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脉管炎

血栓性脉管炎

脉管炎症疾病
血栓性脉管炎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出现红紫、麻木、冷痛症状,后期会出现溃烂和坏死的现象,严重者会导致手脚残癈。主要由于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不能达于血管末梢,使手指或脚趾得不到营养而逐渐坏死。西医认为血液循环的力量是靠心脏博动产生的压力,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当人的心脏坏死而突然停止跳动时,人体仍然有一定的门脉血压,这就是未衰的元气的力量。
  • 中医病名:血栓性脉管炎
  • 外文名:
  • 别名:
  • 就诊科室:血管科
  • 多发群体:
  • 常见发病部位:手指或脚趾
  • 常见病因:元气不足
  • 常见症状: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简介

脉管炎属于疑难疾病。怀疑或者是确诊为脉管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周围血管科、脉管病科或者中医外科及时诊治,以免病情不断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

中医治疗

血栓性脉管炎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出现红紫、麻木、冷痛症状,后期会出现溃烂和坏死的现象,严重者会导致手脚残癈。主要由于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不能达于血管末梢,使手指或脚趾得不到营养而逐渐坏死。西医认为血液循环的力量是靠心脏博动产生的压力,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当人的心脏坏死而突然停止跳动时,人体仍然有一定的门脉血压,这就是未衰的元气的力量。

中药名方脉管生肌膏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可将脉管炎致病之外感寒湿之邪逐出体外,同时注重调理脏腑,补中益气,从而可在拔毒敛疮、祛腐生肌的同时改善机体免疫力,实现扶正固本,抑制疾病反复复发,从根本上彻底治愈脉管炎顽疾。

病因病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青壮年的动脉和静脉的一种周期性、节段性炎症病变。病变多数发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为常见。病理改变首先是血管内膜增厚,随后有血栓形成,以致最后血管完全阻塞。通常病变首先出现于肢体动脉远端,如胫后、胫前、尺、桡、足弓、掌弓、趾、指等动脉,病变进一步发展才累及股动脉和肱动脉等。病变节段和正常部分之间的界线非常分明,伴行静脉常同时受累,一般都较轻。晚期,血管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硬化。

疾病护理

止痛:疼痛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当患者有溃疡、坏疽或并发感染时,疼痛更为剧烈,可适当给予止痛剂,但要预防止痛药的成瘾性。

禁烟:绝对禁烟,消除烟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但可饮少量酒,促进血管扩张。

保护患肢:避免寒冷潮湿、外伤等因素,保持被褥清洁、平整、干燥,定期消毒更换,肢端坏疽应保持干燥,以免创面继发细菌感染。对溃疡面用油纱布换药,忌用刺激性强的外用药。

患肢锻炼:患者取平卧位,抬高患肢约45度,保持2~3分钟,然后将患肢沿床边下垂3~5分钟,再放平患肢2~3分钟,同时进行踝部和足趾的活动,每日锻炼数次,每次5~6回,以便更好地恢复患肢机能。

激素紊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人认为,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可使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减少,并有可能使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本病。

药物使用

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20年,疗效确切,尤其是远期疗效,无副作用,现在研究项目在山西省襄汾县倍宁脉管炎研究所开展。精选具有息风化痰、化瘀通络的牛黄、穿山甲等,除湿、化痰之薏米、瓜蒌等及宣通阳气之桂枝等。经提纯加工组成溶栓通脉散系列方剂,辨证选用。另外,溃疡面可外敷祛腐生肌膏,肢端坏死组织用蚕食疗法清除。

病程演变

本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以及因缺血所致的游走性静脉炎,缺血性神经性病变和继发感染。病程演变可分为三期。

治疗建议

建议中医治疗,应在有经验的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治疗,可供选择的中成药有:属阳虚寒凝型的,宜温阳通脉,祛寒止痛。可服栓今通通栓搭档。属气滞血瘀型的,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属热毒蕴结型的,宜清热解毒,化瘀通络。属气血两虚型的,宜补气养血,活血通络。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