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传媒评选的电影奖项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由《南方都市报》于2000年发起、主办的传媒评选的电影奖项,该奖联合中国多家有影响力的媒体,是中国国内唯一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公映的华语片进行共同评选的电影奖。它以“深度开掘、锐意进取”为评选宗旨,旨在集合南方影评力量,目的在于为华语电影文化架筑一个独立健康、视野开阔的平台,促成电影评论与制作及传播的良好互动。该奖由来自两岸三地的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共同参与评审,以评委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优质媒体独到的专业眼光,正逐渐在华语电影界确立广泛的影响力。[1]
  • 中文名: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外文名:
  • 别名:
  • 创办机构:
  • 举办单位:南方都市报
  • 举办时间:2001年
  • 发起时间:2000年

举办宗旨

举办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旨在通过两岸三地电影人及影评人的交流,为电影文化架筑一个独立健康、视野开阔的平台,促进电影评论与电影生态的良好互动。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以“深度开掘、锐意进取”作为评选宗旨。

该奖联合中国30多家实力媒体,目的在于“集合南方影评的力量,利用南方的学术影响,为电影文化架筑一个独立健康、视野开阔的平台,是中国唯一将公映的华语影片全部纳入视界的电影奖项,促成电影评论与电影制作及传播的良好互动”。

奖项影响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坚持走专业路线和民间路线相结合的评奖模式,以评委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优质媒体独到的专业眼光,得到了更多电影界业内人士的认可,同时也在普通影迷心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提高了“大众传媒的公信力”。正逐渐在华语电影界确立广泛的影响力。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12位评审均为国内较有影响的影像工作者,是一个由传媒和影评人评选的纯粹奖项,因而奖项的评定更偏重于影片的思想深度,以及对新锐影片的关注,凸显传媒对电影犀利、敏锐的触觉,以其评委的权威性和媒体独有的专业眼光,在华语电影界确立了广泛的影响力。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在中国电影奖项中特立独行,成为一种响亮、独立的声音,一股清新、勃发的力量,它不仅引起华语界电影人的高度关注,更让媒体瞩目。在同行媒体心目中,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一个新兴的评奖系统,一方面是强势传媒充分调动媒体资源,从而对自身优势的主动巩固和强化;一方面也是第一次把民间影视人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推向中国国内电影评奖标准的前台。

奖项评审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由来自内地、香港及台湾的知名电影文化工作者和影评人共同参与评审,包括:香港资深电影文化工作者舒淇多年担任该奖评审团主席;香港国际电影节总经理李焯桃、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台湾金马奖前主席王晓祥、秘书长王清华以及罗卡、焦雄屏、林奕华、梁良、郑洞天、郝建等知名电影人和电影文化工作者均为该奖评委。贾樟柯担任过该奖第三届内地评审团主席。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是国内惟一将内地和港台电影作品同时纳入视野的电影评选活动,它不采取一般电影奖项通用的报名参选方式,而是规定凡当年公映的所有华语电影作品均自动入围当届候选作品。

该奖每年年初在中国各地举行七场以上评审讨论会,并将评审投票讨论结果公开刊布,对待评审流程相当审慎。

评审流程

每年初,由内地、香港、台湾三地评委分别对上年当地公映的华语片进行投票讨论,在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新演员9个奖项中提出3个候选者,即初选中国内地、香港、台湾三地各有一份提名名单,综合即为首轮提名结果;第二轮评委在每个奖项的首轮提名中选出3个候选者,得到终审候选名单;第三轮评委负责从二轮评审结果中选出每个奖项最终的获奖者。 

奖项奖座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奖座是铜铸的“跑步小金人”,由广州木雕艺术家许冰设计。“小人”甩开双臂,提腿向前迈步,相当有动感。

据许冰介绍,这是一个呈现“追赶”姿态的男性人体,也表达了“向前”的积极状态。整座“小人”的线条刚劲有力,关节和肌肉呈现相对粗糙的棱角,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女性人体的流线型设计截然不同。许冰希望用一个结实刚强的形体去表现“力度”,也体现传媒奖评选过程的扎实和说服力。

历界获奖名单

第一届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电影:《一一》

最佳导演:李安(《卧虎藏龙》)

最佳男演员:梁朝伟(《花样年华》)

最佳女演员:张曼玉(《花样年华》)

最佳摄影:李屏宾、杜可风(《花样年华》)

最佳编剧:游乃海(《枪火》)

