琴。

剧情是:公元982年,辽景宗驾崩,遗诏由12岁的梁王耶律隆绪继位,29岁的皇太后萧燕燕摄政。萧太后推行新制,施汉律,重人才。契丹八部旧属欲恢复契丹旧制,幼主的皇姨娘、萧太后的亲妹妹莺哥还在兴安岭集结旧部,伺机谋政,并利用幼主挑拨汉臣韩德让与太后的关系。萧太后在韩德让的帮助下推行“削藩强民,力行新政”,挫败了莺哥和八部旧属的阴谋,辽汉和合,国势强盛。

红灯记

该剧最早的戏剧演出出现在沪剧舞台上(上海爱华沪剧团于1962年演出,凌大可、夏剑青改编),而沪剧改编自电影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在京举行,中国京剧院和哈尔滨京剧院同时选取了这一题材进行移植,后者仍延用原名,由梁一鸣、赵鸣华、云燕铭主演;前者则更名为《红灯记》,剧本由阿甲、翁偶虹据沪剧改编,李少春、高玉倩、刘长瑜、袁世海主演,“文革”中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钱浩梁(浩亮)替代李少春成为该剧主演,其余角色的饰演者保持原班人马。

剧情:故事发生在日本统治下的东北,地下交通员李玉和的公开身份是铁路工人,以红灯为信号和标志来接应战友并传递情报。王连举卖友求荣、叛变革命,李玉和被捕,其母亲、女儿也先后入狱。李玉和及母亲英勇牺牲,李铁梅继承遗志前赴后继,把密电码送交游击队。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