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花煮鸡蛋

荠菜花煮鸡蛋

家常菜
荠菜花煮鸡蛋是一种湖北民间(此风俗流传广泛,不仅湖北一地)流传的家常菜,指用荠菜花和鸡蛋一起放在带水的锅里煮熟,通常在清明节前后制作和食用,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清明是太阳历的节气,三月三是农历的日期,其间相差可能近一月)的说法;此菜具有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的功能。
  • 中文名:荠菜花煮鸡蛋
  • 外文名:
  • 分类:
  • 口味:
  • 主要食材:荠菜花、鸡蛋
  • 营养成分:蛋白质,维生素
  • 功能: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

概况

这是湖北的风俗,清明时节,可以去野外随便拔几棵荠菜,没有不开花的荠菜,而且一般不仅开花了还结果了,没有关系的,只要果还是绿的就还不老。把根剪掉,冲洗干净,折成几段后捆成一小捆,免得在锅里张牙舞爪的。放些水,加进你要煮的鸡蛋(连壳煮),估计鸡蛋熟了,用筷子把蛋壳敲破些再接着煮一会,荠菜的清香就煮进鸡蛋了。出锅,剥掉蛋壳你就可以享受比以往更美味的煮鸡蛋了。

荠菜花煮鸡蛋,可以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软。”

主料

荠菜花1把 土鸡蛋6个

辅料:

碧螺春适量

调料:

盐少许

做法:

1、准备好荠菜花。

2、准备好土鸡蛋。

3、准备好一点茶叶。

4、荠菜花、鸡蛋洗净,放入砂锅;加入适量冷水,煮开。

5、倒入茶叶,大火煮开;调至中火,煮15分钟。

6、用勺子将鸡蛋壳敲破入味;加入适量盐,继续煮10分钟,即可关火。

由来

古时候,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还要到河边去野餐。有的将酒杯投入缓水中,让酒杯随流而下,下游不远处等候的人则将酒杯从水中拾起,然后一饮而尽,这叫“曲水流觞”;有的将煮熟的禽蛋,投入水中,像酒杯那样在水中顺流而下,等候在下游的人们则将禽蛋从水中取出,然后剥而食之,这叫“曲水浮素卵”;有的则将红枣投入水池中,然后照禽蛋的方式那样将红枣拾食,这叫“曲水浮绛枣”。这种习俗,在至今我国一些地区和少数民族中流行。壮族、侗族等兄弟民族,三月三还有吃彩蛋的习俗。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歌圩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相关词条

相关搜索

其它词条