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_荷花淀

荷花淀_荷花淀

孙犁创作的小说作品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 中文名:
  • 别名:
  • 作者:孙犁
  • 类型:
  • 连载平台:
  • 最新章节:
  • 是否出版:
  • 书名:《荷花淀》
  • 定价:22.00
  • 类别:小说
  • ISBN:9787201067520, 7201067524
  • 页数:256页
  • 语种:中文
  • 品牌:天津人民出版社
  • 开本:32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原名孙树勋,笔名林冬苹、孙芸夫。河北安平人。1933年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研究生。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编辑,华北联合大学教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9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诗集《白洋淀之曲》,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曲终集》,评论集《文学短论》,《芸斋小说》、《芸斋书简》(上、下册)、《耕堂读书记》,《孙犁文集》(8册),《孙犁全集》(11卷)。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山地回忆》,文艺理论《文艺学习》,儿童文学《少年鲁迅读本》等。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人物形象

小说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抗日根据地妇女进步的特点。

勤劳、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侍奉公公,下要养育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贤惠体贴;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关心。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是不想让丈夫走的。丈夫去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这表现了她的忠贞。

作品简介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品。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语言特色

这篇小说的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如水生告诉水生嫂自己参军那一段:水生小声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水生没有和妻子商量就报名参军,怕妻子责怪,心里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小声”地说话。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里是个细节描写,一“震”一“吮”,寥寥两字,不仅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水生嫂在劳动中一个不经意的习惯动作,而且特别生动地流露了水生嫂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妇女内心深处所发生的爱情与大义间的矛盾冲突,可谓是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了人性美的光辉。

再如妇女商量去探望丈夫的一段:“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水大嫂说。“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没有理由的理由,很“要紧的话”,当然必须当面嘱咐。“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知道前两位的话不能“自圆其说”,只好另想办法,搬出“婆婆”做理由,最后还不忘加一句“有什么看头啊!”表白自己,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生活化的人物语言,含蓄而又委婉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编辑推荐

《荷花淀》:大家经典。

目录

荷花淀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3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12

村落战/30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38

山里的春天/42

麦收/47

芦花荡

“藏”/57

蒿儿梁/72

碑/84

丈夫/94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101

邢兰/108

战士/115

外一篇芦苇/118

女人们/121

采蒲台

正月/133

小胜儿/143

山地回忆/153

看护——在天津中西女中讲的少年革命

故事/161

吴召儿/169

石猴——平分杂记/180

采蒲台/185

钟/196

种谷的人/217

杀楼/225

走出以后/235

黄敏儿/243

老胡的事/249

后记

一九三七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一年。这一年,七月七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空前的侵华战争,我国人民奋起反抗,开始了全民的抗日战争。

那时,孙犁是农村的一个爱好文学的知识青年,在小学任教刚刚一年。战火把他们的学校毁了,迄今不复存在。一九三八春,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行列之中。一九三九年春,被调到冀西——阜平山区新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后来又做过编辑、教学等工作。“伟大的抗日战争,把祖国各地各个角的有志有为的青年,召唤到民族革命战争的前线”,“他们是国家一代的精华,蕴藏多年的火种,他们为抗日献出了青春的才力”。

他说:“生活在青年人的面前,总是要展开新的局面的。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写作竞出乎意料地成为我后半生的主要职业。”又说:“在这一地区.随着征战的路,开始了我的文学的路。”就是在冀西的穷乡僻壤,翻山越岭的行军间隙,蘸着自制墨水,他正式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出了短小精悍的小叙事诗、小说、散文、通讯报道.等等。

一九四五年发表在延安《解放日报》上的《荷花淀》,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这篇作品及其后的一系列小说、散文,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冀中地区人民抗日斗争的生活,给敌后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以极大的鼓舞。一九四九年一月,他随军进入天津市,参与创办《天津日报》,此后,没有离开报社。一九五。年代初期,他创作了《风云初记》、《山地回忆》、《铁木前传》等反映抗日战争和农村生活的小说,以及其他作品。一九五六年后,“十年荒于疾病,十年废于遭逢”,即因病疗养十年、文革十年,二十年没写什么东西。一九七六年后,到一九九五年,写出《晚华集》、《曲终集》等十个集子。二〇〇二年七月病逝。

孙犁的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都是他最熟悉的,或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的人物和故事。他的作品是自然形成的,丝毫没有刻意的雕饰和编造,完全是生活的再现,是那一时期他的家乡的人民的生活和情绪的真实记录。

孙犁说过,“有很多文学含有作者的自传的性质,但不能说,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我的作品单薄,自传的成分多。”既然不能说“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即使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这是必须明确和注意的。不过,孙犁的作品,大都是写人生美好的东西。他认为“文学,就其终极目的来说,歌颂人民精神世界中高尚的东西,是它的主要职责”。

孙犁说:“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的文学创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我的作品,表现了这种善良的东西和美好的东西。”又说:“我最喜欢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我的这一组作品,是对时代和故乡人民的赞歌。我喜欢写欢乐的东西,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我回避我没有参加过的事情,例如实地作战。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