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光

薛晓光

北京市语文教师
薛晓光,女,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薛晓光一直认为识字教学中死板的机械记忆,埋没了汉字的灵性和风骨。后来经不断学习,薛晓光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她跳出教授学生的层面,开始研究教学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如何促进学生识字上取得了卓着的成果,提出了“字理为本”的识字原理。薛晓光务实,注重逻辑思维,在理性思考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薛晓光认为文学素养在人生历练中生成,处在什么阶段就已应该阅读什么样的书籍。
    中文名:薛晓光 民族:汉 出生地: 毕业院校: 学位/学历: 职业: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专业方向: 职务: 学术代表作: 主要成就: 信仰:中国共产党 代表作品:《走出小学识字教学误区》的研究报告

人物简介

接近薛晓光,你能感受到不断学习、披靡前行的“剑气”。当年选择教师的行业,她是觉得只有在这个领域才有可能继续学习。后来经不断学习,薛晓光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她跳出教授学生的层面,开始研究教学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如何促进学生识字上取得了卓著的成果,提出了“字理为本”的识字原理。n

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汉字字理与生俱来,是汉字的本质属性。最早有这个想法,缘起于在北师大研究生课程班系统地接触《汉字学》理论。薛晓光一直认为识字教学中死板的机械记忆,埋没了汉字的灵性和风骨。在接触《汉字学》理论后,职业的敏感,使薛晓光预感到这门学科将对小学的识字教学产生深远影响。如果将《汉字学》的理论引入小学课堂,孩子们将在童年时期就真正接触汉字最具魅力、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核心内容,可以极大地提升识字教学的品质。于是,她开始尝试把《汉字学》理论引入课堂的识字教学之中。

在进行识字教学研究过程中,薛晓光于1998年完成了《走出小学识字教学误区》的研究报告。鲜明地提出,我们的识字教学没有紧紧抓住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灵魂核心的问题。她还接受贾国均的邀请,担任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字理识字研究中心秘书长,通过教师继教培训,推广“字理识字”教学的成功经验;“十五”期间,承担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汉字全息高效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针对如何开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等问题开展研究培训,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上均有突破。

务实反思,积极创新

薛晓光务实,注重逻辑思维,在理性思考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她把识字教学推向阅读层面,提出识字教学应考虑学情,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对学情的研究。

一直以来,这都是一块被忽略的领域。人们倾向于认为,是课堂让孩子进入学习的天地,是学校让孩子踏入成长第一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们看动画片从来不需要人指导”。通过在城区和农村进行的教学实验,薛晓光用数据说话,即使是刚跨入小学校门的学生,他们掌握的汉字语言知识也是车载斗量。“通过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3000个字左右,可以自己理解一篇文章百分之六七十的内容。”基于这一结果,她提出教学的目的在于关注已知,追求未知。在她看来,识字教学不是堆砌而是建筑,要注重整体效果。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已知和未知的知识才能合为一体,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关注学情体现在质疑问难中,就是要针对孩子的个性化问题进行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在探索中收获新知。参与课堂教学,薛晓光看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假质疑的现象。很多孩子不是在提问题,而是在揣摩老师的心意,刻意地逢迎老师。“日月潭在哪里?”“为什么叫日月潭?”……这种问题是课本中就已经提供答案的,或者是《草船借箭》中“为什么要借箭”、“怎么借箭”……这类问题也是在日常文化熏陶下已经形成的认知。形式主义的假质疑对知识探索毫无意义,不会对孩子知识的形成、构建产生积极的效果,反而让孩子们失去了自我。

薛晓光认为在质疑过程中,老师不能怕被问倒,要关注孩子在与文本对话、碰撞中产生的创造性问题,譬如“鲁肃为什么帮助诸葛亮”“诸葛亮怎么知道一定会有大雾?怎么知道曹操不敢迎敌?”……,这种基于疑惑的追问与解答能够开拓孩子们的视野,真正有效地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与逻辑思维。

育师有方,提高教师素质

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并且要有智慧。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没有什么捷径,就是要勤奋、要多读书。薛晓光认为文学素养在人生历练中生成,处在什么阶段就已应该阅读什么样的书籍。“小学时看童话,中学时看琼瑶、古龙……”这样一路走来的老师,才具备教授语文课的基本能力,可以在教学实践中,驾驭教材,在教学设计中,抓住要点;见多才能识广,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博闻强识,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多读书,借助文学积淀形成自己敏锐的语感,这是语文成功教学的基本前提;“好书不厌百回读,好课不厌百回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薛晓光认为勤奋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要踏踏实实地在教学中不断研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与学中,使能力有所提高进而获得成长。

语文看似容易,漫天卷地不着边际,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羡慕诗人、作家?这是因为“语文其实是很难的”。谈话中,薛晓光强调语文教学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它不像数学有概念有公式,而是有着很强的个性、灵活性和主观性,要真正知道学生不懂的那三分之一到底是什么然后因材施教,这要求语文老师必须具智慧、有技巧。在教《陶罐与铁罐》一课时,很少有学生主动充当陶罐儿的角色,在他们看来陶罐懦弱、不敢迎接铁罐的挑衅。聪明的老师善于借助朗读的力量来激荡学生情怀,通过语调、语气的揣摩带动情感震撼孩子心灵,引导学生去发现陶罐的优点与寓言文本的内涵,“狂妄自大者终究化作尘埃,谦虚谨慎者最后却大放异彩”。这种教学技巧的运用和把握,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像潺潺流水润泽苗圃,不仅仅能够给学生以知识的力量,还能给他们以人生的启迪与引航。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