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宝丰

葛宝丰

中国骨科专家
葛宝丰(1922年12月26日-2014年7月10日),男,专业为骨外科学,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全军著名骨科专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专家组名誉组长、新中国骨科医学奠基人,西北地区骨科专业的开拓者。早在50年代初期即在国内开展了带血循环的骨移植,引进了髓管内穿针内固定术,发明了梯形加压接骨板,对四肢和脊柱骨折,自发生机制、内外固定、促进骨愈合以至合并症的预防进行了系列研究。实验中对离断肢体再植后,取得了淋巴管再生时间和分型的第一手资料,用以指导临床,提高了再植成活率和功能恢复率。发明创造20余项。1989年首先将异种骨形成蛋白应用于临床修复骨缺损,确定了其单独应用的成骨性能。2004年在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确定了西北地区居民骨密度峰值,澄清了藏民的峰值骨量。先后获国家发明、进步奖和部队省级二等奖以上20余项,著书8部,发表论文200余篇。[1]
    中文名:葛宝丰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 籍贯:河北省乐亭县 毕业院校:国立中正医学院 学历: 教学职称: 临床职称: 执业地点: 出生地:河北省乐亭县 性别:男 职业:骨科专家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简介

葛宝丰,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1949年参加工作;1956年9月入伍,1978年9月入党,历任西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主治医师,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兰州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兰州军区总医院专家组组长等职。1987年出席了全军第二次英模大会,1989年被表彰为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并参加建国40周年国庆观礼。于2014年7月10日15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逝世,享年92岁。

经历

葛宝丰,世业农,7岁入乡塾。

1944年霍乱流行,全村94户,病死104 人。家中二嫂亦罹病,县中延来“名医”,到后手抓食盐一把,放入菜碗中,以沸水溶解后注入血管,俄顷病人死。当时居民对霍乱传染途径一无所知,病人粪便随地抛弃,苍蝇成群,官方无人过问。两年后其母患重病,延医求治,未明诊断,卧床半年而终。为偿还药债,卖去仅有的薄田数亩,此后父兄完全以耕种租田度日。葛宝丰在悲痛之余,遂立志学医,冀使他人之母和全国贫穷人有病都得到治疗。

1936 年毕业于昌黎汇文中学后,以特考奖学金人燕京大学医预系。在校期间,经济来源主要靠“工读”和奖学金。

一年后七七事变,与同学数人伪装成学徒经上海、香港、海防流亡昆明,以全国统考第一名入中正医学院,适逢医学教育家王子玕,偕师生数百人,由赣迁此,依山傍水,建茅屋数百间于白龙潭畔,一时名师俱至,众生咸集,与上海医学院联合办学。抗日国军节节败退,昆明告急,学校经滇、黔、闽、赣数度搬迁,每至一地,即利用庙宇祠堂,开校授课,学业未受到严重的影响。

1947年萨飞回国,乃只身来到兰州中央医院,投师张查理,从事骨科专业,兼任兰州大学讲师、副教授,开设了骨科专科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8月兰州解放,葛宝丰通过救治解放军伤病员,亲眼目睹了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从内心深处萌生了对共产党的向往之情。最终,他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员,完成了一生中的重大抉择。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任队长,在西安、兰州等地办战伤和骨科训练班数期,培训学员300余名,遍布于西北各地,成为专业技术骨干。

1953~1954年从师方先之和杨克勤教授。在军区总医院建立了骨科专业。

1982年成为全军骨科中心。

1993年建立了创伤外科研究所。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就

在60多年的医学生涯中,葛宝丰先后有6项成果属国内首创,4项成果属世界独创,成为大西北骨科专业的开拓者、军队骨科专业的重要奠基人,国际著名骨科专家称赞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事迹

