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

汉语汉字
蓝,读作lán[1],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指用靛青染成的颜色,天空之蓝。也多用于表示植物名,如:蓼蓝、菘蓝等。也指眼睛的颜色,如蓝眼睛。
  • 中文名:蓝
  • 拼音:lán
  • 繁体:藍
  • 部首:艹
  • 字码:
  • 五笔:ajtl&ajtl
  • 仓颉:tlit
  • 郑码:EKML
  • 笔顺:1222231425221
  • 字级:一级字
  • 平水韵:十三覃平声
  • 外文名:Blue
  • 注音:ㄌㄢˊ
  • 四角号码:44102
  • 异体字:藍 籃 
  • 统一码:84DD

字源演变

形声字。从艸,监声。本义是指“蓼蓝”,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可制蓝色染料,即靛青。《说文》:“蓝,染青草也。”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引申之亦可指深青色,如天蓝、蔚蓝。汉王充《论衡·本性》:“至恶之物,不受蓝朱之变也。” 蓝,篆文(艸,草)(监,观察盆子里提炼出来的草青),表示可以提炼草青的植物。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蓝”,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监”简化成“监”。

现代释义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lán

名词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用同“婪”。古称行酒一巡

滥,不加节制。

形容词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假借为“褴”。衣服破烂

详细释义

方言集汇

◎ 赣语:lam2 蓝莓饭,蓝坊

◎ 粤语:laam4

◎ 潮州话:娜庵5 [潮州、饶平]罗庵5 ,nam5(nâm) [潮州、饶平]lam5(lâm) [澄海]nang5(nâng)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鲁甘切。音篮。染靑草也。《诗·小雅》:终朝采蓝。《周礼·地官·掌染草》注:染草蓝、蒨,象斗之属。《通志》:蓝三种:蓼蓝染绿,大蓝如芥染碧,槐蓝如槐染靑,三蓝皆可作淀,色成胜母,故曰靑出於蓝而靑於蓝。

又《古今注》: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

又《说文》:瓜苴也。

又《酉阳杂俎》:蓝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药,谓之蓝药。

又鸟名。《尔雅·释鸟》:秋鳸,窃蓝。注:窃蓝,靑色。

又滥也。《大戴礼》:文王官人蓝之以乐,以观其不宁。

又地名。《晋语》:三卿宴于蓝台。

又山名。《水经注》:新河出令支县之蓝山。

又水名。杜甫诗:蓝水远从千㵎落。

又《纲目集览》:伽蓝,梵语,犹中华言众园。

又姓。《通志·氏族略》:战国时中山大夫蓝诸。

又通褴。《傅?诗》:整此蓝缕衣。

说文解字

染靑艸也。从艸监声。鲁甘切

说文解字注

染靑艸也。小雅传曰。蓝、染艸也。从艸。监声。鲁甘切。八部。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