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髓

蓝玉髓

蓝色玛瑙
蓝玉髓英文名为Blue Chalcedony,化学式:SiO2。玉髓或称玛瑙,是玛瑙家族成员之一大系列、种类,其颜色包括有蓝、紫、红、灰白等,更有黄色和绿色在内。蓝玉髓属于玛瑙系列,硬度为摩氏8度。其因含铜而呈蓝色,含铜量不同颜色深浅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蓝玉髓、蓝玛瑙是淡蓝色甚至微微发白。蓝玉髓在地壳中产量较为丰富,各国均有大量玛瑙产地,价格较为低廉。其中高品质的蓝玉髓产地只有两个,台湾省和土耳其。
  • 中文名:蓝玉髓
  • 外文名:
  • 用途:
  • 分类:
  • 英文名:blue agate
  • 性质:玛瑙

基本介绍

蓝玉髓(Bluechalcedony),化学式SiO2。

结晶状态:呈致密块状,也可呈球粒状、放射状或细微纤维状集合体。

常见颜色:蓝、紫、红、灰白、绿等各种颜色。

光泽: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

解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摩氏硬度:6.5~7。

密度:2.60(+0.10,-0.05)g/cm3。

光性特征:隐晶质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535~1.539,点测法1.53或1.54。

双折射率:不可测,有时可有0.004。

紫外荧光:通常无,有时可显弱至强的黄绿色荧光。

吸收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隐晶质结构。

玉髓或称石髓,是水晶家族成员之一大系列、种类。颜色包括有蓝、紫、红、灰白等,而蓝色的玉髓,更带有黄色和绿色在内,但较为少见。蓝玉髓亦称为紫蓝晶,是公历3月份的生辰幸运石。

玉髓颜色因含有不铜矿物质而有所不同,其中有微晶石英玉髓的变种,如夹层为直线的缟码瑙,含有氧化铁呈半透明橙红色的光玉髓,红棕色变种的红玉髓,以及内涵树枝或海藻形状物质的苔藓玛瑙,树枝玛瑙等,另外有着青苹果绿的绿玉髓也很受大家喜爱。古代学者常把玛瑙,玉髓称为“第三眼”,据说可使人与通过的波动频率产生共鸣,增强原子的力量,使电子发生作用,因此对喜爱占星,研究灵术的人来说,是增强自己透视灵界能力的催化剂,这就说明了为何所谓的天珠都喜欢以玛瑙或玉髓来作为原始的材料。

蓝玉髓对于喉咙附近的器官有帮助,如气管、肺部、甲状腺体等、因此可提高这方面的免疫能力,对于最近流行的SARS也有另类的防治效果。另外还有可减少疼痛及促进孕妇哺乳的功效。古罗马人认为自己佩带玉髓可以化煞避邪,,如果在紫外线UV光线或靛蓝色光照射下约30分钟就可以将玉髓的能量加强许多。

矿物特性

玉髓,或称玛瑙,其名称来源历史久远且复杂,比较常见,价格很便宜,市场存货量大,比较低廉,玛瑙是含极微细空洞的微晶质二氧化硅(SiO2),也就是石英矿物的一种,属于六方晶系。玛瑙常含有非常微量的水,因此比重较标准石英为低,约2.58-2.64。于显微镜下常呈放射纤维状,有蜡状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时有粒度或透明度不同的带状构造。白色玛瑙母体晶粒间之孔隙或晶面如掺入杂质即受影响而呈现不同。

玉髓玛瑙在许多地质环境下均可能形成,一般主要生成于较低温与低压的环境,例如低温热水矿脉中,或中-酸性火成岩换质后的产物。此外,还可以以蛋白石的脱水物型式形成。通常呈乳房状或葡萄状矿体产出,颜色的变化范围很大,可以是白色、蓝色、红色、绿色、棕色或黑色。海岸山脉之玛瑙,主要系受火山活动区域之热液上升至浅处时,其温度与压力下降,使二氧化矽产生淋滤作用,转化成微晶质之玛瑙;亦有透过非均匀结晶过程,侵入不规则之褶皱或裂隙中。

保养清洗

(一)海盐埋藏

清洗方法:只需将晶石直接埋藏于海盐(或粗盐)堆中约数小时,便可净化晶石的磁场。nn(二)雪堆埋藏法

清洗方法:只须将晶石直接埋藏于霜雪里约数小时,可消除晶石周围的磁场。

注意事项:但若阁下的晶石体积较大,就不适宜使用此类清洗方法,主要原因是假若晶石埋藏于雪堆一段时间后再取出时,会因雪埋内外的温差而产生冷缩热胀,有可能令到晶石出现爆裂情况。

