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花冠

蝶形花冠

豆科植物
花冠位于花萼的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成一轮或数轮。蝶形花冠( papilionaceous corolla)是由1枚旗瓣,2枚翼瓣和2枚龙骨瓣等共5枚花瓣组成的花冠,见于豆科植物。[1]
  • 中文名:
  • 拉丁学名:papilionaceous corolla
  • 别名:
  • 界:
  • 亚界:
  • 总门:
  • 门:
  • 亚门:
  • 纲:
  • 亚纲:
  • 超目:
  • 目:
  • 亚目:
  • 科:豆科
  • 亚科:
  • 族:
  • 亚族:
  • 属:
  • 亚属:
  • 组:
  • 亚组:
  • 种:
  • 亚种:
  • 变种:
  • 品种:
  • 分布区域:
  • 命名者及年代:
  • 保护级别:
  • 中文学名:蝶形花冠
  • 功能:主治狂躁不安,风湿痹痛

释义

蝶形花科花瓣5,向下覆瓦状排列,上部1枚在外,名旗瓣;两侧2枚多少平行,名翼瓣;下部2枚在内,名龙骨瓣。

旗瓣:是豆科植物蝶形花冠中较大、不成对的一瓣,形似倒等腰三角形,花开后向外张开。  

翼瓣:在旗瓣的下面两侧,有一对对称花瓣称翼瓣,花开后张开似翼状,是昆虫停留的地方。  

龙骨瓣:翼瓣内侧,对称的两花瓣连合成舟状,紧包在雄蕊和雌蕊之外,称为龙骨瓣。  

旗瓣、一对翼瓣和两个龙骨瓣共同形成蝶形花冠。只有豆科植物具蝶形花冠。  

苏木科具有假蝶形花冠,区别于蝶形花科的向下覆瓦状排列,是上升覆瓦状排列。  

分布范围

分布极为广泛,生长环境各式各样,无论平原、高山、荒漠、森林、草原直至水域,几乎都可见到豆科植物的踪迹。  

主要作用

花冠有保护雌蕊、雄蕊的作用。  

代表物种

鸡血藤(Millettia reticulata Benth.)

豆科部分植物的花冠,由五个分离花瓣构成左右对称花冠。最上一瓣较大,称旗瓣;两侧瓣较小,称翼瓣;最下两瓣联合成龙骨状,称龙骨瓣。  

鸡血藤干燥藤茎入药,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的功能。   蝶形花冠形成艳丽的花朵,亦具有观赏意义。  

槐SophorajaponicaLinn.

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具纵裂纹。当年生枝绿色,无毛。羽状复叶;托叶形状多变。圆锥花序顶生,常呈金字塔形,长达30厘米;花梗比花萼短;小苞片2枚,形似小托叶;花萼浅钟状,长约4毫米,萼齿5,近等大,圆形或钝三角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管近无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旗瓣近圆形,长和宽约11毫米,具短柄,有紫色脉纹,先端微缺,基部浅心形,翼瓣卵状长圆形,长10毫米,宽4毫米,先端浑圆,基部斜戟形,无皱褶,龙骨瓣阔卵状长圆形,与翼瓣等长,宽达6毫米;雄蕊近分离,宿存;子房近无毛。荚果串珠状,长2.5-5厘米或稍长,径约10毫米,种子间缢缩不明显,种子排列较紧密,具肉质果皮,成熟后不开裂,具种子1-6粒;种子卵球形,淡黄绿色,干后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8-10月。  

原产中国,现南北各省区广泛栽培,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尤为多见。日本、越南也有分布,朝鲜并见有野生,欧洲、美洲各国均有引种。  

树冠优美,花芳香,是行道树和优良的蜜源植物。  

花冠简介

花冠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片花瓣组成,排成一轮或多轮。通常花冠具有鲜艳美丽的颜色,但也有许多植物的花冠呈白色。由于花冠或花瓣的形状、大小不同,花瓣之间各自分离或彼此结合以及相互结合程度的深浅不同,等等,花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态。  

十字形花冠:由4枚分离的花瓣排成十字形。  

蝶形花冠:花瓣5枚,排列成蝶形,最上一枚称为“旗瓣”,两侧的两枚称为“翼瓣”,最下两枚其下缘常合生,称为“龙骨瓣”,如豆科植物、鸡血藤。  

钟状花冠:花冠筒宽而短,上部扩大成钟形。  

漏斗状花冠:花冠下部呈筒状,并由基部渐渐向上扩展成漏斗状,如牵牛花。  

轮状花冠:花冠简短,裂片由基部向四周扩展,状如车轮,如枸杞。  

唇形花冠:花冠略呈二唇形。  

筒状花冠:花冠大部分呈冠状或筒状,花冠裂片向上伸。  

舌状花冠:花冠基部呈短筒状,上面向一边张开呈扁平舌状。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