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尾兰

虾尾兰

兰科虾尾兰属植物
虾尾兰是兰科虾尾兰属植物。茎长2—12厘米,粗约4—5毫米;叶斜立,长圆形或镰刀状长圆形,长6—17厘米,宽1.5--2.5厘米;总状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柄和花序轴黄绿色;花苞片宽卵形,长约1毫 米,先端钝;花梗和子房白色;萼片和花瓣质地薄,具3条脉; 中萼片卵状椭圆形。产海南(吊罗山、东方)、云南南部(勐腊)。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林缘树干上。分布于越南、泰国。模式标本采自泰国。[1]
    中文名:虾尾兰 拉丁学名:Parapteroceras elobe (Seidenf.) Aver. 别名: 界: 亚界:绿色植物亚界 总门:轮藻总门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亚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亚纲:百合亚纲 超目:天门冬超目 目:天门冬目 亚目: 科:兰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虾尾兰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虾尾兰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长2-12厘米,粗约4-5毫米,节间长5-8毫米。斜立,长圆形或镰刀状长 圆形,长6-17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稍钝并且不等侧2裂,基部具关 节和宿存的鞘。

总状花序与叶对生,2-8个,长4-11厘米,疏生多,数花;花序柄和 花序轴黄绿色,长8–23厘米,粗约2毫米,具翅状纵凸纹;花苞片宽卵形,长约1毫 米,先端钝;花梗和子房白色,长8–10毫米;萼片和花瓣质地薄,白色,具3条脉;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4.5毫米,宽2.7毫米,先端钝;侧萼片较大,倒卵形,长5毫米,宽3毫米,先端圆钝,基部贴生在蕊柱基部;花瓣较小,倒卵状椭圆形,长4毫 米,宽2.5毫米,先端钝;唇瓣基部以1个可动的关节着生于蕊柱足末端,3裂;侧裂 片上举,背面白色,内面淡紫色,近长圆形,长2毫米,宽1毫米,先端圆钝;中裂片 很小,稍肉质,几乎不向外伸,长约0.4毫米,基部两侧各具1枚胼胝体;距白色带紫 红色末端,圆锥形,长2.5毫米,末端稍钝;蕊柱前面紫色,长约1毫米;蕊柱足长 2.5毫米,宽0.6毫米;药帽前端稍向前伸长成三角形,前缘先端钝。花期7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林缘树干上。

分布范围

产海南(吊罗山、东方)、云南南部(勐腊)。分布于越南、泰国。模式标本采自泰国。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