(三)清水净化法

清洗方法:可以将晶石放在水龙头下冲洗约二十分钟,能平衡晶石的负性能量。

注意事项:但留意属于黄铁矿或蓝铜矿等晶石,则不适宜使用此类清洗方法,原因是此等矿石类别含有铁与铜的成份,不能被水冲洗。

(四)自然清洗化

清洗方法:只要将水晶放于郊野之地,让宁静和谐的大自然万籁之声,来净化晶石的磁场,此清洗方法同时能增加晶石的能量。

矿物比较

玉髓与石英

玉髓与常见的水晶同样都是二氧化矽的化合物,那么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石英家族的矿物是地球上常见的造岩矿物,这类的东西有水晶、玛瑙、碧玉、蛋白石、矽化木等,石英是属于架状矽酸盐类矿物(Tectosilicates),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矽(SiO2),可能以良好结晶形式出现,但也可能以紧密结核状块体、微晶质(石英岩)到隐晶质(玛瑙、碧玉等等)的形式出现;当它(相对的比较)纯净时为无色结晶,称为水晶,但当它含有杂质而无结晶时,其颜色的变化极多,称为玉髓玛瑙。有明显结晶的石英,即水晶,通常以颜色来分类,例如:透明水晶(RockQuartz)、黄水晶(Citrine)、紫水晶(Amethyst)、乳水晶(MilkyQuartz)、玫瑰水晶(RoseQuartz)、蓝水晶(SapphireQuartz)、墨水晶(SmokyQuartz)等。以上为有结晶的石英之分类,它们都是结晶性的石英,虽然有的很明显,但有些并不是那么容易见到好的结晶。

另一大类的石英,是微晶类或隐晶类的石英,统称为玛瑙,它是水晶无方向性的同质体,其生成为水溶液的微晶沉淀,或蛋白石于低温环境下之去水产物。其颜色亦因的杂质而有极多的变化,当无色时是透明,否则为半透明到不透明。当其颜色内含有条带状的变化时,则称为玛瑙,而其不透明的形式则被称为碧玉。

根据以上所述,想必大家对于玉髓与石英家族的都有初步的认识了,请记得分类的方法是:

(1)有结晶。

(2)有结晶的话,就是水晶。

(3)有结晶的话,有含水。

(4)有含水,则为玛瑙类,又粗分为:半透明,杂质很少。

b、玛瑙,半透明,杂质稍多,有同心圆带状纹路;

c、碧玉,不透明,杂质多颜色纹路变化多端。

(5)有含水,则为蛋白石类。

玉髓与玛瑙

玛瑙和玉髓均为晶质石英,矿物学中统称为玛瑙。宝石界将其称做玛瑙。

玛瑙在我国的历史极为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用玛瑙当饰品,根据章鸿在石雅中论证:中国在汉朝以前称玛瑙为琼或赤玉,而唐朝慈恩所写的妙法莲华经上称:由于玛瑙的彩纹类似马脑而得名,又因〝玛瑙″从〝玉″故改为‘玛瑙’。玛瑙和玉髓纯者为白色,因含色素离子和杂质使玛瑙颜色非常丰富,常见颜色为红、蓝、绿、葱绿、黄褐、褐、紫、灰、黑等色,且有同心状、层状、波纹状、斑纹状各样花纹。

玛瑙从古至今均属受人们欢迎的中档玉料。世界上著名的玛瑙宝石首饰不胜枚举。约西元前四千年左右,埃及人就用玛瑙制作成一个形似斧头的工艺品,现存于美国纽约历史博物馆中。中国最大的一件水胆玛瑙艺术品大观园,重7350克,胆内体积1100多立方公分,藏水850克,水胆是玛瑙形成时包裹进来的,极为珍贵,堪称稀世珍宝。

玛瑙是极微粒的结晶组成,并含许多微小空洞,这些空洞的存在,成了玛瑙染色色素的通道,根据研究,空洞中的水份愈多,则愈容易染色;但也有人认为玛瑙的结构才是染色的重要因素,总之由于某些条纹玛瑙具备这种可染与不可染的特性,经染色后的条纹玛瑙会显现出明显的不同,可用来做浮雕的材料。德国宝石之都伊达奥柏斯坦发展出来的卡媚欧(Cameo),就是用条纹玛瑙的这种特性所雕刻出来的艺术品。

世界著名的玛瑙产地很多,中国即是产玛瑙大国。巴西和中国云南产红玛瑙、大块玛瑙,印度、美国产苔藓玛瑙,俄罗斯、冰岛、印度、美国、中国产灰白色玛瑙。由于巴西曾发现极丰富的玛瑙矿,因此玛瑙也被大量的制成饰品;台湾曾经是玛瑙加工的主要王国之一,而高雄更因为是加工厂的集中地而被称之为玛瑙窝,这种加工的技术从切片、染色、切块到磨成圆珠,一贯作业的发展,也带动其他宝石工业的兴起,由于绿玛瑙的色泽似玉,因此绿玛瑙又有澳洲玉之称,但其与真正的玉是不同的。台湾的东海岸产有许多美丽的玉髓与碧玉,如蓝玉髓、总统石(又名龙凤石,为含铁之玛瑙)、白玛瑙、紫玉髓、年糕冻玉、雪花玉、血丝碧玉等,曾有一段时间吸引了相当多的民众,于台风过后在东部海滩寻宝捡石,蔚为盛况。

