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蟖

螽蟖

直翅目螽蟖科动物
螽蟖,成虫体长35~40毫米,雄较雌略小,雌产卵器长25~27毫米。全体绿色,带暗褐色斑纹。复眼椭圆形,褐色;触角丝状,细长,超过腹端。成虫和若虫多白天活动取食,亦可食害花和果实。一般发生数量少,为害不大。秋后交尾,产卵于植物组织内。成虫寿命较长,直到有霜冻才死亡。在温暖的南方可在落地植物中越冬。雄虫前翅摩擦发出鸣声,晴朗高温时尤喜鸣。
    中文名: 拉丁学名:Holochlora nawae Matsumura et Shiraki 别名: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直翅目 亚目: 科:螽蟖科 亚科: 族: 属: 亚属: 种: 亚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螽蟖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40毫米,雄较雌略小,雌产卵器长25~27毫米。全体绿色,带暗褐色斑纹。复眼椭圆形,褐色;触角丝状,细长,超过腹端。前翅雌虫伸达腹端,雄虫超出腹端;翅脉暗褐色至黑色,翅上并有暗褐色至黑色斑纹;雄前翅基部有发音器,后翅较发达,不善飞行。3对足跗节均4节,后足发达为跳跃足。产卵器略呈剑状,端部黑褐色。尾须较短小。若虫体略呈四角形,触角特别细长,与成虫相似,体较小,无翅,近成长时生出翅芽。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代,以卵于植物组织内越冬。次年5月间孵化,食害各种果树、林木、作物、蔬菜及杂草的叶片呈不规则的缺刻。7~8月羽化为成虫。成虫和若虫多白天活动取食,亦可食害花和果实。一般发生数量少,为害不大。秋后交尾,产卵于植物组织内。成虫寿命较长,直到有霜冻才死亡。在温暖的南方可在落地植物中越冬。雄虫前翅摩擦发出鸣声,晴朗高温时尤喜鸣。

生活习性

生活在绿色的植物上,身体的颜色跟植物的颜色一样,很难分清楚。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中华螽蟖

前翅远超后足股节端部。雄性第10腹节背板端部裂成2三角形叶。雄性尾须较长,超过腹突,圆锥形微内弯,基部较宽内侧具1枚齿,末端向下,尾须端部顿;下生殖板长大于宽,后缘微凹;腹突细长,较直。雌性尾须短圆锥形;下生殖板长稍大于宽,后缘具较深的裂口;产卵瓣短于后足股节,不达翅端,几乎平直。体色绿色或褐色,绿色型几乎单色;褐色型褐绿色,从头部复眼之后具1条黑褐色的纵纹,延伸至前翅臀脉域。足背面具黑褐色。

防治方法

人工捕捉若虫和成虫。药剂防治其他害虫时可兼治此虫,如用敌百虫、敌敌畏、马拉硫磷等常用浓度均有良好效果。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