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葫芦

葫芦科葫芦属植物
葫芦,拉丁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Molina)Standl。属葫芦科、葫芦属植物,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夏秋开白色花,雌雄同株,葫芦的藤可达15米长,果子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达一千克。葫芦喜欢温暖、避风的环境,种植时需要很多地方。幼苗怕冻。新鲜的葫芦皮嫩绿,果肉白色,果实也被称为葫芦,可以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作为蔬菜食用。葫芦各栽培类型藤蔓的长短,叶片、花朵的大小,果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果有棒状、瓢状、海豚状、壶状等,类型的名称亦视果形而定。另外古时候人们把葫芦晒干,掏空其内,做盛放东西的物件。
    中文名: 拉丁学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亚界: 总门: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又称木兰纲 Magnoliopsida 亚纲:五桠果亚纲 Dilleniidae 超目: 目:堇菜目(Violales),有资料把葫芦科划归葫芦目。 亚目: 科:葫芦科 Cucurbitaceae 亚科: 族:冬瓜族、冬瓜亚族 亚族: 属:葫芦属 亚属: 组: 亚组: 种:葫芦 亚种: 变种: 品种: 分布区域:中国各地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 命名者及年代: 保护级别: 中文学名:葫芦 中文别名:嘎贝哲布(藏名),葫芦壳、抽葫芦、壶芦、蒲芦 英文名:Calabash Gourd 二名法:Lagenaria siceraria

简介

物种名称:葫芦

拉丁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英文名称:calabash Gourd , Bottle  Gourd

科属分类:双子叶植物纲、五桠果亚纲、葫芦科、葫芦属

变种信息:有多个变种:

原变种:(葫芦)瓠果大,长数十厘米,中间缢细,上部和下部膨大,下部大于上部。

var. depressa (Ser.) Hara(匏瓜、葫芦)瓠果梨形,直径约30㎝。亦有更大、更小的变型。

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var. gourda Hara

var. microphylla Hara(微型葫芦)

以上三变种可通称“小葫芦”。瓠果长不足10㎝,其中“微型葫芦”更小。

var. hispida (Thunb.) Hara(瓠子)瓠果圆柱形,长60-80㎝。

形态特征

生活型:一年生攀援草本;茎:茎、枝被粘质长柔毛;枝:卷须2歧,叶柄长16-20厘米,顶端有2腺体;叶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均10-35厘米,不裂或3-5裂,两面均被微柔毛;花:雌、雄花均单生;果:果初绿色,后白色至带黄色,中间缢缩,下部和上部膨大,上部大于下部,长数十厘米;种子:种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顶端平截或2齿裂,稀圆,长约2厘米。

产地

过去有人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印度与非洲。但据考古材料记载,亚洲的中国、泰国,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非洲的埃及,都曾出土过石器时代的葫芦化石。早在近一万年前,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经生长着葫芦植物。据浙江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现,在70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开始种植葫芦,而用葫芦作为盛水的用具则要早于陶器和青铜器。在以后的岁月里,人们对葫芦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它的利用也愈来愈广泛,如用它制成乐器,作为养虫的器具,甚至用模具套制出多种多样的高级艺术品——葫芦器。这些都说明,葫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植物,不是从外国引进的;当然,也没有材料说明,葫芦是由我国传到外国的。

生长环境

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及低洼地和有灌溉条件的岗地。忌西瓜等瓜类重迎茬。

地理分布

中国各地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

主要变种

瓠子(变种)扁蒲与葫芦(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圆柱状;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绿白色,果肉白色。全国各地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

小葫芦(变种)与葫芦(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结实较多,果实形状虽似葫芦,但较小,长仅约10厘米。我国多栽培。

本变种果实药用,成熟后外壳木质化,可作儿童玩具。种子油可制肥皂。

瓠瓜(变种)本变种与葫芦(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厘米。各地栽培。

本变种的果实可制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许多少数民族也供作乐器,为“八音”的一种,西南少数民族用作葫芦笙或葫芦丝,音调优美。

葫芦品种

1、天然本生葫芦:有纯天然与裁切成器之别。前者可喻之为天生璞玉,后者成器而破形,已是大璞不完善矣。

2、勒扎葫芦:勒扎葫芦者,绳索结网,兜套幼实上。长成后或勒出下线直痕,如八棱呼鸟葫芦,或界成花瓣,如揉手之小葫芦。之痕之疏密,花瓣之大小,悉凭绳索网目而定,自以匀整为上,故亦有精粗、巧拙之分。

