蠵龟

蠵龟

海龟科蠵龟属的一种
蠵龟(学名:Caretta caretta):是海龟科蠵龟属的一种。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
    中文名:蠵龟 拉丁学名:Caretta caretta 别名:红蠵龟、红海龟、灵蠵、灵龟、赤蠵龟、蠢汉龟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亚纲:无孔亚纲 目:龟鳖目 亚目:曲颈龟亚目 科:海龟科 亚科: 族: 属:蠵龟属 亚属: 种:蠵龟 亚种:2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1758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蠵龟体形较大,体长100-200厘米,背甲长740-870毫米,宽530-700毫米,壳高272-330毫米。呈心形,末端尖狭而隆起。头较大,宽127-180毫米,头背鳞片对称排列,前额鳞两对,其间常有1枚小鳞。顶鳞大,单枚,后缘中线常有纵裂纹。额顶鳞4-7枚;眶后鳞3-4枚,两颚相向钩曲,上颚稍长于下颚。下颚边缘无齿状突。下颚腹侧各有3-4枚颏片。

体表盾片镶嵌排列。颈盾宽短,单枚。个别标本分裂为二。椎盾5-6枚,肋盾一般5对,偶有一侧为4或6枚者。除间或有一侧肋盾为4枚而不与颈盾相接外,正常情况下第一对肋盾与颈盾相接。缘盾12对,仅1号标本为13对。最后一对缘盾间常有凹缺,与相邻缘盾一起略呈锯齿状。甲桥具3对下缘盾,其后缘无孔。四肢桨状,前肢前缘长430-850毫米,后肢前缘长270-350毫米,均具1-2爪。前肢前缘有一列起棱的大鳞,余皆不规则。

头背棕红色,头侧淡棕色,头腹及颚黄色。颈背色深。眼大,虹膜及眼周棕黑色。背甲棕红色,有不规则的土黄色或黑色斑纹。腹甲色浅,呈柠檬黄色,无斑纹。四肢背面亦为棕红色。

栖息环境

蠵龟主要栖息于温水海域,特别是大陆架一带,经常出没于珊瑚礁中,也进入海湾、河口、咸水湖等地。

生活习性

以鱼、虾、蟹、软体动物及藻类为食。从捕获蠵龟排出的粪便,可见绝大部分为香螺的碎壳、厣,伊豆布目蛤壳及没有消化的寄居蟹的肢体残骸和鱼类的鳃盖骨、椎骨等。

青岛海产博物馆曾饲养过两只蠵龟,投以青鳞鱼,斑鰶、小黄鱼、带鱼、鲐鱼、星鲽、蛤仔、短蛸、长腕蛸、金乌贼,无针乌贼、对虾、日本鲟、弧边招潮蟹、天津漂蟹、宽身大眼蟹等,也喜食淡水的鲫鱼及中华绒毛蟹,可见蠵龟对食物的选择性不大。饲养中未发现食刺松藻、石莼、孔石莼、海带、裙带菜等海藻。

捕获的蠵龟背上常附生有红色及黑橄榄色的藻类、藤壶及茗荷儿。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也见于上海长江口外海域,甚至黄浦江内。

繁殖方式

生活在太平洋的蠵龟主要在日本南部沿海繁殖。主要产卵场为日本的冲绳、鹿儿岛、熊本、德岛、爱知、神奈川、千叶县等沿海沙滩。产卵期5-7月。雌雄海龟在产卵场沿海岩礁间交配。雌龟夜间上岸在沙滩挖穴产卵。穴深数十厘米。每次产卵130-150枚,卵白色,球形。直径4厘米。产后用沙掩埋好卵再离去。雌龟在岩礁间休息2-3周,再一次产卵。产卵后用沙覆盖,在自然条件下经60天孵出仔龟。主要产卵场所为日本国熊本、鹿儿岛以及冲绳岛等沿海沙滩。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