台湾蓝玉髓

介绍

台湾东部所产一种天蓝色叫台湾蓝宝的宝石,事实上并不是刚玉家族的蓝宝,它主要的成份是二氧化硅,因含有少量铜的成份,而形成了天蓝色,是台湾目前所产宝石中价位最高的一种。

形成原因

台湾蓝宝一般产在东岸的海岸山脉,北起花莲县丰滨乡,南至台东县的都兰镇,地跨花、东二县。的形成是在中新世(约700万~2600万年)之间,产地海拔标高从500m至1600m不等,大都属热液型矿床,因含过度饱和之二氧化硅热溶液于低压下富集于断层裂隙及安山岩角砾间,进而沉淀出漂亮颜色。

一般原石内常夹杂硅孔雀石,并含少量的绿泥石,自然铜,氧化铁及水等,颜色一般为天蓝色至蓝绿色,铜为其致色成因,铜的比例约0.01%~0.02%左右,其宝石脉的产状多呈燕尾式的构造,矿脉常延长10m左右,宽度约5~10cm不等,局部宽度可达30cm。

宝石学特性

化学成分:主要为二氧化硅SiO2,可含Cu.Fe致色元素。

结晶习性:隐晶质集合体,呈块状、粒状或超细纤维状集合体。

摩氏硬度:6~6.5

相对密度:2.58g/cm3。

折射率:1.530~1.539。

光泽:蜡状至玻璃光泽。

颜色:鲜蓝、蓝绿色,深至浅蓝色。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至不透明。

特殊性质:微晶结构,集合消光,遇酸无反应,LW无荧光反应,无特殊吸收光谱线,少数有蛋白光或丝光现象,因含水少数结构不稳定者受高温或热抛光会有颜色变淡现象。

产地和产状

蓝玛瑙乃于中新世之后生成的,因构成该矿脉之矿物,由含有硅酸盐的低温热液在安山岩集块岩裂隙中沉淀而成。蓝玛瑙主要由放射纤维状或球粒状玉髓所组成,并常含少量的绿泥蛋白石及自然铜等,产地主要在海岸山脉的南段及中段,以不规则的脉状体存在于都兰山之安山岩块裂隙中,宝石脉的产状多呈延长10公里左右,宽度5-10公分之不规则小脉状,矿脉之宽度有时可达30公分。

台湾玛瑙石产地多在海岸山脉的都兰山,曾名列世界蓝玛瑙重要产地。

台湾蓝玛瑙产地多在海岸山脉的都兰山,都兰山曾是一座火山,在火山爆发后,富含硅、镁、铁等化学成分的岩浆流入岩层缝隙,并经过冰河时期的自然冷却,加上地层的挤压产生结晶,并与原有矿石共生而产生,曾名列世界蓝玛瑙重要产地。

台湾蓝玛瑙其颜色有天空蓝、海水蓝和翡翠蓝。

玛瑙质纯不含杂质时为白色,但如果在白色母体晶粒间之孔隙或晶面掺入其它矿物杂质,便会呈现杂质矿物的颜色。例如:蓝玛瑙就是因为含有少量的硅孔雀石而呈淡蓝色。红褐玛瑙是因为含有铁的氧化物而呈红色,紫玛瑙是因为铁离子侵入蓝玛瑙晶格,产生色心而呈紫色。

事实上蓝玛瑙的颜色常不均匀,有时颜色呈带状分布,可能是玛瑙沉淀时所含之微量杂质不同而造成。蓝玛瑙也会因受热或光照的因素而褪色或变色,可能因为蓝玛瑙含有一些微量的含水矿物杂质,加温过程导致含水矿物脱水或变质因此改变蓝玛瑙的颜色。一般而言,越透明的(二氧化硅成分越纯,硅孔雀石含量越低)褪色或变色的机率越低。

台湾蓝玛瑙从日治时代就有人开始开采,如今上层矿脉渐枯竭,下层矿脉因机具及技术问题难以克服,采矿成本大增,虽然开采中的蓝玛瑙矿区还有数个,但规模都很小,倒是每逢台风豪雨过后,山脉溪流七里溪仍会出现寻宝人,盼在石砾中捡到宝。

海岸山脉产的蓝玛瑙以七里溪地区品质最佳。蓝玛瑙因含有少量铜的成份而呈现亮蓝或蓝绿色,常发现于斑岩铜矿的氧化带,在美国或智利等地都有产出。台湾海岸山脉出产蓝玛瑙,颜色最美,品质最好,行情最高,可惜矿源已逐渐枯竭。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