3、范制葫芦:范制葫芦者,当其幼小时纳入有阴文花纹之范,秋老取出,形状图文悉如人意,宛若斧削刀刻而成,诚天然与人工之巧妙结合。范制葫芦的最终形态令人称奇,它也是我国所独有艺术品。这种工艺由当初创作者大胆设想发明,并经长期探索、多方实践终于形成。

4、火画葫芦:火画,又名火绘、火笔或烫花,其做法不外乎烧炙器物表面,借焦黄之烙痕,显现图文。

5、押花葫芦:押花葫芦者,取质坚而润之物体,如玛瑙、玉、象牙、牛角等,磨成钝刃,押、砑、挤、按葫芦表面,使之呈现有如浮雕之花纹。

6、针划葫芦:针划葫芦为甘肃兰州传统工艺品。葫芦乃当地特产,单肚无腰柄,蒂微隆,大者如鸡卵、小者如荸荠,不留本,有如核桃,可揉手,或纯作为观赏之用。

葫芦由来

甲骨文与《诗经》的叙述

现代植物学把各种“葫芦”都归属于葫芦科。而在我国古代葫芦有众多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当中。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这种类型的文字,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它也是“葫芦”,除甲骨文这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名称外,葫芦在我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卫风》云:“齿如瓠犀”;《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前二字在古代大约是相通的。

《说文解字》、《世说新语》与孔子的叙述

“葫芦”这个名称,从《说文解字》中两字互训这点中可以看出。瓠字从瓜,说明古人把它看作瓜的一种;另外,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匏瓜”,也是很好的说明。后来这些名称在流传中,逐渐出现壶卢这个双音的名称。这个名称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当时的学者提到东吴有“长柄壶卢”。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在江南还出现一个发音与壶卢相近的名字,那就是“瓠楼”(音娄)。“瓠楼”的出现,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测。胡芦和葫芦这两个名称显然是从这里衍生而来。到了唐朝,“葫芦”这一名称开始流行起来。宋代以后,由于葫芦品种繁衍,名称也变得更多了。

李时珍《本草纲目》的叙述

关于“葫芦”的称谓,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出现了七种名称: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之所以出现众多名称,主要因为古人把葫芦按其性质和用途与形状大小的不同而分类或由古人用字同音假借造成的。

为什么“葫芦”名称众说纷纭?

一是因为葫芦有很多品种,这是古人的一种分类方法。如陆佃《碑雅》认为:“长而唐上日瓠,短颈大腹曰匏”、“似匏而圆曰壶”。他的意思是瓠、匏、壶是三种葫芦的名称,其区别主要表现在外形上。瓠即现在用来当菜吃的瓠子,细而长,犹如丝瓜;匏即农家作水瓢用的瓢葫芦;壶即扁圆葫芦。但古人的分类并不统一,李时珍解释匏、壶的含义,正好与陆佃相反,即匏是扁圆葫芦,壶才是瓢葫芦。崔豹在《古今注》中则认为瓠、匏、壶卢、瓢等都不是种与种的区别,而是种属之别。他认为“瓠”是一切葫芦的总称,而匏、壶卢、瓢、悬瓠都是瓠,只是外形有差别罢了。

二是古人认为葫芦的性质和用途是不同的,所以名称也就有所不同。有人认为就其质来说,葫芦有甘、苦之分,甘者曰“瓠”,又曰“甘瓠”;苦者曰“匏”,又曰“苦匏”《毛诗陆疏广要》。至于“茶酒瓠”、“药壶卢”,皆因用途而名之《本草纲目》。

三是由于古人用字同音假造成的。葫芦不但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而且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诗经》记载的时代来计算,我国栽培葫芦也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之后,记载葫芦的文献就更多了。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在这些书里,有的写葫芦的种植方法,有的写葫芦的食用、药用及日常器用的价值,有的是歌咏葫芦的诗文,还有大批有关葫芦的神话传说故事。

葫芦传说

我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拜匏,也就是崇拜葫芦,并有葫芦神话相伴随。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与葫芦相关的神话49种;据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就发现葫芦神话119则。上古神话中作为人类始祖的伏羲、女娲,皆看作是葫芦的化身。上古神话中还有“开天辟地”的始祖盘古,“‘盘’与‘奭瓠’之‘奭’古通用,‘古’与‘瓠’音近,‘盘古’即为‘奭瓠’,而‘奭瓠’就是葫芦。”总之,创造人类及世界万物的始祖乃是葫芦转化,“至于为什么以始祖为葫芦的化身,我想是因为瓜类多子,是子孙繁殖的最妙象征。”由创生、始祖,再引申到男女性爱、婚恋等方面的意义,正是葫芦作为隐喻意象在《诗》之兴及《易》之象中的真正涵义。

