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子草

虾子草

水鳖科虾子草属植物
虾子草(学名:Nechamandra alternifolia (Roxb.) Thw., Enum. Pl. Zeyl.)又名红虾子草,是水鳖科虾子草属的植物。沉水草本。茎纤细,淡紫红色,表面光滑;多分枝。叶互生,常于侧枝顶端丛生,绿色,线形,长2-7厘米,宽1-1.5毫米。[1]
    中文名:虾子草 拉丁学名:Mimulicalyx rosulatus Tsoong 别名:红虾子草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超目: 目:沼生目 亚目:花蔺亚目 科:玄参科 亚科: 族: 亚族: 属:虾子草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纤花耳草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易危(IUCN标准)

形态特征

沉水草本。茎纤细,淡紫红色,表面光滑;多分枝。叶互生,常于侧枝顶端丛生,绿色,线形,长2-7厘米,宽1-1.5毫米,先端锐尖,边缘有锯齿,基部膨大成鞘;叶脉平行,中脉稍明显。花单性腋生,雌雄异株;雄花苞卵形,膜质,透明,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苞内雄花60-100朵,密生于透明、脆弱的总花梗上;雄花小,具梗,梗长约0.6毫米,纤细,易拆;萼片3,卵形,白色透明,先端外面淡紫色;花瓣3,短小;雄蕊2,花丝长0.25-0.3毫米,花药在顶端集成球状;花粉粒圆球形,少有长球形,无萌发孔;雌佛焰苞筒状,长约5毫米,白色,膜质,先端2齿裂,无梗;苞内雌花1朵,花被管细长,伸出;萼片3,卵形,长0.5-1毫米,宽0.4-0.7毫米,光滑;花瓣3,极小;花柱3,顶端微凹,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尤以两侧显著;子房下位,纺锤形,扁平,长5-10毫米,先端伸长成喙,两侧边缘有明显的锯齿。果实圆柱形。种子多数。花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池塘、湖泊及缓流河水、沟渠中。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等省区。亚洲南部地区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用于治跌打损伤,疝气,风火牙痛及妇女干血痨。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