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中学

苏北中学

汕头市重点中学
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创办于1946年。系由民主人士陈卓凡先生倡议,原苏北区各乡集资、海外侨胞赞助建成。初称“澄海县私立苏北中学”,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先生为首任校长。1953年学校改为公办。1956年秋增设高中部,改称“澄海县第三中学”。1959年1月改名为“汕头市苏北中学”,同年11月改称为“澄海县苏北中学”。文革期间易名为“燎原战校”、“东里中学”。1984年恢复“苏北中学”校名。2004年4月改称为“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1]
    中文名:澄海区苏北中学 外文名:Chenghai Subei Senior Middle School 简称:苏北中学 创办人: 办学性质: 学校类别: 学校特色: 主管部门: 所属企业: 现任领导: 专职院士数: 高职专业: 本科专业: 硕士点: 博士点: 博士后: 国家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校训:尊师爱校,勤教苦学,扎实严谨,热爱劳动 校歌: 院训: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码: 主要奖项:汕头市一级学校(2001年)广东省一级学校(2005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2009年)广东省绿色学校(2012年) 知名校友:林木声、王芸、郑家汉、刘武、陈培麟等 知名教师: 类别:公办普通高中 现任校长:蔡耀得 所属地区:中国广东汕头 主要院系:高一、高二、高三 学校属性:汕头市重点中学 占地面积:56566㎡ 建筑面积:45239㎡

办学规模

如今的苏北中学,学校占地面积56566㎡,建筑面积45239㎡,校园布局合理精致,办公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隔而不离,井然有序。

硬件设施

学校各场室馆舍均以省一类标准配备,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地理室、电脑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阶梯教室、图书馆、运动场、校史馆、礼堂、篮球场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全校实现多媒体教学,是汕头市最早实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有各类休闲活动场所,峻节园(2015年修建并命此名)、晨读园(2013年暑假重修)、竞秀园(2013年底,由原“生物园”重修并改此名)、地理园、文化广场等运动休闲场所分布于学校各个片区,2014年被评为汕头市(四星)星级园林式单位。

学校荣誉

2001年12月被评定为“汕头市一级学校”。

2004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200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5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命名为“广东省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校”。

200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10年学校被评为“汕头市安全文明校园”。

2011年被评为“汕头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012年被评定为“汕头市园林式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汕头市德育示范学校”。

2013年12月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第二次复评。

2013年被评为“汕头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14年被评为汕头市(四星)星级园林式单位。

办学特色

校风

尊师爱校,勤教苦学,扎实严谨,热爱劳动。

苏北中学创办伊始,在当地就极具影响力,由于教师威望很高,学校办学认真,又大力支持当时的中共地下党开展工作,因此逐渐发展成为潮汕及至粤东的一所名校。1958年,学校基于当时“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政治背景,首次提出了“勤教苦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永远革命”的校风。

文革时期,学校易名为“燎原战校”、“东里中学”,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于1984年恢复“苏北中学”校名,结合学校自创办以来素有学生尊师爱校,教师工作认真细致、扎实严谨的突出特点,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将原来的校风改为“尊师爱校,勤教苦学,扎实严谨,热爱劳动”,十六字校风言简意赅,一直沿用至今。

学风

乐学善思,砺志勤练。

乐学的涵义是乐于求知、乐于学习新事物,是一种求学态度和作风。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唯有乐学方能使学习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善于思考是“博观约取,知宗用妙”的基础,是创新的力量源泉。

砺志一词有“磨砺意志”的意思。人的意志并非天生坚强而恒久,而是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断磨砺和锻炼形成的。要学得渊博的知识,练就精湛的技能,锻就优良的品格,必然要遭受种种困难、挫折和考验,因此必须极具坚强的意志。

勤练指勤于练习、勤于践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业因勤于学习、勤于实践而不断精进,品德修养因勤于修习、勤于践行而不断提升,本质在于将成人和成才结合起来,达成德才兼备终身发展的旨趣。

教风

乐教善导,博学精讲。

乐教指热爱本职工作,保持工作热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为师唯有“乐教”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教育使命。

善导的本义是善于引导。引伸为二个方面:一是善于育人,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能遵循教育规律,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二是善于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勤思考,多分析,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博学既指学识渊博,又有广泛学习之义。《论语·子罕》:“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是谓师之典范。“博学”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

精讲泛指高超的教学艺术,乃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讲求教学方法、课堂形式、教学情景的精心设计,通过精讲达成三维目标。

为全面发展负责,为终身发展奠基。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教育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它一方面反映了教育的本质特点,另一方面是关于学校“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渗透了办学者对学校教育的价值倾向,必须从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角度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底蕴和教育实践来发展办学理念,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以“为全面发展负责,为终身发展奠基”为苏北中学的办学理念。

⒈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宗旨,它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⒉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它除关注人的现实需要,更关注人的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它要求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以及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的精神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⒊苏北中学创校以来,自首任校长王鼎新先生始,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重视教育在人生发展中的地位,成就了苏北中学六十多年来学运昌隆、教风鼎盛、师道弘扬、名师荟萃的文脉,苏北学子名流济济、群星璀璨、贡献卓越、成就辉煌,是苏北中学给予他们终身发展的底气和灵气。

