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

董桥

中国当代男作家
董桥,著作名称:《董桥七十》《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英华沉浮录》《一纸平安》《小品卷一》《小品卷二》《记忆的脚注》《没有童谣的年代》《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觉更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等。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他的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出版文集数十种。[1]
    中文名:董桥 外文名: 别名:董存爵印度尼西亚 民族:汉族 出生地: 毕业院校:台湾成功大学 职业:作家 代表作品:《景泰蓝之夜》《清白家风》《橄榄香》《英华沉浮录》《一纸平安》《记忆的脚注》《没有童谣的年代》《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觉更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等。 主要成就:文学写作 籍贯:福建晋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2年

人物经历

董桥,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现任苹果日报社长。董桥自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先后曾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明报》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主任,《明报月刊》总编辑。在港台、内地出版作品三十余种。

董桥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曾获第七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出版书籍有:《回家的感觉真好》、《保住那一发青山》、《伦敦的夏天等你来》、《没有童谣的年代》、《从前》、《小风景》、《白描》等。董桥学贯中西,散文备受推崇,曾任大学文学奖、全球青年华文文学奖、城市文学奖评审,文评家陈子善曾撰文〈你一定要看董桥〉,推许董桥的作品,一篇《小风景:年轻萧夏林的愤怒》的文章曾在网络上广泛流传。

人物影响

董桥作品不为多数人知晓,大多年轻一代,特别是学生,多数是在中学试卷阅读理解中认知到《南山雨》这一怀旧风格的散文,这篇选自《旧时月色》的散文不仅是语文教学良好题材,也是人们了解到董桥散文的一个文学窗口。

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你不一定要读董桥,如果你不怀旧。你一定要读董桥,字字句句都泛着岁月的风采。”

主要作品

《英华沉浮录》

1998年,香港明窗

流览这样的中英文

香港中文不是葡萄酒

荡漾着优越感的语文

留住文字的绿意

天气是文字的颜色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为红袖文化招魂

人道是伤春悲秋不长进

给自己的笔进补

博览一夜书

《董桥文字集》

2001年,香港明窗

马克思博士到海边度假

中年是下午茶

藏书家的心事

缪姑太的扇子

上帝不听电话

镜子里的展望

天气是文字的颜色(上、下)

红了文化,绿了文明(上、下)

竹雕笔筒辩证法(上、下)

锻句炼字是礼貌(上、下)

给自己的笔进补(上、下)

酒肉岁月太匆匆(上、下)

其他单行本

《这一代的事》(1986年,台湾圆神)

《跟中国的梦赛跑》(1987年,台湾圆神)

《乡愁的理念》(1991年,北京三联)

《书城黄昏即事》(1996年,沈阳辽宁教育)

《没有童谣的年代》(1999年,香港牛津)

《保住那一发青山》(2000年,香港牛津)

《回家的感觉真好》(2001年,香港牛津)

《伦敦的夏天等你来》(2002年,香港牛津)

《品味历程》(2002年,香港天地)

《旧情解构》(2002年,香港天地)

《从前》(2002年,香港牛津)

《小风景》(2003年,香港牛津)

《白描》(2004年,香港牛津)

《甲申年纪事》(2004年,香港牛津)

《记忆的脚注》(2005年,香港牛津)

《故事》(2006年,香港牛津)

《今朝风日好》(2007年,香港牛津)

《绝色》(2008年,香港牛津)

《青玉案》(2009年,香港牛津)

《记得》(2010年,香港牛津)

《这一代的事》(2010年,香港牛津)

《景泰蓝之夜》(2010年,香港牛津)

《橄榄香》(2011年,香港牛津)

《清白家风》(2011年,香港牛津)

《旧日红》(2012年,中华书局出版)

《今朝风日好》(201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立春前后》(2012年,香港牛津)

《一纸平安》(2012年,香港牛津)

创作特色

他的散文充满书卷气息,又十分讲究文字的锤炼和意境的捕捉,个人风格特别鲜明。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