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之跪

华沙之跪

历史事件
华沙之跪是指西德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一事。发生在1970年12月7日,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后,勃兰特突然自发下跪并且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勃兰特总理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
    中文名:华沙之跪 外文名:Kniefall von Warschau 发生地点:华沙犹太隔离区 时间:1970年12月7日 主要人物: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 历史背景:二战

历史背景

1939年8月31日的午夜,一支德国党卫队化装成波兰军人,在德波边境上制造了一起所谓波军袭击德国事件。随即,德国电视台马上播出希特勒的讲话,希特勒声称德国受到了波兰的“侵略”,并以此为借口正式向德军下达了进军波兰的命令。

1939年9月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不久,盖世太保总头目海德里希发出了“灭绝犹太人”的指令,德军对犹太人的迫害随即升级,相继在东欧各地及德国本土建起众多的犹太人隔离区和集中营。占华沙人口1/4以上的犹太人也被圈进这片只占城市面积4.5%的土地上。此后,德军还将周边抓到的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不断押解到这里,这里关押的人数最多时超过了45万。随后,纳粹军队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截至1943年底,围困在这里的近40万犹太人几乎全部遇难。这里的死难者纪念碑就是为纪念牺牲的人们而树立的。

1969年,勃兰特担任联邦德国总理以后,积极地、进一步地实施他的“与东欧修好”的新东欧政策。这就要与昔日的被占领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重新建立友好关系。要为祛除战争留下的冷战铁幕、融化凝结在东欧人心底的坚冰打开局面,让联邦德国重新走向世界。

1970年8月,勃兰特先与苏联签署了关于消除边境武力的《莫斯科条约》,又于12月前往波兰,要在修好东欧的道路上,迈出更重要的一步。

事件经过

1970年12月7日,正在波兰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行,前往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敬献花圈。 当迎接仪式上奏起联邦德国国歌时,勃兰特缓缓走上石阶了,面前是巨大的、中部塑有人物雕像的青石纪念碑。

勃兰特将花圈敬献在纪念碑前。他直立起身体,肃立在无声的石像前,就在他垂首致意的那个瞬间,他的双膝却弯了下去,他跪在了冰冷的石阶上,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政治影响

通过平静地下跪,德国总理承担了纳粹大屠杀的罪责。勃兰特政府勇敢地迈出了同东方邻国实质性改善关系的步伐。极大的提高了勃兰特和德国在外交方面的形象。

1970年12月7日当晚,西德与波兰签订了《华沙条约》。条约中正式承认奥得——尼斯河为两国间的边界,宣布双方“彼此没有领土要求,今后也不会再提出领土要求”。

华沙之跪也被标志为战后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并为联邦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

历史评价

德国明镜杂志随后作了民众调查访问,48%的德国人认为这太出格,41%认为很恰当,11%中立。

勃兰特后来在谈到他的华沙之跪时说,“面对百万受害者,我只做了在语言力不能及的情况下一个人应该做的事”。

东欧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却通过这位总理看到了“另一种德国人”的形象,这是一个要为“第三帝国”制造的残暴行径真心赔罪、以诚意与受害国重修于好的形象。

华沙之跪需要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事实证明,承认历史罪责并不会伤害民族和国家,相反能赢来更多尊重和理解。

有外国评论家这样写道:“他没有必要下跪,而他却为那些应该下跪而没有下跪的人,跪下了”。

“华沙之跪”已经被视为一个文化和政治象征,即德国领导人代表全体德国人正视历史、承担罪责,向在二战中被屠杀的犹太人和波兰平民忏悔。所有德国人和国际有识之士,如今都高度评价勃兰特当初的一跪。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