十佳电影:《花样年华》、《卧虎藏龙》、《顺流逆流》、《枪火》、《苏州河》、《朱丽叶与梁山伯》、《细路祥》、《榴莲飘飘》、《无人驾驶》、《一一》。

第二届

内地部分

最佳电影:《谁说我不在乎》

最佳导演:宁瀛(《夏日暖洋洋》)

最佳男演员:葛优(《大腕》)

最佳女演员:吕丽萍(《谁说我不在乎》)

港台部分

最佳电影:《一一》

最佳导演:杨德昌(《一一》)

最佳男演员:胡军(《蓝宇》)

最佳女演员:梅艳芳(《男人四十》)

票选部分(网友投票选出,由《南方都市报》与网易合作评选)

最受欢迎华语电影:《蓝宇》

最受欢迎男演员:胡军(《蓝宇》)

最受欢迎女演员:梁咏琪(《我的兄弟姐妹》)

第三届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内地部分

最佳电影:《寻枪》

最佳导演:田壮壮(《小城之春》)

最佳男演员:姜文(《寻枪》)

最佳女演员:黄素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最佳处女作:《寻枪》(导演陆川)

最受欢迎电影:《英雄》

最受欢迎男演员金奖:姜文(《寻枪》)

最受欢迎男演员银奖:孙海英(《美丽的大脚》)

最受欢迎男演员铜奖:耿乐(《开往春天的地铁》)

最受欢迎女演员金奖:徐静蕾(《我爱你》、《开往春天的地铁》)

最受欢迎女演员银奖:吕丽萍(《假装没感觉》)

最受欢迎女演员铜奖:刘璇(《我的美丽乡愁》)

港台部分

最佳电影:《美丽时光》

最佳导演:张作骥(《美丽时光》)

最佳男演员:黄秋生(《想飞》、《无间道》)

最佳女演员:李心洁(《见鬼》、《想飞》)

最佳处女作:《梦幻部落》(导演郑文堂)

最受欢迎电影:《无间道》

最受欢迎男演员金奖:刘德华(《无间道》、《金鸡》)

最受欢迎男演员银奖:梁朝伟(《英雄》、《无间道》)

最受欢迎男演员铜奖:黎明(《三更之回家》)

最受欢迎女演员金奖:张柏芝(《河东狮吼》)

最受欢迎女演员银奖:张曼玉(《英雄》)

最受欢迎女演员铜奖:Twins(《这个夏天有异性》《一碌蔗》)

历届之最

历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获奖之最

获最佳导演奖最多的:杜琪峰(3次)

杜琪峰分别于2004年第4届《PTU》、2012年第12届《夺命金》、2014年第14届《毒战》三度获得最佳导演奖。

获奖最多的导演(3次)

许鞍华2008年第8届凭《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9年第9届凭《天水围的日与夜》获得最佳导演奖,也是唯一一位蝉联两届最佳导演奖的导演,而且是一名女导演,同时还于第9届获得百家传媒致敬电影人奖。

获奖最多的男演员(5奖)

葛优t2002年第2届凭《大腕》、2004年第4届凭《卡拉是条狗》、2011年第11届凭《让子弹飞》先后三次获得最佳男主角,其中第4届还凭《卡拉是条狗》获得了最佳欢迎男演员金奖、2011年第11届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奖。

获得最佳女主角最多的女演员:章子怡(2次)

章子怡先后于2004年第4届《紫蝴蝶》、2014年第14届《一代宗师》两度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获奖最多的女演员:徐静蕾(4次)

徐静蕾2004年第4届凭《我和爸爸》获得最佳编剧、最佳新导演、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银奖三项大奖, 同时还获得本届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提名;在此之前还于2003年第3届凭《我爱你》、《开往春天的地铁》内地最受欢迎女演员金奖,堪称大满贯获得者。

获得两次奖项的女演员

惠英红2004年第4届凭《妖夜回廊》获得最佳女配角奖、2010年第10届凭《心魔》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陆弈静2007年第7届凭《深海》、2010年第10届凭《一席之地》两获最佳女配角奖。

陈冲t2008年第8届凭《色戒》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同时还获得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人奖

汤唯t2008年第8届凭《色戒》获得最佳新演员奖、2011年第11届凭《月满轩尼诗》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赵薇t2004年第4届凭《玉观音》和《绿茶》获得最受欢迎女演员、2015年第15届凭《亲爱的》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