以“为全面发展负责,为终身发展奠基”为理念,就是在教育方法上要采取德、智、体、美、劳诸育并举,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整体育人方略,培养学生的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道德信念、健全人格;在教育效果上要立足于学校教育的长远效应,让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以“为全面发展负责,为终身发展奠基”为理念,就是要诫勉和训导师生员工,铭记职责,修德敬业,敦品励学,笃志允能,共同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备充分发展潜能的新一代而不断追求、不断超越。

办学历史

初创时期(1946-1949)

原苏北地区解放前文教事业不太发达,各乡学童小学毕业后大多失学。抗战胜利后乡贤陈卓凡先生带头倡办中学,他邀集各乡士绅共襄其事,得到热烈响应,各乡认摊办学经费,成立董事会,推他为董事长。随后派陈汉英、郑振汉、林修文到海外募捐。时逢抗战后,各地经济不景气,但海外侨胞闻知家乡办学,纷纷慷慨解囊。1946年秋,苏北中学终于创办了,系由民主人士陈卓凡先生倡议,原苏北区各乡集资、海外侨胞赞助建成。选择风伯庙为校址,定名为“澄海县私立苏北初级中学”,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先生为首任校长。第一届招生200名,入校学生来自现在的东里、溪南、莲华、盐鸿各镇。随后校舍又扩充了两座祠堂。

陈卓凡先生简介

陈卓凡,原名万安(1898—1976),澄海县樟林乡塘西社人。1919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期间,与彭湃、郭沫若、杜国庠、王鼎新等人组织赤心社,从事爱国运动。

1924年回国,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1925年,随东征军抵汕,受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长,忠诚执行孙中山三大政策,开明治揭,深受民众爱戴。1927年,随北伐军抵闽,任漳州各属政治监察员(专员),1928年参加了邓演达创立的中华革命党,任组织委员等职。

随后接受中共党员杜国庠建议,赴印尼筹得资金四万多元,到上海创办南强书局,聘王鼎新任经理兼编辑,出版进步书籍,宣传马列主义。随后又积极参加国民党左派的进步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积极参加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众抗日运动,八年间,历任要职,率所属各部,转战于广东湖南各地。由于他思想进步,倾向共产党,多次设法营救,掩护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的革命人士及中共党员,所以为国民党所不容,1945年被免职,抗战胜利后赋闲故里。

1946年,陈卓凡深感长期在外,少为桑梓服务,遂萌发为家乡创办一所中学的念头。经多方筹措资金,创建了苏北中学,并亲任校董会董事长。

解放后,陈卓凡先生历任广东省参事室副主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全国及省政协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职。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1953年改为公办,称“澄海县第三初级中学”。1959年1月改名为“汕头市苏北中学”,同年11月改称为“澄海县苏北中学”。文革期间易名为“燎原战校”、“东里中学”。

1960年高考录取率列广东省209所中学中的第17名,同年被授予“汕头专区红旗学校”称号;1994年高考杨帆同学获得汕头市理科总分第一名,并列省第五名。

改革开放后(1978—至今)

1983年被汕头地区教育局确定为第二批重点中学(即副点中学),1993年被汕头市教育局确定为重点中学。

1984年秋恢复“澄海县苏北中学”校名。

2000年9月过渡为高级中学。

2001年12月被评定为“汕头市一级学校”。

2003年4月改称为“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2005年被评定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2009年被评定为“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

2013年12月通过“广东省一级学校”第二次复评。

学校领导

校长:蔡耀得(原澄海中学副校长)

副校长:蓝少桓

副校长兼教导主任:陈恨水

校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林少华

工会主席:张树南

办公室副主任:林延轩

总务处主任:陈建亮

总务处副主任:林修桂

德育处主任:许绍庆

德育处副主任:邹韩仕

德育处副主任:许瀚涛

教务处主任:陈万达

教务处副主任:林春平

教务处副主任:林瑞金

历任校长

王鼎新,又名王心民、王慎名(1894-1968)澄海县莲阳槐泽乡人,著名教育家、书法家、进步民主人士。

王鼎新1914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日期间,接触彭湃、陈卓凡、李春涛等人,参加爱国活动,随后加入彭湃组织的赤心社,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投身救国救民的斗争。

1921年回国受聘任潮州旅省八邑中学校长,积极推行新思想。1923年回汕头创办《时报》并任总编辑,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新思想,宣传孙中山三大政策。1925年他先后出任澄海县教育局长、澄中校长,第二年,东征军进入潮梅,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任命他改组澄海县国民党支部,接纳一批共产党员及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国民党,改变了国民党的组织成分,受到民众的拥护。

不久,国民党右派反动政变,大肆通缉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王鼎新出走香港。1929年,陈卓凡在上海创办南强书局,王鼎新抵沪任经理及编辑。这时,一批知名的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为其撰稿,如李达、郭沫若、钱杏邨、邓初民等,使南强书局成为宣传马列主义、科学思想的重要阵地。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王鼎新受陈卓凡之邀回到故乡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陈卓凡任广东省第八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统率委员会副主任,王任其秘书,他俩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依靠共产党员和左派力量,组织发动民众,积极投入抗日战争。八年间,他紧随陈卓凡,任多种职务,转战各地,为抗日战争做出应有的贡献。

