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

藏语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个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人操藏语。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写法。为了翻译佛教梵文咒语,藏文字母与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对应关系。在汉藏语系语言当中,只有汉语文字创制时间比藏文早,其他语言,如西夏文、缅甸语的文字创制时间比较晚。藏语的文学,卷帙浩繁,渊博深奥,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学之一,除了藏传佛教的大藏经,还有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主要使用藏语。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语言学家们用这个语系中历史文献最丰富、影响最大、使用人口也较多...藏族主要使用藏语。按语言发生学分类法,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语言学家们用这个语系中历史文献最丰富、影响最大、使用人口也较多的两种语言名称来概括这一语系,足见藏语在确立汉藏语系中的价值和历史地位。[1]
    中文名:藏语 外文名:Tibetan、 التبت、チベット語 定义: 使用地区:中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目前状况:使用中 语族与语系: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喜马拉雅语支、藏语群、藏语 拼音:藏文字母 作为官方语言:否

藏语演变

上古语言学时期

1、上古语言学时期——古象雄文明时期,为古代藏族

文明服务的象雄语言学。

在Legs bzhad rin bo chei gther mstod中和南喀诺布先生古代象雄和吐蕃文明史等资料中有介绍。后世传播的《brda sprod nyi shu bdun pa》可以看作是这个语言研究传统的承继和发展。

虽然被赋予教派色彩并使其传播有所局限,但作为语言科学的历史文献以及一个未曾遗弃的语言学派,其价值丝毫不应该否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够透过其对言语事实的描写和规则概括,常常认识到一些关于一个公认为死亡了的古文明载体--象雄语言文字的局部知识。

中古语言学时期

2、中古语言学时期——桑布扎文法时代:吐蕃梵语和藏语语法并行时期:这是藏族语言学家学习和靠拢古印度语言学,继而套用其理论和方法,建立符合藏语的规范文字和语法体系的阶段。吞弥·桑布札是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语言学着作和创制的新规范文字,是藏族语言学发展史上不朽的里程碑。

这位“藏文之父”的功勋,对吐蕃赞布来说,是为了提升日益强盛的吐蕃王朝的威望和势力,也有可能是为了击跨敌对势力的文明传统——象雄文明,树立吐蕃文化的新旗帜。对雪域高原的人民和远远不断的文明长河来说,“语文功臣”的美德更是无以伦比。吞弥在印度学了13年,回国后专门安排在拉萨附近的玛茹宫,系统地分析、研究本族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用规则。国王肯定提供了这些语言学家——吞弥和他的助手们——所需要的全部便利和服务。

通过筛选当时古印度的各种语言和文字,这位圣贤决定选择文字学和语法学高度发达、字母系统相当完善的古代印度文字做基础,依据故地雅隆或者新址拉萨的中古藏语语音特点加以改造,去掉不需要的音素字母,增添几个新的音位字母,成功地“创制了一套基本上反映当时藏语语音面貌的拼音文字,用于记录藏语,从事翻译和着述,留下了浩瀚的文献典籍”(戴庆夏主编,1998年《二十世纪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书海出版社: P69)。与这个新创文字

相配套,吞弥创作了8部语言学着作,绝大多数在与文明冲突中销毁或者其他原因失传,传播至今的主要着作是《文法三十颂》和《字性组织论》。前者侧重讲解藏语辅音和元音之分类、格语法、虚词的语法范畴和归类等;后者则是8部根本着作之第二篇第六章,重点探讨语音结构、字母搭配、动词屈折变化规律,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句法关系等。二者发展为藏语语音和语法研究系统的核心。

吉·曲周的《声明八卷》、在吐蕃王室支持下大译师噶、觉、象三位编纂的《翻译名义大集》、《语合二卷》等,还为我们保留了更多可贵的语言文献。9世纪中叶,佛教和印度古文明遭受重大劫难后,同时导致吐蕃王室的四分五裂而很快得到重新在西藏本土崛起的机会。地处后藏的古格王国成为佛教发展的重镇,所谓佛教后弘期的代表译师仁钦桑布等推动了语言学科的传承和讲学,班智达弥底·占贝冶西创作《smra sgo msthon cha》,进一步补充文法和语音理论。

针对西藏语言的发展实际,俄译师着《常用正字法》,开始取消书面记录中的次后置辅音-d以及音节辅音尾小“阿”(v),树立了藏传语言学敢于突破前人、注重记录口语事实的典范,也适应了更通俗地传播和发展佛教文化和精神的社会需要。

中世纪语言学时期

3、中世纪语言学时期——言语学的确立和发展时期:这是以学科理论为前提,从佛教理论和教义的需要出发,全面的研究和传播梵语语法,并独立记录和分析藏语的阶段,也是语言学科本土化的重要历程。十二、十三世纪,藏语方言的划分日趋明显,萨迦·索南泽摩(1142-1182)着《藏文读法启蒙》,对标准藏语语音进行描述,奠定了基于佛教文化的标准藏语(chos skad)形成和延续的理论基础;其后,13世纪时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着《启蒙释文--利蒙》、《正字拼读宝海》,把语言研究推广到更高的层面。他们对藏语复辅音的结构、读音及语音特征所作的描述,为今人研究断代语言提供了全面的语言科学资料。