葫芦神话的传说

《牡帕密帕》中说:第一代人扎笛和娜笛是天神厄莎用葫芦孕育出来的,拉祜、佤、哈尼、彝、傣等九个民族是扎笛和娜笛所生的九对孩子。佤族《司岗里》也有类似的传说。《牡帕密帕》中又说扎笛和娜笛长大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扎笛砍来最好的泡竹,找来最好的葫芦,找到蜂蜡和树槽,做出了第一只葫芦笙。”“娜笛砍来最好的金竹做响篾(口弦)。弹起响篾象夜莺歌唱,吹起葫芦笙象布谷鸟欢唱”,“厄莎给响篾放上相思药,厄莎给葫芦笙放上相思药;扎笛吹葫芦笙就想到妹妹,娜笛弹起响篾就想起哥哥。”还说,葫芦笙的五根音管是五兄弟,有一年天大旱,五人每人拿一根竹管去找天神降雨,可是天神睡着了,怎么推喊也叫不醒,五人吹响了竹管,天神听到这美妙的乐声才醒过来。有一次五兄弟去深山,老父亲盼儿归来,就采集了五根竹管捆扎在一起,吹响后五兄弟听到,知道是老父亲在召唤,立即回到了父母身边。

葫芦崇拜的传说

葫芦还是有的少数民族崇拜的图藤。在傈僳族口头世代相传的《创世纪》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候,天地相连,混混沌沌。人们都要弯着腰走路、要不然,头就会碰着天。有一个人骂道:该死的老天,你不能高一点吗?”这咒骂触怒了老天,突然天降倾盆大雨、九天九夜不停,世间一片汪洋。有对兄妹俩人躲藏在一个大葫芦里,随着洪水漂流。洪水退落后,葫芦搁浅在泥滩上,兄妹俩人从葫芦里走出来,发觉天地分开了。天是那么高,地也不是那么混浊,出现高山、平原、河流、森林,但世上的人都被淹死了。世上只剩兄妹二人,如何生活和繁衍?哥哥说,世上人都死光了,只剩我们兄妹二人,为了不使人类绝种,我们结婚,才能繁殖后代。妹妹说,不行不行、我们都是一母所生,结婚是违反天道的。哥哥说,世上只剩我俩人,若不结婚。人类将会绝种。妹妹说,若老天同意我们才能结婚,如果你的箭射穿我的骨针孔,表示老天同意、我们就结婚。哥哥拉起弯弓、一箭射穿骨针孔。哥哥高兴地说,老天同意我们结婚了。妹妹又说,还是不行,并指着一付磨盘说,我拿磨心,你拿磨轴,我们把它滚下山,如果磨心和磨轴合在一起,我们方可结婚;如果磨盘分开,我们就不能结婚。俩人把磨盘滚下山,磨心和磨轴果然合扰在一起。于是兄妹结为夫妻。

兄妹结婚后,生了五个孩子。生第一个孩子时,父亲把白布裹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说,你是汉族;生第二个孩子时,父亲把弩箭放在孩子身旁,对孩子说,你是傈傈族;生第三个孩子时,父亲把黑布裹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说、你是彝族;生第四个孩子时、父亲把木棍插在孩子身旁,对孩子说,你是独龙族;生第五个孩子时,父亲把簸箕盖在孩子身上。对孩子说。你是怒族。总之,我们中华各民族都是同胞弟兄。

葫芦与孟姜女的传说

从前有两户人家,住在寿山的长城岭下,一家姓孟,一家姓姜,他们是一墙之隔的好邻居,但两家都无子女。

有一年,孟家栽了一棵葫芦,葫芦长得很旺盛,葫芦秧都爬到了姜家的屋顶上去了。奇怪的是这棵葫芦只结了一个葫芦,葫芦又正长在两家共有的墙上。秋天葫芦成熟了,孟、姜两家都希望葫芦归自家,两家各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在村人的调和下决定每家各分一半。

两家把葫芦摘下来,当场就要锯为两半,但孟家找到锯后怎么也锯不开,后经木匠师傅指点才总算锯开。当锯开后,众人十分惊讶!里面竟然端坐着一位俊俏的小姑娘,长得似仙女下凡。两家一见这小姑娘都不争着要那葫芦了,却抢着要抱那小姑娘。两家谁也不能说服谁,最后还是由众人调解,两家轮流抚养这个小姑娘。

