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

汉语汉字
虐(拼音:nü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是虎伤害人,引申为残害、残暴、灾害义,由残暴义引申为暴烈、过分、无节制。此字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
  • 中文名:虐
  • 拼音:nüè
  • 繁体:
  • 部首:虍
  • 字码:
  • 五笔:haag(86)hagd(98)
  • 仓颉:ypsm
  • 郑码:ihh
  • 笔顺: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入声十药
  • 注音:ㄋㄩㄝˋ
  • 异体字:䖈,䖋,䨋
  • 总笔画:9
  • 四角号码:21214
  • 统一码:基本区U+8650
  • 结构:半包围结构
  • 造字法:形声字

字源演变

会意字。初文从虎从人,会虎张口食人之意。初见于商代,初文形象鲜明生动,西周虎身形简化,人形变作“匕”形,而且不再正对虎口。至战国,人形又讹变作“A”,进而讹作“B(口)”形,而小篆讹作“爪”形。小篆中瘦化的虎身形与头形讹断,犹如“人”形,所以《说文》误解为“从虍,虎足反爪人也”。隶变为上下结构,上部从“虍”,下部变化大致是:“C”—亡(或匕),楷书因之作“D”,现代字形作“E”。本义是虎伤害人,引申为残害、残暴、灾害义。由残暴义引申为暴烈、过分、无节制。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nüèㄋㄩㄝˋ

残暴:暴虐。虐待。虐政(暴政)。

详细字义

虐nüè

〈形〉

(1)(会意。小篆字形。从虍(hǔ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2)同本义[brutal;cruel;and ferocious]

虐,残也。——《说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3)又如:虐世(残暴的时代);虐人(残暴凶狠的人);虐暴(暴虐,残暴酷虐);虐焰(残暴的气焰);虐行(残暴的行为);虐刻(残暴苛刻);虐烈(残暴酷烈);虐遇(虐待)

(4)暴烈;险恶[violent;perilous]

遘厉虐疾。——《书·金縢》。传:“暴也。”

到州日亭午,余暑秋更虐。——陈基《通州》

(5)又如:虐疾(重病;恶疾);虐暑(酷暑;酷热)

(6)无节制;纵情[to one’s heart’s content]

善戏谑兮,不为虐。——《诗·卫风》。朱熹集传:“善戏谑不为虐者,言其乐易而有节也。”

虐nüè

〈动〉

(1)侵害;残害[abuse;mishandle]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孟子·梁惠王下》

奸官污吏虐民。——清·林觉民《与妻书》

(2)又如:虐人(残害人民);虐戕(残害);虐害(残害,残酷迫害);虐割(残害)

(3)轻视;忽视[despise;overlook]

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4)通“谑”。戏谑[make fun of]。如:虐戏(使人难堪的调笑和嘲弄;恶作剧);虐谑(虐戏)

虐nüè

〈名〉

灾害[disaster]

殷降大虐。——《书·盘庚中》

常用词组

虐待、虐杀、虐政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残也。从虍,虎足反爪人也。?,古文虐如此。鱼约切

【注释】?,亦古文虐。《类篇》虐本作?,亦作䖈、?。

说文解字注

残也。

歹部曰。残、賊也。

从虍爪人。

爪人补。三字会意。

虎足反爪人也。

覆手曰爪。虎反爪乡外攫人是曰虐。鱼约切。二部。

康熙字典

《唐韵》鱼约切。《集韵》《韵会》逆约切,?音疟。《增韵》:苛也。《书·汤诰》:以敷虐于尔萬方百姓。

又灾也。《书·盤庚》:殷降大虐。传:我殷家于天降大灾。

又《说文》残也。《左传·襄十八年》:陵虐神主。注:数伐鲁,残民人。

又《韵补》:宜照切,叶去声。《毛诗》:匪用为敎,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旣髦。

又宜戟切,音逆。《史记·叙传》:子羽暴虐,汉行功德。《类篇》:本作?,亦作䖈、?。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