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瓶

葫芦瓶

传统器形
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喜爱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1]
    中文名:葫芦瓶 外文名: 馆藏地点: 所属年代: 类别: 类型:形似葫芦的瓶式 形状:传统器形 馆藏:宏源阁博物馆

来历

除传统器形外,又有上圆下方式,蕴含天圆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时,成为外销瓷品种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雍正以后,创制一孔葫芦瓶,嗣后变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敛,卧足,饰对称如意绶带耳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历史状况

南宋后期龙泉窑创制的瓶式,瓶体似葫芦,故名。小口,短颈,瓶体由两截粘合而成。名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时期,龙泉窑、景德镇窑均有生产。

从元代起出现了八方葫芦瓶,上圆下方葫芦瓶以及扁腹葫芦等各式葫芦瓶。明清两代,葫芦瓶大量烧造,器形也有较多变化,有方形、圆形、蕴涵天圆地方之意的上圆下方和多棱形等许多品种。其中还另有专名,如“抱月瓶”即是明永乐、宣德年间烧制的扁腹绶带葫芦瓶。至康熙时,出现三节或四节式葫芦瓶。自雍正以后,开始出现一孔葫芦瓶,变化多端,其中的器口内敛、卧足、装饰有对称如意带者又演化为“如意尊”。

品种有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釉、茶叶末以及蓝釉、白釉、黄釉等其他单色釉。纹饰大多带有道教色彩,也有书写吉祥文字的。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