一位甘肃籍农民大腿负重伤,总动脉血管下的股动脉彻底断开。葛宝丰望着这位农民兄弟的伤口,心里发颤:一个农民,不能没有这条腿。为了尽力挽回这条腿,葛宝丰用异体血管,连接这位农民兄弟断裂的血管。谁知,这条血管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条无望行走的腿恢复了功能。葛宝丰很高兴,决心把这项课题继续研究下去。他开始收集资料,跟踪调查,并建立了专项研究档案。渐渐地,这项研究课题“开花结果”的时机成熟了。最后一步,要对这位农民进行动脉穿刺,提取有关数据。那位朴实的农民兄弟一口答应,然而葛宝丰的心却变沉重了:这位农民兄弟年事已高,穿刺一旦发生意外,很可能因动脉穿刺失败使他再归残疾人的行列。最终,葛宝丰毅然放弃了这项极有希望获得大奖的研究。 提起这“功亏一篑”的研究,医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给人治病。脱离了这个前提,研究成果再多,也不是一名称职的医生。

评价

葛宝丰的一生始终秉承患者第一、病人至上的仁爱之心。从医近70年来,经他救治过的患者达17万余人,手术治愈骨伤患者4000余例,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1951年,在国内探索开展淋巴管外科研究;1965年,由葛宝丰指导的全国第二例断臂再植手术获得成功;1988年、1990年,他指导学生接活冷缺血54小时断掌和59小时断指,创造了接活连体热缺血36小时下肢再植的世界纪录,成为60年来最重要的60项医学成果之一;1997年,他成功完成亚洲第一例10指断指再植手术,轰动世界。1998年,他发明的内固定半环式梯形加压钢板,大大提高了粉碎性骨折的治愈率,使18万患者从中受益。  

葛宝丰的一生始终高举攻坚克难、科研攻关的创新旗帜。他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勇攀骨科科研高峰,不断完善专科理论体系和医疗技术,先后自主创新完成了57项重大医学成果,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奖励20项,其中有6项属国内首创,4项属世界独创,先后编著《实用骨科学》、《创伤外科学》、《矫形外科学》等8部论著,发表论文近500篇,美国著名脊椎外科专家雷朴称赞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医学大树’”。  

葛宝丰的一生始终坚持为部队服务、为官兵解难的服务方向。他坚持把保障部队官兵健康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上世纪50年代初,他着眼战场需求,开展带血循环骨移植研究,创制弹簧螺旋牵引架,在战场救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十年来他坚持深入部队巡视调研,总结出了骑兵“落马骨折”防护法、炮兵腰肌损伤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案,研制出治疗训练伤的特效药物高肟甲素爽,积极探索高原环境对官兵骨代谢和骨骼健康的影响规律,获得国家、军队科技成果数十项。  

葛宝丰的一生始终诠释弯腰为桥、挺身为梯的师者道义。早在抗美援朝战争时,他就开办了战伤骨科训练速成班,亲自培训150名业务骨干。几十年来,他全力扶持人才,积极支持年轻大胆工作,托起了骨科领域一颗又一颗新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先后为军地培养骨科人才600多名,有34名已成长为全国各大医院院长或骨科主任。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一大批高学历优秀人才来院工作,他所在的骨科中心已发展成为具有“三科一所”的强大医疗科研团队,2011年晋升为“全军骨科研究所”。  

葛宝丰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始终追求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自觉把对党、祖国和军队的无限忠诚,对医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对西北地区官兵和各族群众的无私情怀,全部融入到发展骨科医学事业和服务广大军民之中。他饱含火热赤诚的家国情怀,始终以拳拳之心回报人民群众;他永葆孜孜以求的创新动力,始终以前瞻眼光引领学科发展;他坚守视人若己的良医品质,始终以仁爱之心守护生命高地;他胸怀甘为人梯的博大精神,始终以师者道义培养优秀人才;他追求光明磊落的无私境界,始终以平凡心态书写非凡人生。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一生的业绩践行了医学报国的铮铮誓言。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