随着佛教的大规模传播和寺院经院教育的空前发展,声明理论的讲习和研究得不断得到重视,佛教学者把内明、因明和声明的知识积累提高到同等的位置,纳入佛教高等教育的正体体系,西藏的语言学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最优秀的语言学者莫过于噶玛司徒:名司徒·缺吉迥乃,这位精通梵文的17世纪学者,先后赴印度、尼泊尔等诸多外域,全面研究古印度声明。经与印度、尼泊尔学者校勘,重新翻译了该部〈声明月八戒论〉和〈声明妙音论〉。尤其对月八戒论所做注疏,深刻剖析,准确无误,胜过印度学者之解释,被誉为箴言至宝;该作名〈司徒声明广注si tu sgra vgrel chen mo〉,共计三大卷,收入其全集,至今留传。在当时政府高官的倡导下,他近14年连续游遍藏区中土边疆各地,深入调查研究藏族的语言和交际符号语法,于36岁修改完成初撰于30岁时的著名语法学着作《司徒藏语文法详解》(garma si tuvi sum rtags vgrel chen mkhas pavi mgul rgyan mu tig phring mdzes。)他对土弥·桑布札着作作了详尽的解疏,是讲解藏语文法的“三十颂”和“字性组织法”的权威着作之一。

其声明广注和藏语文法详解,被称为两大司徒符号交际学着作,在藏族传统梵语语法和藏语研究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五世赛多·洛桑次成嘉措,也是藏族传统语言学的集大成者,对历代学者的语法着作做了周密和严谨的比较,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上个世纪,整理者还根据其着作第一次使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分类各种语法现象、语音搭配形式和词语变化规则,成为现在多人参考和引用的直接成果)。

俄曲·达玛巴扎、觉顿·仁钦扎西、扎德·仁钦冬朱等,也同样是优秀的藏语语言学学家。周炜《西藏古代的文法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P29-34)以及其博士论文对这些学者和着作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通过德格版、纳唐版、拉萨版、北京版《甘》语言学部分,毛尔盖·桑木丹、才旦夏茸的历代语言学名着索引等,我们能够全面地领略到这些先辈语言研究的惊人成就。

近代语言学时期

4、近代语言学时期——早期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时期:这是在记录和分析藏语言语事实的基础上,确立和巩固本土化现代语言学的尝试阶段。以根登群培为代表。他在英国的

亚洲皇家研究院服务起,接触并尝试把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引进藏学领域,对七世纪藏语语音系统、藏文的起源、断代复辅音特征、标准藏语的形成和书面优势、藏语方言的分布等进行初步和零星的分析,以开拓本族语言研究的历史比较手法及共时语言描写,但因其早年逝世(杜永彬先生的着作,为不懂藏语藏文的读者了解这位西藏人文主义先驱的传奇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确实值得一读。),后无从者,故这个新领域的成就不及传统文法研究。

在迄今的1300年里,藏文经历了四次改革。此四次改革分别发生在公元7世纪、公元8世纪、公元8世纪和公元1070年。四次改革先后整理规范了藏文字和语法、统一了用词用语、确立藏文字的书写法。

西藏和平解放后,为促进藏语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国家和政府历时近20年的研究,于1987年制订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1988年西藏正式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兼任领导。各地市均成立了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与此同时,藏文编码国际标准于1997年获国际标准组织的通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

藏语特点

藏语是我国藏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代藏语有以下特点:

1、浊辅音声母趋于清化,局部地区所保留的浊声母都是来源于古复辅音声母中的浊基本辅音;2、复辅声母趋于简化和消失,只在局部地区保留带前置辅音的二合复辅音;3、单元音韵母增多,特别是鼻化元音;4、元音有长短区别,并与声调有互补关系;5、有鼻化和非鼻化两类真性复元音韵母;

6、辅音韵尾趋于简化,从而引起带辅音韵尾韵母的简化;7、有较完整而稳定的声调系统,而且数量有增多的趋势;8、谓语是后置表达系统(即谓语的语法意义由谓语之后的部分表示);9、构语和构形的语素之间有丰富的减缩变化;10、动词只保留简化的屈析变化,而且它已失去独立表达语法意义的功能;11、动词有丰富的体的范畴;12、判断动词和存在动词有两种表示不同人称的词汇形式

;13、动词无人称和方位范畴;14、单一部分表示否定(即在所否定的词的前或后加否定成分表示);15、有丰富的助词,而且常常有减缩和独立两种形式;16、形容词和部分派生名词有构词后缀;17、有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藏语语音

声调:藏文本是记录了7世纪的藏语语音,当时没有声调;当代藏语以拉萨方言为标准语,产生了四个声调:调值为55的高平调(标为´或˥˥)、调值为53的降调(标为^或˥˧)、调值为12的低平调(标为`或˩˨)、调值为14的升调(标为ˇ或˩˦)。每个音节的声调和该音节在7世纪的声母和韵尾有严密的对应关系,以浊辅音字母为基字的音节在当代藏语里读做低平调,以清辅音字母为基字的音节在当代藏语里读做高平调,以-ག、-གས、-བ,-བས,-ད,-ས,-ངས和-མས为后加字的音节,原本高平调要变为降调,原本低平调要变为升调。

辅音:藏文有30个基本单辅音字母,每个字母在7世纪的发音是辅音加元音a。在当代拉萨音的发音出现了有规律的变化,基字声母为浊塞音、浊擦音和浊塞擦音的字母读成相对应的送气清辅音。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