由于陈卓凡长期倾向共产党,倾向进步,为国民党右派所不容。1945年3月,陈被免职,8月陈与王携眷回故乡。

1946年,陈卓凡在家乡创建苏北中学,王鼎新被聘为首任校长。兴学育才是王鼎新一生的夙愿,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到这所新办的中学,他治学严谨、身体力行,创立了良好的校风。

学校初办三年,适逢解放战争,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王鼎新却一方面默许共产党地下党员到学校开展革命活动,一方面婉拒反动党团涉足学校,使苏北中学成为反动统治下的一片“净土”,为革命做出了贡献。1957年,他被选为澄海县副县长,主管文教工作。

王鼎新又是广东省书法研究会委员,岭东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在海内外,尤其是东南亚及港澳地区,颇负盛名,有“鼎新体”的美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曾为他出版了《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楷书一册。

中考招生、高考战绩

2009年左右,由于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区教育布局的改革,位于非市区的苏北中学招生面临着挑战,由原先录取分数线排位澄海区第二降为澄海区第四,中考招生质量不容乐观;但是,苏北中学教师齐心协力、苏北学子不甘落后、学习上进,在高考中夺得了赫赫战绩。充分体现了苏北中学“低进优出、优进高出”的高加工办学能力。

办学实绩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借助课改的机遇,与时俱进,提倡“乐教善导,博学精讲”的教风,培养“乐学善思,砺志勤练”的学风,师生得以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科学规划,合理筹谋,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硕果累累,业绩显着。一大批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学科竞赛屡屡得奖,一大批教师的论文在市级、省级和国级的刊物上发表或得奖,4位骨干教师的个人网站在省内乃至全国享有盛名。

2009年

在2009年广东省首次“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中,该校政治科、地理科合格率高达100%,在澄海区绝无仅有。2009年,该校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率为51.4%,上本科人数比2008年增加124人,占澄海区本科净增人数的39.6%,有4位考生理科基础以150分的满分成绩并列广东省第一名。

2010年

2010年高考再创佳绩。在参加高考的754名考生中,本科上线446人,上线率59.15%,列澄海区第二位;考生上线总量729人,总上线率达96.6%,也同样为澄海区第二位,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10年高考,我校文、理八科平均分除一科外,有七科平均分列澄海区第二位。

2011年

参加高考人数804人,全校总上线人数771人,总上线率达96%,比全市总上线率高出近15个百分点,列澄海区第二名。上省线3A人数672人,上省线率达83.5%,也列澄海区第二名。本科上线人数431人,本科率达53.6%,有6位考生进入广东省尖子生行列。

2012年

2012年,学校在生源质量创历史新低的情况下,高考成绩再次喜获大面积丰收。参加高考人数919人,全校总上线人数高达887人,总上线率达96.5%,比全市总上线率高出6.3个百分点,列澄海区第二名(仅次于澄海中学)。普通类本科人数282人,普通类考上第一批国家重点线5人,有3位考生进入广东省尖子生行列,进入省尖子生行列人数列汕头市同类学校第二位。

2013年

参加高考人数1040人,总上线人数高达1004人,总上线率达96.5%,比全市总上线率高出6.5个百分点,列澄海区第二名,总上线人数列汕头市第12位。上本科线人数295人,其中普通类本科上线289人,比去年增加7人。普通类第一批国家重点线9人,比去年增加4人。有3位考生进入广东省尖子生行列。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连续四年学校高考总上线率均保持在96.5%左右,稳居澄海区第二名(仅次于澄海中学)。

2014年

2014年,学校在生源质量新低的情况下,高考成绩实现大跨越增长。参加高考人数1056人,总上线人数高达1040人,总上线人数列汕头市第12位,总上线率高达98.5%,比全市总上线率高出近7个百分点,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列澄海区第二名。本科上线人数346人,其中普通类本科人数比去年净增53人,达342人,列澄海区第三名。普通类第一批国家重点线6人,文科类有1位考生进入广东省尖子生行列。

2015年

2015年高考再创佳绩。参加高考人数1001人,总上线人数达981人,总上线率高达98%,稳居澄海区第二名;普通类本科上线人数345人,继续稳居澄海区第三名,本科率提升到35%,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普通类第一批国家重点线8人,比去年增加2人,文科类有1位考生进入广东省尖子生行列,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未来几年,学校将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丰富办学内涵,改善办学环境,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师资优良,管理完善,质量一流的高品位的高级中学,并逐步向‘’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目标迈进。

学校区位

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美园路。

公交

1、学校交通发达共有3条公交线路经过校门口。

209路:澄海汽车总站—盐鸿中社(坛头)

210路:澄海汽车总站—东里和洲

211路:澄海汽车总站—莲华西陇

2、若干条公交线路经过学校附近站点,步行即可到校。

207路:南湖酒家站下车

101路:东里桥头站或者古港站下车

102路:东里桥头站或者五金工具城站(即古港站)下车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