衫

汉语汉字
衫:shān,ㄕㄢˉ。《说文解字》:“衫,衣也。从衣、彡声。”《释名·释衣服》:“衫,芟也,芟末无袖端也。”。短袖的单衣是衫之范式。本义:上衣、单褂。如:长衫、衬衫、汗衫、棉毛衫。
  • 中文名:衫
  • 拼音:shān
  • 部首:衤
  • 五笔:puet
  • 仓颉:lhhh
  • 郑码:wtp
  • 笔顺:45234333
  • 注音:ㄕㄢˉ
  • 总笔画:8
  • 部外笔画:3
  • 四角码:32222
  • 统一码:886B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名】

古代指无袖头的开衩上衣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衫子(指古代妇女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上衣;上衣的通称);衫帽(凉衫便帽。是宋代士大夫闲居时的装束);衫裙(短衫和裙子,泛指衣服);衫褃(衣服的腰身);衫煖(即“衫子”);衫傒(衣袖)

衣服的通称〖clothing〗。如:衫襟(衣衫);运动衫;毛线衫;套衫;衫串(衣服,衣着);衫傒(衣衫的袖子);青衫(唐代文官品级最低的官服)

古指短袖的单衣。《释名·释衣服》:“衫,芟也,芟未无袖端也。”今指各类单层上衣。如衬衫、汗衫、茄克衫等,亦为衣服的通称,如衣衫。

【古代服饰用语】

“衫”是一种无袖单衣,也叫半衣,是春秋季节上衣的一种,在古代大多是妇人之服,男子也盛穿。

古代的衫按阶尊卑可分两种,一为“中单”(夏商周时期朝廷用衫,秦末改名“汗衫”),一为“布衫”(是平民服用的粗布短衣)。

“衫”以内外分,外用的叫“褙子”“半臂”。“褙子”是有里子的对襟夹外衣,用于挡风尘。“半臂”又叫“半袖”,袖长及肘,衣身很短,亦有无袖式样。从隋代开始流行,到宋时袖子延长,作为内用的衫,即贴身穿用的汗衫,用大襟和对襟两种形式。

常见词组

青衫、小衫、套衫、复衫、凉衫、官衫、衬衫、衫裙、衫袖、衫袍、衫帽、衫带、衣衫、蕉衫、蓝衫、蒙衫、花衫、罩衫、紫衫、窄衫、短衫、皂衫、白衫、油衫、汗衫、朝衫、戏衫、征衫、帽衫、布衫、夹衫、大衫、团衫、单衫、偏衫、云衫、黄衫、长衫、裙衫、衫子、一品白衫、舞衫歌扇、白发青衫、司马青衫、青衫司马。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所衔切《集韵》《韵会》师衔切,?音杉。《篇海》小襦也。一曰单襦。《释名》衫,芟也,衫末无袖端也。《束皙·近游赋》胁汗衫以当?。

又衣之通称。《唐书·车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为上服,马周请加襴袖褾襈,开骻者名缺骻衫。《集韵》通作襂。

说文解字

衫【卷八】【衣部】

衣也。从衣彡聲。所銜切

说文解字注

(縿)旌旗之游所属也。各本失所属二字。今补。㫃部曰。游、旌旗之流也。周礼巾车注云。正幅爲縿。游则属焉。正义曰。正幅爲縿、尔雅文。又觐礼正义。尔雅说旌旗正幅爲縿。唐后尔雅夺正幅爲縿四字。郉疏不能攷补。縿是旌旗之体。游则属焉。故孙炎注曰。爲旒于縿。郭璞曰。縿、衆旒所箸。戴先生曰。游箸縿垂者也。

交龙鸟隼之属皆画于縿。尔雅曰。纁帛縿。郑本之。曰九旗之帛皆用绛。上有弧以张縿之幅。见觐礼、明堂位、考工记。下以人维之。周礼节服氏六人维王之太常、尔雅维以缕是也。所以太常必维之者、正恐其游长曳地。毛诗。素丝纰之。大夫旌旗之游亦维持之也。游属于縿而统于縿。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则知縿下不云旌旗之游。理合析言、不得浑言矣。从糸。参声。所衔切。古音在七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