从此之后,这个小姑娘就被孟、姜两家养活着。一天,孟家对姜家说:“我们给她取个名吧。”,经双方商量便起名孟姜女。从此,孟姜女这个名字就被人们叫开了。等她长大后就出嫁了,没到两个月的时间,丈夫便被齐威王征召为民夫,到寿山后修筑长城去了。后来丈夫累死在长城下,又被埋进了长城内,她便哭塌了长城。她的美名就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葫芦与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习俗,民间门上插桃枝挂葫芦。现代气功测试证明,葫芦有隔绝气场功能。民语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意即难以穿透葫芦测视内中物品。从风水场气分析,乃葫芦的曲线外形状含“S”形的太极阴阳分界线的神奇功能。因此常在风水化煞中应用。据神话传说,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化作卖油郎到一山村中卖油,油价标明后任人根据所打油的多少而自付油款。于是有好多人都是油多取而钱则少付。有一少年也学着别人的样子,也是多取了油而少付了钱。这位少年归家后将大家买油及自身买油情况向母亲如实介绍,母亲对儿子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责令儿子立即把多打的油退回,并前去对卖油郎赔礼。吕洞宾深感其诚实,于是告诉这位少年,五月初一将有大祸降到人间,在门口挂一个葫芦则可太平无事,躲过灾难。这位心地善良的母亲急忙把这一消息转告邻友,凡是听到消息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在门眉处挂起了葫芦。果然未过数日,一场特大山洪卷走了没有挂葫芦的人家,而挂葫芦人家则是安然无恙。从此留下了端午节前几天挂葫芦的习俗。也有民间传俗,说的是在某一年的五月初一,药王爷下凡,见到人间毒虫横行,瘟病四起,他就把自己装神药的葫芦挂在一家门口,灭虫降瘟,普救众生,留下了这一习俗。

葫芦与民俗的传说

古代夫妻结婚入洞房饮“合卺”酒,卺即葫芦,其意为夫妻百年后灵魂可合体,因此古人视葫芦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葫芦与仙道的关系非常密切。

《列仙传》上的铁拐先生、尹喜、安期生、费长房这些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总是与葫芦为伍的,以致后来葫芦成为成仙得道的标志之一。由于“葫芦”与“福禄”音同,它又是富贵的象征,代表长寿吉祥,民间以彩葫芦作佩饰,就是基于这种观念。另外因葫芦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它又被视为祈求子孙万代的吉祥物,古代吉祥图案中有不少关于葫芦的题材,如“子孙万代”、“万代盘长”等。有些民家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梁”,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在台湾的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会发财、富有。

栽培技术

种植方法

浸种55度水15分钟,然后30度水24小时.温水上放七天(不接触)尖端裂开就栽种。然后栽种到土里,苗出到3分之2时转到18度。

选茬整地

1、选地选茬最好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及二洼地;有灌溉条件的岗地可以。以玉米、小麦、大豆茬为好,忌白瓜、西瓜等瓜类重迎茬,上茬使用封闭

除草剂的地块都不能种植甜葫芦。

2、整地早春顶浆打垅,及时镇压保墒。种植垄为长口垄,垄宽90—130cm,中间7—8条空垅也要打垅有利于灭草。

室内催芽

1、浸种品种选用,日本青皮葫芦,用40℃温水浸种12—24小时,捞出后用纱布包好甩干,并嗑开浸好的甜葫芦种子。

2、催芽用木槽或普通的盆子,垫一层消毒的锯末或沙子、再垫上一层纱布,将浸好的种子均匀地放在纱布上,上面盖上拧干的新毛巾,盖上盖帘,蒙上棉被催芽,每天用新刷帚掸水2次。掸水不要过多,防止种皮内有积水。催芽温度一般在25—28℃,不能低于25℃,最高不超过32℃。

