螠科

螠科

螠虫动物门无管螠目下的一纲
刺螠属无脊椎动物的一纲,雌雄异体,身体呈圆筒状,不分节,有少数刚毛 。生活在海底泥沙中,又称海肠子。
  • 中文名:螠科
  • 拉丁学名:
  • 别名:
  • 界:
  • 亚界:
  • 总门:
  • 门:
  • 亚门:
  • 纲:无脊椎动物纲
  • 亚纲:
  • 超目:
  • 目:
  • 亚目:
  • 科:
  • 亚科:
  • 族:
  • 亚族:
  • 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身体柔软,圆筒状,两端略尖。体长32—190mm,宽8—35mm,吻长20—115mm(福尔马林浸制标本)。生活时体紫红色,身体中部体壁较薄,半透明,内部器官隐约可见,两端体壁增厚,不透明。体表遍布皮肤乳突,体中部者小而分散,两端者粗大而稠密。体壁外可见14—18条灰白色纵肌束。吻乳白或乳黄色,末端截状,整体略向腹面凹陷,边缘有收缩产生的皱褶。口位于吻基部的腹面。腹刚毛1对,有时体内另有1对储备刚毛,位于吻基部后方约5mm处,钩部长1.5mm,露于体外,具金黄色的金属光泽,末端尖;毛干部银白色,埋入体内。两刚毛间相距3mm,无间基肌。

肾管3对,依次排列在腹神经索的两侧,唯第一对在腹刚毛的前方,各对肾管间距近相等;肾管细长。壁薄。肾口位于肾管的基部。并具1对螺旋体。位于体壁最内层的斜肌分束或分束不明显。分束的标本斜肌呈三种状态:身体前端(腹刚毛之前的部分)斜肌分离成众多的细束,且在纵肌束上连续不断;身体后端斜肌连成一片,纵肌束亦不明显;身体中部的斜肌束被体壁中层的纵肌束隔断,仅在纵肌束的空隙间可见有斜肌束越过。消化道长而迂回,约为体长的9倍,由许多固肠肌固着于体壁。直肠盲囊有或无。肛门囊1对,长度超过体中部,浅褐色,基部较宽,末端尖细,表面生有纤毛漏斗。背血管自吻基部出发,沿消化道的背侧向后延伸,至胃部膨大为心脏,心脏的后端分为二支环血管,绕过胃后部至腹面,再向前行,待接近第二对肾管处,两条环血管合为一条肠血管。肠血管前行短距便分成二支腹血管,一支较细,沿腹神经索的背面伸向体后部,另一支较粗,向前通到吻基部。

生长环境

本种是浅海暖水种,多栖息于珊瑚礁石下、缝隙间或泥砂中

分布范围

日本,朝鲜半岛,琉球群岛,雅蒲群岛,帕劳群岛,印度尼西亚,尼科巴群岛(印),安达曼群岛(印),马尔代夫群岛,红海,桑给巴尔(坦桑),毛里求斯,留尼旺岛,几内亚,摩洛哥。

广东、广西、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