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

汉语汉字
蟹,汉语一级字,读作蟹(xiè),〔螃蟹〕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雄性脐呈长尖形,雌性脐呈椭圆形。简称“蟹”,如“河蟹”,“海蟹”,“蟹黄”,“蟹青”。
  • 中文名:蟹
  • 拼音:xiè
  • 繁体:
  • 部首:虫部
  • 字码:
  • 五笔:QEVJ
  • 仓颉:NQLMI
  • 郑码:RLMI
  • 笔顺:ノフノフ一一丨フノノ一一丨丨フ一丨一丶
  • 字级:一级(3464)
  • 平水韵:
  • 异体字:蠏䲒
  • 注 音:ㄒ一ㄝˋ
  • 造字法:形声:从虫、解声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蟹xiè(ㄒ一ㄝˋ)

1、〔螃蟹〕节肢动物,水陆两栖。全身有甲壳,足有五对,前双足成钳状,称“螯”,横着爬。腹部分节,俗称“脐”,雄性脐呈长尖形,雌性脐呈椭圆形。简称“蟹”,如“河蟹”,“海蟹”,“蟹黄”,“蟹青”。

基本词义

◎蟹蠏xiè〈名〉

(1)螃蟹[crab]蠏,有二敖、八足、旁行、非蛇鲹之穴无所庇。——《说文》离为蟹,外刚而内柔也。——《易·说卦》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蟹白栗黄。——《聊斋志异·促织》

(2)动物名。节肢动物,全身有甲壳,前面的一对脚成钳状,横着爬行。又如:蟹眼(喻指水初沸时冒起的小水泡);蟹爪(指一种形如蟹爪的画笔);蟹火(渔人夜晚用来捕蟹的火);蟹厄(蟹行田中,为害禾稼)

常用词组蟹粉、蟹黄、蟹獴

国语辞典

蟹ㄒㄧㄝˋxiè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全身被有甲壳,头胸多扁平而广阔,有五对足,第一对变形为螯,横行甚速。腹部分数节屈折于胸部之下,俗称为「脐」,雄的脐尖,雌的脐圆。咸、淡水皆产,种类甚多。

蟹ㄒㄧㄝˇxiě

(一)之又音。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蟹【申集中】【虫部】康熙笔画:19画部外笔画:13画

《唐韵》《正韵》胡买切《集韵》《韵会》下买切,?音獬。虫名。《周礼·冬官考工记·仄行注》仄行,蟹属。《疏》今人谓之旁蠏,以其侧行故也。《尔雅翼》蟹八跪而二螯,八足折而容俯,故谓之跪,两螯倨而容仰,故谓之敖,字从解者,以随潮解甲也。壳上多作十二点深胭脂色,如鲤之三十六鳞。其腹中虚实亦应月。《广韵》水虫。仙方云:投于漆中化为水,服之长生,以黑犬血灌之,三日烧之,诸䑕毕至。《山海经》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大蟹在海中。《注》盖千里之蟹也。馀互详蝤蟧螖等字注。《集韵》通作䲒。

说文解字

蠏【卷十三】【虫部】

有二敖八足,㫄行,非蛇鲜之穴无所庇。从虫解声。䲒,蟹或从鱼。胡买切

说文解字注

蠏(蠏)有二敖八足。敖俗作螯、作?。广韵曰。?、蟹大脚也。螯、蟹属。然则俗作螯尤误也。敖、出游也。故其大脚曰敖。今本大戴礼作螯。非。旁行。考工记梓人仄行。卽旁行也。郑亦云蟹属。非它鲜之穴无所庇。庇者、荫也。鲜者、今之鱓字。鱓者、鱼名。见鱼部。鱼之似蛇者也。常演切。又作䱇。今大戴礼作䱇。或误䱉。荀子作蟺。许书古本多作鲜。葢汉人多叚貉国鲜鱼之字为之。本无正字也。玄应曰。鱓又作鳝鲜二形、同。劝学篇曰。蟹二螯八足。非虵䱇之穴而无所寄者。用心躁也。从虫。解声。胡买切。十六部。广韵曰。蟹、说文作蠏。知古如此作。

(䲒)蠏或从鱼。

音韵汇集

◎赣语:hrai3

◎客家话[中国台湾四县腔]hai3[宝安腔]hai3[沙头角腔]hai3[客英字典]hai3[海陆腔]hai3[陆丰腔]hai3[东莞腔]hai3[梅县腔]hai3[客语拼音字汇]hai3

◎粤语haai5

◎潮州话hoi6

◎韩语HAY해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