3、要求每天捡出已出芽的种子(拱嘴露白),放在另外的盆里,放在室内阴凉的地方,控制芽的生长,等待播种。

苗床播种

1、苗床准备苗床底垫8—10cm马粪或碎草,上面铺一层土,踩实、踩平。同时用70%敌可松可湿性粉剂消毒,每平方米0.3—0.6g,同时扣棚。待播完种子后

,在苗床上再扣小棚。

2、营养土准备选择没有使用过普施特、豆磺隆等除草剂的土壤,并筛好,与筛好的腐熟农家肥按7:3比例混拌。

3、装袋播种将营养土装入10×15cm的塑料袋中,并在塑料袋底1/3处放入20—30粒二铵作底肥,装满蹲实,并将营养袋底角剪开或者在底部扎孔径为8—10mm的眼2—4个以便透水。将营养袋整齐摆放在苗床上(间隙1cm),并浇足水,表土干后,待播种,播种时间为4月5—10日进行。用木棒在营养袋中间扎3—4cm深的眼,将催好的芽的种子,芽眼朝下放好,复完土后进行1次浇水。

田间管理

1、人工锄草,及时防治病、虫害。

2、结合追肥耢平空垄并铺草,在主蔓长到50cm左右时,最好结合灌水,每株追施尿素100—250克,追肥不要距主根太近,防止烧根。不要将尿素散落于叶面上,防止烧叶,并耢平空垄防止草荒,然后对空垄进行铺草,每平方米用稻草或麦秸1kg左右。

3、顺蔓、掐尖、打杈、人工授粉

(1)顺蔓每株留两个主蔓,两条主蔓均横在空压缩上。可培1次定向土,使瓜秧向顺风方向倾斜,避免翻秧。

(2)掐尖一级分杈,长到3片叶时,开始掐尖,看住并掐掉二、三级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以后。

(3)人工授粉,一般甜葫芦上午和雨天不开花,所以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时开始授粉,过了处署(8月23日)就可停止授粉,一般两条主蔓结瓜6—8个。

(4)田间留车道,原则在道两侧各有2条瓜垅,以便于浇水和收瓜。

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8月上旬开始逐渐采收,当第1茬瓜长到15—18斤左右(用指甲掐有声音即可采收),原则头一天采收,第2天先削掉瓜皮,再削瓜条,雨天不要削瓜条。

2、搭架晾晒瓜条熏瓜及包装

(1)晾晒木架规格每公顷需建架高2.2米,宽3米,长18—20米,两排架。木杆用塑膜缠上,防止粘瓜条。

(2)晾晒瓜条晾晒场地一般选择在地里为最佳,因为大地里没有灰尘,在自己家院内或者门前大道上,灰尘很多,但是必须用塑料布罩上,防止灰尘落上。晾晒标准用手握一下不粘手为宜。

(3)熏房材料用木杆搭架,四周必须用塑料布罩上,四周底角(边)用湿土压好踩实,防止硫磺汽味散发出去。每公顷需建熏房规格:长12米,宽3米,高2.5米。

(4)熏瓜一般是上午削瓜条,下午进房,第二天出房再进行晾晒,转动木杆,防止瓜粘木杆,八分干开始理条,一头齐,分长短扎把在进房熏条。扎把在头上扎和中间扎两种,一般都在头上一端扎。把扎得不要过紧,一般熏条时间,为2个晚间,24小时左右。每公顷用硫磺200公斤左右,每房用硫磺以水条为准,一般3000斤瓜条,每次用2—3斤左右,用硫磺多少与天气有关,晴天则少,阴天则多。

(5)包装要求扎小把直径为3cm出房后用塑料袋装好,防止硫磺味散发出去。(每个包装重50公斤)。

(6)产品质量标准瓜条长1.8—2.2米,宽2.5cm,厚3mm。质量要求:无老化条、油条、皮条、脏条、蛇皮条、筋条瓜不超过20%,水分在20%左右。

(7)等级要求60—90cm为三等条、1—1.7m为二等条、1.8—2.2m为一等条。

鉴别

该品粉末淡黄棕色。种皮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垂周壁平直或弯曲,外被角质层。种皮厚壁细胞多成片存在,细胞较大,壁较厚,黄棕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50μm,长约100μm,木化,纹孔圆形或长圆形,孔沟明显。石细胞淡黄色,较小,壁甚厚,呈长方形或类圆形,有的少数分枝,壁波状弯曲。星状细胞碎片较多,不规则形,分枝成星状,界限不甚明显,具数个分枝或突起,壁弯曲,木化,胞腔不规则。种皮下皮细胞类长方形,扁平,垂周壁稍厚。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直径2~15μm,并含脂肪油滴和脂类物质,用水合氯醛透化,脂类物质成片脱落,可见糊粉粒溶化后的痕迹。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充满油滴和糊粉粒,直径2μm以下。假种皮碎片细胞类。长方形,排列成镶嵌状,壁薄,微弯或平直。纤毛众多,长短不一,长约100μm,平直或稍波状弯曲。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